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篆刻艺术 >> 正文
新发现的黄士陵最早年刻印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54:46 点击:


  晚清印坛流派绘呈,名家辈出,印学理论与篆刻实践皆达到了篆刻艺术历史发展的最佳繁荣时期。徽州黟县黄士陵印学皖浙两派及赵之谦印风,受邓石如、赵之谦印学思想的启发,藉乾嘉金石学兴起后三代吉金、玺印陶文、秦汉砖瓦不断出土,湮于山野的南北朝摩崖碑碣为学者所访并披露于世,黄氏以敏锐的视野,从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养料,为我所用,形成了线条光洁平整、劲挺犀利;排列古穆幽深、藏大巧于笨拙;气格高古典雅、隽永味长的新印风,开创了晚清印坛新的面目,世称黟山派。

  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以字行,又字牧父、穆父,号倦叟、倦游窠主、黟山人、黟山病叟,早年斋号为蜗篆居,中年时作延清芬室,晚年又曰旧德邻屋、古槐邻屋,通六书,兼精绘事,安徽黟县人。

  黄氏幼受庭训,旁及篆刻,其胞弟志甫曾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印谱》曰:“兄八九岁时,诗礼之暇旁及篆刻,自鸟迹虫篆以及商盘周鼎、秦碑汉碣无不广为临摹,至今积二十年酷暑严寒未尝暂废……”据考黄氏传世篆刻作品,迄今最早者即是这部创作于三十岁前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印谱》。CdN-WWw.2586.wANG从这部印谱中可以看见黄士陵尚未形成个人篆刻风格前的学习皖浙、赵之谦印风且面目众多的作品。近日,笔者有幸于西泠得观一方黄氏朱文印作(图1),此印章高4.4厘米,印面3厘米见方,石质稍有凝冻,淡雅绿色中呈晶亮点,应为广东绿上品。释文:“爱画工书能琴善病”(图2),边款曰:“同治甲子,见此印于马骨董家,或谓完白先生手作,以赠泾上赵侍御者,匮于赀,不可得而徘徊,又不忍遽舍,因仿制一石,复恨无所用,赠人又难其人,置行笥中十余年矣。今年秋,感季贶周太守知,听其言论,观其容儿,读其著作,知广陵散尚在人间。吁!十余年来仅一遇其人,窃喜是印不终湮于囊箧,而太守之所乐者岂特此哉!此其小焉者也,因记颠末于石,用纾夙愿云。壬午十月廿五日,后学黄士陵志。”考同治甲子为公元1864年,即黄氏在马骨董家观此邓石如刻此印时年仅16岁,恰在此时期,黄氏父母双亡,作为长子的黄氏正承担着养育弟妹的重任,经济诘据而使黄氏“匮于赀”,无法买下此印,只能临摹一方以聊且心中对此印爱不释手的情结,黄氏于光绪壬午34岁时,感遇季贶周太守,以为知已,遂再补刻边款以记赠。边款中仅表明这是十余年前的故事,然而这方印是否同治甲子年观邓石如印后即时的临摹,尚待考证。此印用刀流畅劲挺,线条盘曲婀娜,一派完白山人气息,作者临摹时的殚思极虑可见一斑,而此临摹的成熟状况,笔者以为最有可能的是20岁前的临摹。又此印边款行刀爽利、自然天成、三面作款,为黄氏这一时期的精品佳作。

  因历史人文传承中的囿限,黄士陵的艺术人生留下了一些待考之迷,笔者著《黄士陵》时,由叶玉宽家藏黄士陵印稿中捡阅朱文印“安雅”,其边款曰:“光绪辛巳长至,牧父作于珠江。”考“长至”节,多指“冬至”,即该年12月21日或23日黄氏已在广州,从而推翻以往学者所持黄士陵光绪八年(壬午)来粤之说。今此印的面世,又为黄士陵研究中关于早年篆刻学习与创作,增添佐证了最早年篆刻作品,同时亦透露出黄氏初下广州的交友记录,真可谓珍稀至止。(唐存才)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