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兄弟联手打造大同铜器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14:19 点击:

  “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大同铜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品位,早在唐宋时期,大同铜器就已畅销全国。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大同时,还将雕有“九龙奋日”图案的铜火锅作为礼品赠送给了蓬皮杜总统。但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由于受到市场冲击,大同铜器日渐衰落。然而,市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王友文、王永文兄弟,却凭着对这一传统手工艺的挚爱,10多年来执著坚守在这块阵地上,联手创造出大同铜器新的辉煌。

  王友文、王永文兄弟是浑源县人。浑源县号称“铜器之乡”,在县城周围散落着一个个“铜匠村”,当地还有民谚:“许村的铜壶,张庄的瓢,丰台铺的勺子不要挑。”早在农村老家,他们兄弟就学会了做铜瓢、铜壶的技术。

  1987年,哥哥王友文进入市金属工艺厂工作。王友文说,第一天到厂里,他就被铜火锅上錾刻的花纹图案所吸引,“平鱼火锅”上活灵活现的金鱼跳跃在河塘内,“梅花火锅”上数枝腊梅傲雪开放……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让他不敢相信这是用锤、錾雕刻出来的。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儿学出个名堂来。

  刚开始,王友文被安排在铜器车间工作,每天做火锅的烟筒。休息时,他就到工艺车间看老艺人们如何在铜器上雕刻花纹。后来,他反复观察老艺人錾花时用的43个錾子的造型,并记在心上。CdN-wWW.2586.WAng一个星期天,他请假回到老家,让一位铁匠师傅给他加工出了这些錾子。晚上回来,他找了一块废旧的铜板,在铜板上錾起了花。王友文说,他在铜器车间做了三年,白天在厂里加工火锅的烟筒,晚上回到宿舍就自己加工各种造型的铜火锅、铜香炉、铜壶、铜酒具等。

  1990年,市金属工艺厂与河南洛阳一家客户签订了加工紫铜大火锅的订单,要做一个高2米、直径1.5米的紫铜火锅,厂里决定让王友文和曾设计过赠送给法国总统蓬皮杜的“九龙奋月”铜火锅的刘承业一起加工制作。20天后,王友文和刘承业联手制作的紫铜大火锅完成了,人们看后交口称赞。一个月后,王友文又为五台山一位客商加工出了龙嘴大铜壶。从此,王友文在市金属工艺厂名声大噪,他也由铜器车间调到了工艺车间,专门做对外加工的活儿。再后来,王友文把弟弟王永文介绍到厂里上班。在这里,兄弟俩掌握了大同铜器所有的手工技术,也目睹了它由盛到衰的全过程。

  王友文告诉记者,工厂停产后,他们也曾干过别的,可他们心里始终难以割舍对铜工艺的热爱。而且,他们也担心这一传统技艺会就此失传。于是,为了维护铜工艺的传承,他们兄弟在善化寺附近租了间房,开了自己的铜器作坊。可是,生意却并没有他们想象的好。平日里,他们也就为一些饭店或找上门的顾客做些换壶底等修修补补的活儿。有时一个月也揽不下一件活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经常连买材料的钱都没有。王永文说,没活干的时候,他们就琢磨着做点工艺品,有人买就卖,但通常都是卖了一件才敢做下一件,因为没钱买材料。而且,有时候有了好的设计,他们也不敢付诸实施,因为担心做了工艺品后,如果有顾客来修东西,他们就没材料了。

  尽管如此艰难,王友文、王永文兄弟仍然创作出了许多精湛的作品:他们曾手工雕凿出“大同九龙壁”,这件作品先后在2008年第9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铜奖,在2009年第44届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上获得优秀奖,并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奖百花杯的铜奖;他们曾做过5个2米高、直径1.5米的大火锅,销往国内5个城市;他们曾应美国客人的要求制作了浮雕团龙,许多美国人看了都不相信这件作品完全是纯手工制作的;他们还曾为五台山加工过铜兽头、铜宝鼎,为云冈石窟做过铜山槛;2010年,他们创作的中国馆模型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而且,哥哥王友文还在2007年被评为大同市工艺美术大师;2010年6月,他还被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选拔出来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举办的山西省工艺美术高级人才研修班学习。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最近,王友文、王永文兄弟俩又采用新工艺创作出了新的作品,即将紫铜、黄铜、白铜等糅合在一起创作作品。由于几种原料糅合在一起,互相不粘连,很难融合,所以加工起来难度较大,他们也是经过多次试验才获得成功。据悉,这也是铜器加工工艺上的一项突破,填补了大同铜工艺史上的空白。王友文说,他们现在已经用这种方法创作出了部分作品,前段时间,他用这几件作品参加了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这也是这些作品第一次正式上展台。采访中王友文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几件新作品,其中一件名为《同心壶》的作品,以黄铜与紫铜一起锻打而成,整件作品由三个壶组成,上半部分形成一个“同”字,既有“三代同堂”的和睦寓意,又有“古都大同”的文化元素,故名“同心壶”。另一件《杏林悬壶》,整体是一个葫芦造型,其中葫芦壶体是紫铜,杏花和文字是黄铜,外面的花纹则是溶花工艺,堪称是錾花工艺的发展和创新。据悉,这件作品受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唐绪祥教授的好评。

  采访中王友文兄弟俩告诉记者,最艰难时他们也曾想过放弃,可是一想到如果他们就此放弃,大同铜器手工艺的传统技术也许从此就失传了,这让他们觉得很心痛。而且大同铜器制作的全套手工艺他们都会,学到这一步不容易,就这样放弃他们也不甘心。另外,许多人从媒体上知道他们的事后,专程找到他们,希望他们一定要坚持,不要让大同的这一传统技艺失传。他们说,就是为了这些关心、喜爱大同铜器的人,他们也会坚持下去,让大同铜器手工艺得到保留、传承、发展。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