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篆刻艺术 >> 正文
永宁古城话“百寿”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54:46 点击:

一百寿字藏“寿”内。
  桂林永福县寿城镇,古称“百寿”。其名取自“百寿岩”崖壁上摩崖石刻“百寿图”,100个楷、草、篆、隶、行体小寿字,端庄修丽,造型奇巧。

  驱车寿城,沿途爬山过坳,有惊无险。一路极目远眺,无不心旷神怡,全程“S”形路段多达几十处。

  到百寿追古,必登临永宁州古城,才能品出滋味。古城墙南北长430米,东西宽170米,高3米多,厚3米多。有东西南北城楼4座。南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其余皆为单檐建构。城堰内、外璧为青石大料,方正结实,颇为雄伟。《永宁州志》记载:古城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先为土城,周长约千米,高5米,厚2米。成化十八年改砌为石城,墙心填土。隆庆六年(1572年)开东、南、西、北4门,东称“东兴门”,南曰“永镇门”,西为“安定门”,北呼“迎恩门”。500多年来,古城历经战火、洪水,挺立至今。

  土生土长的陈家乐老奶奶今年75岁,耳聪目明,谈锋颇健:古城共600多居民,姓氏多过20个。cDn-wWw.2586.Wang西城门左侧三间民房,一直到解放初还依然是广西银行的办事处。上世纪80年代,改为政府粮食管理机构。“银行办事处改作粮管所之前,上面曾派人来挖宝,青砖砌就的藏宝洞高约一人。当天,几十名战士持枪镇守,听说那一次挖出不少大洋和‘裤裆毫’”。

  永宁州古城门为双重券门结构,平时可以随便出入,但一到办红白喜事就极有讲究——办红喜事时,走南门、东门;送葬则只能进出西门、北门。

  在百寿,盛名远扬的自然要属“百寿图”了。

  相传古时百寿岩前有丹沙井。常有一对白白胖胖的孩童出没,系千年首乌精所变。家住井边的廖扶及家人常年饮用井水,廖扶高龄150多岁,其家族数百人皆长命百岁。宋代绍定年间,时任永宁知县的史谓有感此事,于寿庆之日挥笔写下一个大“寿”字,并邀请百名长寿老人,各献一小“寿”字,经年整理,将小“寿”字嵌入大“寿”字笔画内,并请名工巧匠镌刻于石壁上,成为现今的“百寿图”。

  “百寿图”高175厘米、宽148厘米。字体结构紧凑,笔力遒劲。形为楷书但与正楷不同,勾如露锋,点似仙桃。其体非楷非隶非行非草,似楷似隶似行似草,浑然天成。大“寿”字中的100个小“寿”字更是各有千秋。其中楷、隶、篆、行草、甲骨文等体无所不有。小“寿”字旁还注明文体出处。其中以朝代分有商鼎文、周鼎文、汉鼎文等;以地域分有鳍隶、燕书、西夏台书等;以字体论有易篆、古隶、古斗金文、飞白书等;以书法家而言有程邈、怀素、虞(世南)书、蔡(襄)书、小王(献之)书以及书圣王羲之的“换鹅经”文体等。还有字如其形的蝌蚪文、星斗文、火文、树文、龙文、凤文、聚宝文等。在桃形点的“聚宝文”内,还有如珊瑚、象牙、犀角、珍珠、熊掌、玉圭等,都是惟妙惟肖,琳琅满目。

  配于“百寿图”的铭章,有“徐百公”、“许教宗”、“郑尚书”、“高家贤”、“碣夫人”、“花葵夫人”等古代书法家。其中多位“夫人”除在“百寿图”中留有芳名外,已经芳迹难寻了。

  “百寿图”早在宋代便被广为传颂。南宋时,永宁城中专事拓印装裱“百寿图”的作坊生意兴隆,久盛不衰。朝廷显贵,书香世家,百姓士庶,都以拥有“百寿图”而自豪。更有商人远行或浮游宦海者,把“百寿图”作为护佑身家平安的宝贝。

  如今,永宁古城繁华不再,只剩得考古专家、热心驴友一年四季来回穿梭……(莫喜生 文/图)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