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雕艺解读 >> 正文
中国皮影的雕镂艺术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34:28 点击:

  刻镂影人的行业,南宋时临安已有,当时先为素纸刻镂,后为彩色羊皮刻镂。现在最普通的是驴皮刻镂的影人。

  一般影人的头面称头楂,多采用侧面刻镂五分脸,使用通天鼻梁,除眉、眼、口外,全部镂空。影人头楂的色彩分为红、绿、黄、白、黑五种。以浅深浓淡、勾勒烘染的手法,表现不同的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异采纷呈。

  这种独特的专人专脸,花纹成套,眼神变化的表现方法,使其用灯光映照在影窗上,极为鲜明动人。

  人物头楂颜色,标志着不同性格。如“三国”戏中,关羽画红脸、卧蚕眉、丹凤眼,表现其英武正直忠义千秋的英雄性格。绿色则表示勇猛、善战,《铁丘坟》中的程咬金,《五峰会》中的暴虎,都勾绿脸。影人头楂向来不用蓝色,有蓝脸者,皆以绿色代替。黑色表现铁面无私性格,如包拯就涂黑脸,也表现人物的憨直,如《珠宝钗》中的尉迟大海,就勾黑脸。黄色多用在神怪戏中,如二郎神杨戬,就画三只眼,勾黄脸。白色一般表现奸臣凶人,如《西宫判》中的庞太监,勾白脸带横线、浓眉、吊角斗眼。眉心点红痣,象征他专横阴损,心术不正。《盗仙草》中的鹤童,在脸谱中刻一尖啄,鹿童刻一鹿首人身,更为形象。江河湖海中的水卒,鱼虾刻鱼或虾形头楂,鳖雕鳖形头楂,龙王必刻一龙头。

  据说影戏的头楂由唐代的代面演变而来,经过吸收融合,或夸大或缩小,或化繁为简,以虚代实,或写实象形,创造了各种人物形象,成为中国独有的一种工艺美术品。CDn-WWw.2586.wanG

  一般影子戏班都保留有影人头楂和影人戳子(身子),甲级班有影人戳子200至300件,头楂约为1000到3000个。乙级班相应就要少些。

  影戏刻镂艺术,从材料的选择、加工,到具体操作--刻镂、上色,形成一套极为完整的工作程序,有的老艺人还将雕镂技艺总结为口诀。刘庆丰先生记录的孙兆祥老艺人的艺诀就很有意思。对驴皮的使用,总结为:

  “一张驴皮宽又宽,使用起来选择严。肋边骨处最透明,刻出头楂色鲜艳。屁股皮张易回卷,雕镂影人不平板。脊背适合刻帷幔(刻桌、椅、大帐等),脖皮用在车马船 (刻马、刻虎、刻车)。大刀口、小刀口,刀口犀利要直走,里裂外斜最禁忌,乱加饰物俊变丑,顺茬作出能直立,横茬刻完卷又偏。鼻直眼尖帅盔尖,斜行一线尖对尖。嘴角眼角要相对,刻出影人笑微微。”

  清末民初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镂刻艺人,他们的作品在世界一些著名美术馆里都有保存。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