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小剧场话剧30年思考:大制作时代是否来临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20:25 点击:
  中国国家话剧院东方先锋剧场经理傅维伯日前就小剧场话剧三十而立之年,是否将迎来大制作的角逐发表看法。以下是他的口述内容。     从1982年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以来,小剧场话剧不管是从产量还是票房而言都翻了几十番甚至上百番,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艺术大繁荣大发展口号后,全国各地的剧场和小剧场制作团队更如雨后春随蓬勃而出。由于话题热,门槛低,在看似繁荣的市场背景下,小剧场话剧市场吸引了各路人马前来试水,从专业到业余,从热爱到玩票,越来越多的新戏在剧场轮番上演,低成本、快节奏粗制滥造的快餐文化下产生了大量良莠不齐的作品,这也导致了一大批制作最终黯然收场完败而归,如今的小剧场话剧搜集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变革。     其实很多年前,小剧场市场就有团队提出过打造零成本小剧场话剧的事情,话一出口立刻引来各方人士的讨论,大部分人认为零成本小剧场就像是在卖假药,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在前不久的一次小剧场话剧研讨会上表示,在日趋娱乐化、商业化的小剧场中掺杂着一些在国际小剧场中十分罕见的“三低剧目”--低创作投入、低艺术质量、低道德水准,以迎合大众的名义刻意低俗,以取悦大众的名义追求无聊,为谋取票房利益不择手段,全然不顾在文化意义上对观众和对自己应负的责任。     许多人想要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事实上,根据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共上演小剧场话剧剧目274部,其中演出场次达50场以上的剧目数量仅有11部。如今大制作的小剧场话剧似乎想要在过热的小剧场市场中注入一剂镇定剂,通过高成本的投入,精良的制作,来开始改变目前小剧场市场的混乱现状,通过优胜劣汰,达到重新洗牌的目的,整合现有市场资源,帮助小剧场话剧走向更加成熟稳健的发展道路。cDN-wWW.2586.WaNg     30年前,在小剧场戏剧兴起的时候,其实恰逢戏剧整体大环境的低潮期,小剧场话剧正是以成本低发扬光大,仅能容纳二三百人的小剧场更是成为年青创作者放手一搏的舞台。而如今大制作来临会不会逼迫许多年轻有为的创作者们望洋兴叹止步不前,亦或者是带领小剧场走向“米高梅”的老路,成为了赔本赚吆喝的牺牲品,也未可知。 (傅维伯/口述 ZV/整理)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