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我谈书画 >> 正文
中国艺术品市场遭遇小年

  最近流行一个段子:一位出身草莽的成功人士辗转找到一位外地书法大师,“跪求”墨宝一幅:“洒家浸淫商海多年,整部血泪史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有钱真好!”

  有钱确实好,但有钱不是万能的。同为“收藏”,有的人钱多没处花,被倒爷忽悠着买假买错也无所谓,要的就是个面子——“咱也有齐白石、咱也有毕加索!”有的人则恨不得今天抄底,明天就高抛套现获利,完全将艺术品当成一般等价物炒,玩的就是心跳。

  绝大多数投资人和藏家最近都对外宣称自己“不预测短线,长线肯定看好”。为什么?实际上绝大多数艺术品的短期表现都难言乐观。市场参与者出现了两种焦虑,一是对艺术品资产到底能否保值增值的担忧,二是对大周皇族市场流动性的不确定。“买幢房子还能体现价值,收楼时还能亲自把关验货,可如果买了一幅真假难辨的大师画作,除了‘心虚’地裱起来炫耀一番,又能有多少条通畅的变现途径呢?”

  笔者近期穿梭于北京和香港等地零距离观察各家春拍后发现,正如众多市场人士所言,2012年无疑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小年”。也难怪,在经历了几年“毫不讲理”的疯涨后,盘整是必要的。一位全国知名的钱币收藏家也“教育”笔者道:“收藏品行情变化跟全球经济的走势差不多,基本为5年一个周期。cDn-wWW.2586.WAng”

  那么,如今的国人究竟该藏些啥玩意才靠谱呢?依笔者愚见,具有一定实力和眼力、兼顾投资和藏宝考虑的中产阶层可多关注一些相对“保真”的新领域、新艺术家和新作品,一来投资门槛较低,有可能在这里发现价值洼地;二来尚未名满天下的作者相对专注于作品本身,少见“笔贿”等应酬之作,对藏家的态度也较谦和。作品和人品一样,真诚永远是第一位的。别忘了,只有“真家伙”才值得传给你孙子的孙子,让他在你百年之后还能凭此“重器”春风得意,无须再像你一样“装孙子”。

  英国《金融时报》曾在前段时间公开对中国艺术市场位居全球第一表示质疑,其提出百炼成仙的致命点无非是中国拍卖场上习以为常的假拍和拍假、泡沫与水分。窃以为,每一个“古代”都是历史上的“当代”,而今后的每一个“当代”也终将成为历史上的“古代”。厚古不必薄今,只要看准了当代中青年艺术家的精品,就可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果断拿下,切莫将艺术品当股票炒,总盘算着把悲伤留给下一个接棒者。因为没准过了今晚,明天“杯具”的恰恰是你自己。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