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雕刻工艺 >> 正文
唐代会乐吹笛石刻展现雅安艺术文化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21:37 点击:
  石刻在艺术上的精湛和丰富多彩是无与伦比的,通过它们,人们不仅可以窥见古人的生活侧影,更能发思古之幽情,领略到中国艺术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市博物馆二楼的展厅内,一块唐代伎乐吹笛的石刻静静伫立在玻璃橱窗内,其舒畅的造型,极富动感,引得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伎乐

  展现唐代音乐艺术盛况


  她,头扎高髻,身穿长裙,腰系结带,胸前飘带缠绕其中,俯首凝神,两手执笛横置于唇边,整个人如同她吹奏的音乐一般,充满了流美和畅的韵律感。在缓慢的节奏中,折射出一名古代乐伎的生活画面。

  透过玻璃橱窗,一块高41.5厘米,宽38.5厘米,厚4厘米,三角残失,由红砂石板刻制的唐代伎乐吹笛石刻展现在眼前。“这是1994年在芦山县芦阳镇南街原广福寺大殿出土的。”市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道,伎乐是指在露天演出的音乐舞蹈剧,即我国的乐舞,由于隋初设置国伎、清商伎、高丽伎等七部乐而得名。

  “笛乐作为一门极有个性的器乐艺术种类在唐代全盛的音乐文化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市博物馆副馆长郭凤武说,唐代笛乐艺术是中国笛子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笛子形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吹奏方法上有了大横吹和小横吹的明确记载,从唐诗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笛乐艺术进行的描述中,还可看出各色的笛乐审美趣味。cDN-wWw.2586.WaNG

  作为古代的雕塑作品,这块唐代石刻构思巧妙,曼妙多姿,让人赏心悦目。其轻盈灵动的韵致,将乐伎优美的姿态,凝聚在最美的一刻,尽显唐代丰富而深厚的艺术文化。

  “石刻虽残缺不全,但仍不失其美其韵”。郭凤武说,石刻上的乐伎那优美的姿态,默默传递着远古的情怀,虽静观人世一千多年,仍蕴藉了先民虔敬的情怀和巧夺天工的艺术造诣,其装饰风格具有明显的唐代造像风格特征,为唐代石刻文化遗物。

  “从这名乐伎的穿着的装饰风格,还可以推测她是一名宫廷乐伎。”郭凤武说,石刻不仅反映了唐代皇家宫廷的伎乐生活画面,也展现出了唐代音乐艺术所达到的盛况。

  石刻

  彰显雅安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


  石刻艺术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石刻艺术内在的、本质的精神的美,正是质朴、敦厚品质的体现,有着极为广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汉唐盛世,石刻艺术因反映时代精神而大放异彩。

  “石刻大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侧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郭凤武说,雅安作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在秦汉以前便是南北文化的中枢地带,也是繁华的商业地带。从雅安境内出土的这块唐代伎乐吹笛石刻可以推测出,作为南方丝绸之路重镇的雅安,在当时有着较为发达的雕塑工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

  据史料记载,作为一种雕塑工艺,石刻的发展是由于统治阶级为了显示帝王权威而雕制的陵前石雕和墓中随葬佣人,以及宗教偶像的广泛应用才得以发展兴盛。

  “从这块石刻还可以推测出,当时的雅安还有着造诣颇高的石刻雕塑工匠,而雕塑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郭凤武说。

  而作为南丝路重要门户的雅安,在当时并不缺乏造诣高的雕塑工匠,他们展其所长,再加上统治阶级的需要,因而雅安的雕塑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石刻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从这块唐代伎乐吹笛石刻可以看出,雅安当年作为西南边陲之地,人们拥有较高的审美意识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彰显出雅安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记者 蒋阳阳)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