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百家 >> 正文
孟京辉谈话剧《恋爱的犀牛》:越艺术就会越商业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3:32 点击:
   7日,《恋爱的犀牛》千场纪念版演出在保利剧院上演     8月7日晚,话剧《恋爱的犀牛》(后简称《犀牛》)在保利剧院完成了第1000场演出。从最初的争议之作慢慢成为爱情宣言、文化符号,《犀牛》创造了小剧场的传奇。孟京辉当晚接受专访时称,他手中没有魔法棒,“《犀牛》前100场演出需要导演的努力,但之后我们都成了飘浮在上边的符号。它按照自己的轨迹在狂奔,它是个魔咒,很多人都跟着它掉了进去”。     谈剧本     最初没有人看好它     回顾《犀牛》走过的1000场演出,孟京辉感慨:“挺不容易,也挺出乎意料。其实这个戏到2004年才演了100场,2009年到现在演出了900场。当年巡演的时候,在全国10个城市演出了32场,我们拿着小犀牛的标志在地图上贴上我们走过的城市,觉得太来劲了。现在回头看,我们已在50多个城市演出过,一张地图快被贴满了,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奇迹。”     说起这部戏的成功,孟京辉认为也有很多惊奇之处。“2003年环境不好,我们想做一个戏,但又不知道做什么好,就把《犀牛》拿出来做,结果一做就成功了。2008年我们有了一个新剧场,要找一个驻场的戏,就把《犀牛》拿出来再试,结果一直演到现在。Cdn-WwW.2586.WAng很多人现在都说,《犀牛》商业上运作成功,实际上这个戏从来没有按照商业路线去走。《犀牛》的投资只有21.4万,还不及现在保利一场演出的票房。刚开始,专家、观众对它有很多不同看法,没有人看好这个戏。”     孟京辉称,《犀牛》的成功恰恰是源于主创心灵的一个判断,“《犀牛》说的是爱情,其实也是人生的奇迹这是一个孤独的游戏,这个孤独最后才会有掌声。如果开始的时候就有了掌声,《犀牛》就无法按照自己的轨迹奔跑。犀牛按照自己的轨迹在奔跑,它创造了这个奇迹,而我见证了这个奇迹”。     谈走向     一路狂奔美丽生长     《犀牛》用13年的时间完成了千场演出,其间,演员和观众换了一批又一批。同时,演员和观众一次又一次走进剧场,去演绎或欣赏那个不完美又有些偏激和执拗的爱情故事。     对此,孟京辉说:“《犀牛》是个魔咒,很多人沿着这条路走了。最后,当你回想这个戏的时候,你发现它像一团空气一样伴随着你。你可以喜欢或者不喜欢,你可以沉迷得深,也可以沉迷得浅,但是你觉得这个咒解不开,你跟着掉了进去。”     孟京辉说,后面900场演出比前面100场容易得多,“前面100场需要导演的努力。应该说,这个剧本的文学性在前100场的时候已经全部完成了。在后面900场的时候,我们以及剧本都变成了飘浮在上边的符号,演员也都长在了角色之上”。孟京辉认为《犀牛》是运动的戏:“它是不断变化的,推出的6个版本全都不一样。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有的时候变成了回忆、向往、突破、创新、脱离,它在舞台上行走和飞翔,在舞台上舒展、成长。好多时候它已经脱离了原剧的框架,但是一直没有停止奔跑的脚步。”     不过,孟京辉并不认为它无懈可击:“作为导演,我能够看到它的问题和缺点,不能停下来欣赏它的美丽。就像《浮士德》中的那句台词‘你真美啊,请停一停’,停下来就是浮士德死去的时候,而《犀牛》还离这个时候远着呢,我要让它一直美丽地生长。”     谈个性     性格决定我的风格     《犀牛》在舞台上狂奔了13年,当年看戏的文艺小青年如今已人到中年,孟京辉却仍然在剧场里和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打成一片。他执导的作品永远带着强烈的“孟氏”标签,喜欢他的观众称之为“先锋”戏剧。     对于这样强烈的个人风格,孟京辉称并不是有意为之:“这是我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还有我的个性决定的。我是一个比较激情化的人,有理想主义色彩,做事情不是那么现实,不是那么斤斤计较,我更尊重自己内心的愿望。这些东西加起来,就会形成特别强烈的个人风格。”     孟京辉并不反对“先锋剧作家”的称号:“先锋是个姿态,要与众不同。但这种不同没价值也不行,要有创造力。”他说,没有个性的戏剧,存在的必要性就会受到质疑。他喜欢做有个性的戏剧,也喜欢和有个性的人做朋友。“虽然有些个性并不太合乎大众的标准,但你仍然会觉得这个人有多可爱。你会觉得生活特别美好,你会觉得他们对生活的判断是积极的、有效的,让你对生活有那么多的追求。”     孟京辉说,与他合作的演员都非常有个性,“就像现在演明明的郝蕾,很多时候她不按照大众的思维去做事,尊重自己的内心,尊重自己的判断。还有袁泉,表面上看她特别随意,实际上她对人生很有自己的一套。还有陈建斌、刘烨,他们都是很有个性的人,这些有个性的人演戏肯定不会是一个样。说到底,话剧舞台要表现的就是活的人对于社会的精湛理解,在这一点上态度特别重要。而这些有个性的人在一起,就做出了强烈的有个性的作品”。     谈创作     越艺术就会越商业     今年上半年,除了《犀牛》,孟京辉戏剧工作室还完成了近500场商业演出,超过了许多国有院团的演出数量。就连他监制的现代舞《怪谈》上演时也一票难求,赚了个盆满钵满,有很多人认为孟京辉逐渐走上了商业化道路。对此,孟京辉给出的答案是:“越艺术就越商业,但商业了就艺术不了。”     他说:“今年我监制的现代舞《怪谈》演出5场,5场的票全部卖光了。谁能想到一个现代舞会有那么多人看?如果不让当话剧导演,去当现代舞导演,我也一样会做得很好。只要你态度特别认真,特别诚恳地对待自己,就会有好作品。”     谈到创作过程中是否妥协过,孟京辉说:“戏剧《等待戈多》中有一句台词:‘凡是补救不了的事,必须逆来顺受。’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乐观的说法,我认为你改变的都是你心里想的。在当导演的这个过程中,我不是妥协,而是整个状态更加飘忽、更加放松,整个把控也就更加有效。艺术家需要一种敏感,这种敏感不是触角多,而是让触角磨练得更加有效。从事表达工作,需要寻求一种特别恰当的表达方式。”     记者手记     向着目标肆意前行     孟京辉说:“我是一个盲打误撞的人,不喜欢有目标,没有规划才来劲。我做的作品,都是喜欢了,想起来就弄一个。”     和这样的人聊天,常常让人觉得上天厚爱一部分人,随心所欲、信手拈来都是成功的。但是这和他此前孤注一掷、一无所有地做戏剧似乎又有着巨大的差异。回想起这些,孟京辉说:“应该说,我是一个有目标的人,但是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我没有按照固定的一条路走。”(杨杨 )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