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名家轶事 >> 正文
王兴刚:享受与雕塑对话的时刻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37:08 点击:

\

王兴刚雕塑作品
\

王兴刚雕塑作品

  王兴刚

  1971年生于辽宁沈阳,1992年-1997年,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1997年-2002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2002年-2003年,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创作艺术系)获硕士学位。CDn-wWw.2586.waNg2005至今,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比起文字来,我更善于用我的作品说话。借助我的双手,那些无动于衷的泥巴变得活跃起来,它们把我要说的话恰如其分地显现出来。       

  ——王兴刚

  与雕塑艺术家王兴刚初次相识是在2012年4月21日由西门子家电艺术空间主办的“精神的容器——王兴刚与蔡志松作品联展”开幕式上。展览展出了他的代表性系列作品《追》,这个系列有个更长的题目:《是什么让我们的步调变得如此一致》,奔跑着的西北农民,重复大小不一却动势一致的人物形象组合,诙谐中产生一种惯性的力量,表现了对当下政治、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因盲目从众,“齐刷刷地奔着小康,心事重重地计划着未来”,一切向一种单面社会发展趋势的思考。王兴刚不善言辞,却这样表达“借助我的双手,那些无动于衷的泥巴变得活跃起来,它们把我要说的话恰如其分地显现出来。”

  王兴刚,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授雕塑及相关课程。此前与香港一线画廊季丰轩长达十年的深度合作,直到近几年他选择回到北京。工作室选在北京东五环通州区张家湾开发区,这里并不是艺术家聚集区,周围是各种轻工业工厂。绕过纺织工厂大门经过侧面,在艺术家引路的情况下,跨进那扇锈迹斑斑的隐蔽小门,就这样抛去浮华与城市的喧嚣,仿佛卸甲归田般进入到一个旧工业时代,一个属于王兴刚的创作天地。

  王兴刚童年时候生活在工业区,周围的长辈人人都是能工巧匠,受家人及环境的影响,他动手能力颇强,特别对三维的结构性物体有着超乎常人的想象及塑造能力。或许是他浑然天成对艺术的执著,使他的作品有从地里生长出来的动势与力量,撼动人心。他在自身的创作道路上没有曲折的经历和离奇的故事,一切都生长得自然。1992年他曾与蔡志松在一个考前班学习,并顺利考入著名的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多年来扎实的造型功底使他自然沿用写实的传统表现手法,不但没有束缚住他对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思考,反而提醒我们,当艺术家脱离流行的艺术体制而获得了自由和独立的地位时,写实性的雕塑仍然能发挥其重要的艺术和社会作用。

  从2005年,王兴刚在对雕塑语言的不断探索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并且他的创作灵感都是来自亲身体验和内心感受,他渴望真实,反对追风,《追》系列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下创作出来的,他强调一个人无论是追求理想还是最真实的个性生活方式应该是“不追随”。并且作为艺术家首先应该有自己的人格和人品,才能把握住自己的状态和价值趋向,这也是他一贯坚持的人生态度。

  随后是他的中国《“幸福”家庭》系列作品,理想和浪漫的情绪外露,但在实际生活中浪漫往往是脆弱的,美好的下面掩盖的是不安、恐惧。艺术家试图通过对“家庭”系列让观众能部分参与进来探讨与性、生活、家庭、欲望等有关的情感,面向我们周围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反思:我们的家庭怎么了?我们真的幸福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家庭是对社会的一个碰撞,正是这些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叩问着我们的心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身体里的无数个细胞,每个人都需要家庭的温暖,它关乎一个人在成长环境中的身心健康和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由于艺术家性格含蓄内敛,所以他的作品在视觉传达上也不会太露骨。很多时候王兴刚是在疲惫和逆境中创作,雕塑成了平衡自己精神和身体的媒介,成为他心灵对话的朋友,是一种享受。

  在王兴刚身上能更多地感受到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因为他在大学任教,也与他在家庭中作为一个父亲有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身为人父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在教学中经常讲的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长。”他首先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人生观,免于在社会中迷失方向,其次是带领学生学习专业,如何在专业领域中发展和规划自己。

  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也在不断寻求突破,30岁是责任,40岁是使命。对于王兴刚不惑之年既是一个总结过去的终点,也是一个顿悟人生的起点。在当下,都市化进程中,人离不开都市且在都市中思考,人与自然、宇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王兴刚目前思考最多的。并且他也会在今后的创作中尝试使用其他材料,过去他在选材上比较单一,更多是为了凸显雕塑语言,下一步更趋向于把雕塑语言和材料语言更准确地结合起来,这种动机源于他对于自然结合表达的渴望。雕塑不同于油画,对材料的选择会考虑到一些加工制作上的限制,有些作品需要反复试验才能确定什么样的材质是最适合的。

  艺术家是可以跨界的,不应该简单地用雕塑家和油画家去分类。雕塑不同于平面绘画,考虑更多的是空间与形体的关系,观看角度是动态的需要360度环绕,创作之初也需要在三维的尺度上进行思考。王兴刚提到其实油画也可以有这样三维的角度,没有必要严格分类,可能你有一个擅长的点比如雕塑,那么就立足这一点去吸收去跨界去融合。在王兴刚眼中“人人可以是雕塑家,人人可以是艺术家”。

  王兴刚就是这样一个很纯粹而真实的人,就像他的作品不会在视觉上最先刺激人的视网膜而是有种亲和力,让你想要去触摸,但当你靠近时一定会撼动心门。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