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雕刻工艺 >> 正文
李得浓:木雕的制作要达到以后的文物水平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29:32 点击:

  李得浓,生于1949年,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木雕艺术中心主任、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东档案馆、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广州南越王博物馆、马来西亚创价艺术馆等收藏,三十多次获国家及省、市金奖和银奖,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博览会上多次荣获金奖和银奖。

  广东潮州,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街的太平街上,穿过几十座明清牌坊,在街的最北端就是“浓园”。大门口挂着饶宗颐题写的楹联:“方家有神技,大匠无弃材。”“浓园”主人、潮州木雕传人李得浓前年把他的“潮州木雕艺术研究中心”迁到今址,名为“浓园”,他的办公室就在五楼。

  一头长发,胡子灰白的李得浓今年63岁。他伏在桌上仔细描绘木雕创作的设计图。一旁,两个徒弟敲敲打打做着木雕的手工。能在李得浓的办公室里做木雕,跟在师傅身边,可得到更多的指点,他俩属于“比较好的苗子”。当做熟练了之后,徒弟会到楼下车间去独立制作木雕。

  两位徒弟制作的工作台上,摆着大大小小数十种刀口、形状各不相同的雕刀,雕刀没有固定称谓。这一点上有别于浙江东阳木雕多是用木柄雕刀,因为“浮雕是浅的,垂直的,木柄可以更大的用力”,潮州木雕则因为是多层次镂空,所以都是铁柄多,做深层次镂空时,雕刀还可以加长。cdN-wWw.2586.wANg至于制作工序,潮州木雕和一般的木雕并无太大区别,第一步是制图设计,第二步就是起胚,第三步上手工,打一个粗坯出来,第四步下手工,然后打磨上漆贴金。

  现在,潮州有两位国家级木雕非遗传承人,一位是陈培臣,另一位便是李得浓。巧的是,二人共同的师傅都是陈培臣的父亲陈舜羌,李得浓的父亲则是一位彩瓷艺人。李得浓觉得他没有走上父亲的路,舍弃了平面创作做起了立体雕塑,既有当时招工制度的无奈,又未尝不是一种超越。“文革”时期,他选择木雕的想法当时也得到他父亲的支持,“第一,有钱赚,不用家里养,第二,木雕在潮州的工艺行业里算不错的。”

  或许是李得浓曾受过学院培养后的印迹,他办公室里的一面墙被书柜占据了,上面摆满了包括木雕画册、《中国篆刻大字典》在内的设计参考书。好玩的是,木雕传人的办公室里他自己的水墨画习作,展示用的桌上,放着石膏雕塑和陶瓷作品。

  1

  历史潮州木雕到清代炉火纯青

  南都:多层次镂空,是潮州木雕最大的一个特点?

  李得浓:对,多层次镂空,包括立体雕刻,还有贴金,贴上金箔,成为金漆木雕,这些都是潮州木雕和其他木雕有明显的对比的最大特点。

  南都:潮州木雕的历史演变是怎样的?

  李得浓:要说潮州木雕的形成,起源应该很早,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唐宋时期的文物。潮州木雕真正形成风格,应该是在明代。因为现在还有不少明代实物存在,像潮州的开元寺和己略黄公祠等地,就是保存着不少历代的潮州木雕。潮州木雕到了清代是属于炉火纯青的时期。中国木雕在历史上用场居多还是建筑装饰、家具装饰、日用品装饰、神轿等民俗活动装饰。潮州木雕到了清代的时候兴旺,也是因为我们潮州有各种建筑。

  木雕作为案上把玩,现代应该是比古代还好,例如小件陈设美术品、笔筒等,但建筑使用上,现在有点不如古代。

  南都:从木雕制作流程上来讲,现在跟古代有区别吗?

  李得浓:制作流程应该说区别不大。木雕的难点在于手工和画图,以前老一代的都直接在木头上做设计稿,他们学习绘画的不是很多,因而操作都建立在比较熟悉的程度上,小范围切几下,简单几个步骤,就已经是有图稿在心了,所以他也不用那么麻烦。

  南都:那现在您做木雕需要事先画设计图吗?

  李得浓:我感觉使用设计图比没设计图好。哪怕是一个草图,对你的思想的发挥,应该都比一边琢,一边去探索全面得多。在制作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障碍,有一个结疤,那我在旁边重新补上一点什么东西,这也是挺正常的。

  我师傅那一代画设计图应该比较少,在木头上做设计图比较多。他们更加成熟,更节省时间。如果想要做得比较细腻一点,就比有设计图的差一点。

  2

  材质现在要找一个好的樟木,有时候真的很难

  南都:我们之前报道过玉雕的非遗项目,木雕和玉雕是否只是材质的区别?

  李得浓:材料不相同,制作手段不相同。此外还有一个造型的问题。木头肯定没有玉石那么硬,木头比较脆,组织不紧密,可塑性比玉雕强,制作的速度也肯定要比玉雕快。在一定体积的比例下,玉雕的造价要比木雕的造价高,再好的木头材质也肯定没有玉石那么好,木头可以有大料,好的玉石没大料,再说使用功能也不同。搞木雕,不会像玉雕那么战战兢兢。但是应该说,同样都是辛苦。

  南都:现在,潮州木雕的原材料跟你师傅当年用的材料有变化吗?

  李得浓:潮州木雕基本上没区别,都是用樟木。为什么用樟木呢?潮州木雕是深层次的。你用硬的木头,没有机械切割弄不断。樟木比较柔软,雕刻层次深了,容易处理,加上它韧性比较好,所以你要把它刮得很薄也有可能。以前用杉木的比较多,现在杉木基本都是人工栽养的,杉木的根部组织比较密,根部和头部用的比较多。

  南都:樟木怎么区分好坏?

  李得浓:樟木虽然同样都是闻着有味道,同样都叫樟木,但是它的种类很多,有软樟,有红樟,有黄樟,有大叶的,有小叶的。樟木生长在什么地方,也有好坏,区别很多。我现在这里使用的好樟木,绝大部分都是江西井冈山一带的。那里的樟木“吃刀”,也就是说雕刻起来带劲,易出效果。我们本地路边长的那樟木都不大好用,那叫土樟,它特别硬。现在要找一个好的樟木,有时候真的很难。

  南都:好的樟木是自己去找,还是去收购呢?

  李得浓:主要还是收购吧。计划经济的时候,出口公司有下达指标,需要自己跑到山区去找,比如我一年给你10个地方,指定在这地方去看好哪几颗,砍了过来。现在是开放了,商贩们弄一车过来,我们过去看好了,就跟他买下来。

  南都:潮州木雕与浙江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以及福建龙眼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潮州木雕在其中是什么样的位置?

  李得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才能成为一个派别。我个人的观点,应该归纳成三大门类。因为黄杨木雕和福建龙眼木雕都属于立体圆雕,只是一个材质不相同,有些手法肯定是有点区别,但它都是立体的造型,四面可观的。

  东 阳 的 黄 杨 木 雕 ,它 主 要 是高浮雕、浅浮雕,不透底的,所以它应该算是一个有别于其他木雕的派别。潮州木雕,它是多层次镂空的,透底的,加上立体和不立体的都有,介乎在圆雕和高浮雕、浅浮雕的中间,所以它能够形成一个流派。

  南都:那您觉得现在发展趋势最好的是哪个?

  李得浓:这个问题,我也很难回答,为什么?不是说现在这产业很大,就是属于好的形势。关键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艺术程度怎么样。

  南都:从工艺上来讲呢?

  李得浓:从工艺来论,应该说各有各的特点,因为艺术是相通的。东阳木雕的浅浮雕挺厉害。

  目前木雕行业,能形成产业化发展,关键问题就是市场的使用面。浙江、福建很多人原来搞工艺的,现在都转成做家具了,它就能够发展得比较迅猛。尤其是现在有电脑雕刻的使用和高档的木材,促成了这个产业的兴旺。但也只是其中的一面,我个人感觉,从艺术程度上讲,家具弄得再好也只是属于家具的范畴,如果你能够创新,能够把它当成一件艺术品去制作,价值肯定更高一点,对木雕事业也好。

  如何把木雕提高到一个文化的层次,而不是盲目的宣扬这个成为产业化、收益有多大。我们现在博物馆里面的东西,其实也就是以前这些民间工艺的东西,经过历史时间,出土了,然后形成了文物。作为中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制作的东西,也要达到今后的文物水平才行。

  3

  从业考进木雕厂,师从陈舜羌

  南都:你父亲是做瓷绘,为何你走上木雕这条路?

  李得浓:我父亲当年是画彩瓷的,解放初的时候就已经是潮州国营彩瓷厂的一个师傅。家庭的教育对我走上这条路的影响就是画画,我主要是画国画,现在高兴的时候也画一下。

  小时候我的环境并不是跟根雕相关的,主要还是平面的绘画。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当时十七岁,就去了民办的工艺厂做陶瓷花纸设计,一个月十多块钱。能进民办工艺厂也要有熟人,人家看上我是因为我会画画,当时画些“文革”题材斗私批修的东西,然后他们做成垫板,我父亲当时还在国营的彩瓷厂。

  南都:你在民办的工艺厂里面做了两年?

  李得浓:对。就赶上上山下乡了。但是我没有去上山下乡,在家待业。当时没去因为我是家里面的长子,父母不肯。本来我都很想去的,说真的,因为经不起动员。另外,待业的时候我绘黑板报,做阶级斗争展览,因为我能抄抄写写,能画一点,可能人家也需要,就比较优待,没抓你。

  到了1973年,上山下乡差不多结束了,工艺也兴起了,我进了木雕厂。当时木雕厂进行招考,考试内容包括素描和国画,我的成绩肯定不会比别人差,直接就被录取了,进去木雕厂之后,开始师从陈舜羌老师。那也是我第一次开始接触木雕。

  南都:当时陈舜羌老师是怎么带你的?

  李得浓:其实也就跟现在差不多,比如讲讲构图关系,你这刀磨的好不好、这应该怎么打,应该顺着这木头的走向等等。说实在的,因为我都有点绘画基础,很讨我的师傅喜欢。

  我进木雕厂两年多后,我和别人合作一件作品,就是一个小的螃蟹笼去参加交易会展销。那时可以参加交易博览会,是挺了不起的。当时做完了就去找师傅,你看我这样的构图行不行?他就给我指点,因为有这样的关系,他对我特别好,其实只要一个人能够尊重人家,你只要能够诚恳,我想人家肯定会喜欢的。

  南都:那个时候的师徒关系应该更纯粹一些?

  李得浓:当时是挺朴素的。他不抽烟,但是他有时候经常搞到一包烟,就跟我说,你拿去抽吧。假如有空的时候,比如春节,都一起吃饭、喝酒,聊聊天。我师傅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人格魅力。就是除了你认认真真的从艺,还要胸怀宽广,对事不对人。

  我进入木雕厂第二年,就进了技术革新组,已经是骨干分子了,绘图都出了不少力。后来有一个名额可以上北京参观,当时能上北京也是挺不容易的。但是因为我是学徒,还没转正,结果没我的名额了,我就不想干了。他批评我不能这样,知道你有抵触,但是不能这样,应该好好地去干。后来一年就转正了。当时工资是29块7毛5,属于特一级,特种工艺的才有,在当时看来还算是可以的。

  南都:从你的简历来看,你不光在工厂里得到丰富经验,也得到了不少在学院进修的机会?

  李得浓:1976年“文革”结束之后,因为我们潮州的工艺很多,就在二轻系统里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这样一个研究机构。他们办了一个雕塑班,厂里面把我派过去了,可能是觉得我还有前途,值得培养,或许也是我命运好吧。当时在研究所主要做实际的操作,但是跟在木雕厂大不一样。当时的老师都是美院毕业的,也都有自己的专长。

  南都:后来去广美学习的经历,对你来讲应该也是很重要的?

  李得浓:是挺重要的。1977年一个县选派一个创作设计人员到广州美术学院去进修,我就是我们县唯一一个,全省一共十多个人,小班培养。

  当时吸纳得更广了。我们等于是技术人员,已经有一定素描和画图等技艺。到了美术学院,老师又纠正我们画图的结构关系,把你原来走的弯路摆正了,这是第一。第二,虽然我们时间不是很长,接近一年时间,但是课程多,我的老师和我说,基本上都是工农兵学员他们三年上的课程。

  南都:后来在木雕厂做了不到10年的时间?

  李得浓:1983年,我去开元寺做雕塑,潮州市政府从木雕厂调了几个人去,我已经算是技术员了,工资四五十块,每天补贴两块,每个月还有独生子女的5块补贴,加起来一百二十多块,不比市长差哦。

  1984年就开始出来“打游击”,但是还是木雕厂的人,当时真正得意的作品应该没有,都是一般的产品,因为你制作出来的东西到出口公司去了嘛。所以说我在木雕厂主要是打基本功,懂得怎么磨刀、打木头,真正的创作应该还是比较少。

  到了1987年就跑出来了,自己办了潮州市新桥美苑工艺厂,当时东方宾馆、陶陶居、莲香楼这些中式餐厅,有木雕要做就是我的。但是到了1990年以后,这些东西就少了,因为有港式装修,他们主要利用石膏线条,比较简练,易弄,省时间。

  4

  传承年轻人谁愿意进行这个工作

  南都:你在潮州木雕的创作上,创新了聚丛式的满构图法?

  李得浓:潮州木雕以前的特点一种是S形的构图,一种是Z字形的构图,当时我用这个,就等于是利用对比关系,把层次集聚起来。也等于利用芭蕉叶这种形式。木雕需要有连接关系,如果你没连接关系的话,木头会有收缩问题,容易断裂。我是2000年左右开始这种创作,后来,我采用聚丛式构图的代表作是多层次镂空挂屏《锦上添花》,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金奖。

  南都:后来您创作出木雕最大的作品《喜悦归》。

  李得浓:长2.3米,高80厘米,宽88厘米。它是不是最大,我也不敢说。在我看来,如果一味的追求传统那样的形式,应该就没有与时俱进的表现方法了。这个《喜悦归》也算是我的创新。虽然说《喜悦归》制作了五年的时间,但是我做一点,然后就做别的任务去了,创作时间并不是连贯的。

  南都:您怎么归纳自己的风格?

  李得浓:也是在探索吧。总的来讲。我们做的东西应该都是来源于生活,你应该把生活的东西生动的概括起来,进行提炼,而不是照搬。你应该不断地提升才行。活到老,学到老。如果某一个作品是我终身满意的,那我觉得可能就是死板的。

  南都:现在木雕技艺传承方式,跟以前还是没有变化?

  李得浓:变化不大。我的“浓园”差不多30个人。潮州木雕使用樟木,机械化的程度特别低。所以,要从这方面去创新提高规模,可能是我比较保守,反正我个人的感觉比较难。

  一个学徒进来,你没五年,你不能出产品。那工资肯定就不高了,因为你自己都没办法创值。工资一不高,你看年轻人谁愿意去进行这工作了?除非对这个门类他特别喜欢,所以这也形成了一个制约的条件。

  现在浙江、福建,他们能够形成这规模化的绝大部分都是制作家具这一类,真正搞雕刻的,我的感觉也是越来越弱。真正从艺术的角度去做,一件作品你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这件作品一出来,不可能随时有人要。你除非接到一个什么大的工程,支撑你的艺术作品。

  我个人的观点,工艺美术应该有政府的支持,支持这些行当的人能够潜心地去制作,去研究,多出好的东西。如果粗制滥造反而是浪费资源。

  南都:潮州木雕做流水化生产与商业结合的有比较好的案例吗?

  李得浓:应该比较少。有时也弄一点纪念品。有关人员出去给对方送点特色工艺品,应该也属于是礼品类的。这是有一点,但是应该说我现在做这一类东西感觉越来越不值。

  南都:面对你厂里的员工,你会有传承木雕工艺的压力么?

  李得浓:目前可能比较大。首先一个问题是创作能力。抽到我办公室的应该还是比较好的苗子。培养他们能稳得住了,就到下面去,再重新调上来。

  南都:你如何挑选他们?

  李得浓:很简单,只要有心并且喜欢木雕的。最关键的是能稳得住,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是自己的感觉、灵性,一个就是有耐心,只要把握这两点。

  我个人感觉,现在我们整个工艺系统里面,能有一定的理论,能设计,能制作,又能知道其他的好坏的人,我的感觉不是很多。但是要真正成为这个行当里面的人,又应该是需要具备这些条件,而不是说我会雕刻某一部分,会用心去做一件东西,他就能成为一个什么,这应该不够。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流行于广东古潮州府的民间雕刻艺术,主要指在建筑、神器、家具、案头等上的木雕装饰等,因其常贴有纯金箔,又称潮州金漆木雕,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齐名。潮州木雕是一项十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潮州木雕多就地取材,因材而用,建筑雕刻多用杉木,家具雕刻多用樟木,集实用与装饰为一体,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

  潮州木雕题材丰富,是研究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资料。潮州木雕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木雕的雕刻技艺,又吸取了石刻、绘画、泥塑以及潮剧等民间艺术的长处,有多种技法,风格独特,是我国雕塑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流派。潮州木雕功能多样,广泛应用于祠堂、庙宇、建筑物的门窗、匾额、承柱、藻井以及家用器物上的屏风、几桌、床炕、茶橱、宣炉罩等,以及潮汕民俗中迎神赛会、祭祀祖先的神龛、神轿、烛台、挂屏等,是传统潮州民俗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潮州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载体。

  ●宋俊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

  ●源流

  潮州木雕是广东潮州地区的一项民间雕刻艺术,主要用以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潮州木雕始于何时不得而知,现潮州开元寺天王殿梁架上有一“草尾”装饰的斗拱为唐代遗物,而悬挂铜钟的木龙则为宋代遗物。至明清两代,潮州木雕技艺臻于完美。明末,石窟艺术基本停顿,各大寺院多制木雕佛像及佛器、案几的木雕装饰,出现多层镂雕技术。潮州木雕与东阳木雕并誉,皆以多层镂空为特色,不少木雕以金箔贴饰,以黑漆或五彩烘托,前者称“黑色装金”,后者称“五彩装金”。也有采用“本色素雕”的,为的是达到质朴无华的效果。潮州己略黄公祠,祠内各处梁柱多饰以龙、凤、狮等祥瑞动物,展现了潮州木雕的各种表现技法,被誉为“潮州木雕一绝”。民国初年,潮商崛起,兴寺庙、建祠堂、置豪宅成风,在此背景下,木雕艺人利用东南亚红木创作出“红木方曲”、“如意屐”等,形成精致、端庄、华贵的木雕新风格。2006年,潮州木雕成为我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