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行业新闻 >> 正文
“非遗”代表唐三彩烧制技艺濒临后继乏人危境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15:11 点击:
  新华网长春8月10日专电(记者马曹冉)在第七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对记者说,现在跟着他学习唐三彩制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担心这项技艺将来会后继无人。

  事实上,高水旺的担忧并不是个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人才问题依然困扰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上世纪80年代我们招收一个年轻工人非常容易,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一直到现在,招工非常难,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高水旺说起招工难一脸惆怅,“现在工资一涨再涨,但是也留不住人。”高水旺曾有几个年轻徒弟,也都做得很不错,可是其中有几人已经改行了。

  高水旺介绍说,历史上唐三彩曾在宋末元初失传,直到清末修建陇海铁路,这些国宝才重见天日。后来经过洛阳南石山村民间艺人多年探索,刻苦研制,才生产出类似于出土文物的复制品,使失传千年的宝贵艺术得以传承。“我从事这行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不想看到这项技艺再次消失。”高水旺说。

  浙江缙云悬雕代表性传承人陈成科也表达了类似的烦恼。陈成科最多的时候一共带了60多个徒弟,而现在还在做的只有20多个。“我这个悬雕的技术难度比较高,非常细密,做一个好作品需要好几年,差一点的也要几个月。”陈成科说,“我现在给学生一个月一千元,政府每天还给每个学生20元的伙食补助,但学生们还是不肯干,愿意学的还是不多。Cdn-www.2586.wanG”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朱立春认为,人才短缺一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一块短板,如何扩大非遗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投入到非遗传承中来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课题。

  “事实上,去年6月1日,中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后,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状况,创作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朱立春说,“《非遗法》也对非遗传承人有义务培养人才作了具体规定,但现在来看好多非遗项目进行得并不理想。”高立春认为,好多非遗项目宣传力度不够大,人们参与度不够高,认同感缺失是造成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朱立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得到一个区域、一个族群的普遍认同,让非遗成为当地人的骄傲,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信。但是现在来看显然很多非遗项目还远远没有做到位,所以也就导致了人才短缺、传承难等问题。而增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将成为许多非遗项目的必然选择。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