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雕刻工艺 >> 正文
浅论仿古玉雕中的创新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22:45 点击:
  玉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器的精美温润自古以来吸引着文人雅士的目光。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玉制工具,到商周时代玉雕更被作为一种礼器,象征着佩玉者的尊贵地位以及高尚品行。天然玉石唯有经过精细琢磨才可成为艺术精品。目光投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玉器制作呈百花齐放的态势,人物、花卉、鸟兽、器皿,各具形态,并多元发展。

  我从业已近21年了,这些年的琢玉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精湛的雕刻技艺不可能一蹴而就,御府工坊的每位雕刻师至少都要有十年以上的雕刻经验,更不用说我辈了。唯有花更多时间研究玉,才能真正懂玉、爱玉,才能创造出最好的玉雕作品。曾有大师说过:“成为手艺出众的玉雕匠人关键是要有严谨踏实的人生观,并且在雕刻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注重创新。日常的雕刻练习必不可少,同时还要博闻强识,阅读大量书籍,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这样的指导始终回响于耳际。

  “琢玉如做人,重在君子品。”实是这岁月荡涤后凝成的至理!令我无限感慨。从艺的这些年以来,研究如何在古韵中渗透我个人的体悟及新时代气息,一直是我在仿古玉雕领域研究的重心。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创作了红玉作品《祥云貔貅》,说来也有一段渊源:

  貔貅是玉雕中常用的题材,只要是雕玉或是玩玉的人提及它,心头一定立刻会泛上会意的喜悦。有人称貔貅为辟邪,亦有称之为瑞兽。cDN-Www.2586.waNg接触玉雕行业的这些时日,让我在普通的动物件创作设计中时时思考:什么样的设计和雕工能将传统与现代完美地融合,和谐地统一,让古代的吉祥物件在现代人的眼中别具美感,灵动闪现。这就成了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创新的元素中又不忘融入传统的深厚底蕴与文化浸润。我相信这才是现代玉雕业的发展中最为切实的创新,不能一味地求新而不顾整体风格,丢落了玉文化延续千年的魅力。

  中国工艺类雕刻技法、布局和国外的雕刻技法或雕塑都有相同和可借鉴之处,传统玉雕的造型纹饰都有其相对应的朝代,往往内行人一看便知。早年,我便接触了众多的玉器古法制作。上个世纪90年代,我曾做过大量的老料新工,对出土的老玉进行改良,修补残缺,改造新工艺等等,当时看来是艰苦,但却在扎实刻苦的努力中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古代各个朝代的风格,对春秋战国及汉代的纹饰尤其熟悉。比如:西周时的线条工、双线工、铲刀工,春秋战国时期的云纹,汉代的乳丁纹、蟠螭龙纹饰等,我都曾有过大量直接的创作实践。因此,我在玉器创作中对“创新”二字的理解中时时不忘“本”,我亦相信:正是有了古代玉器制作中累积下来的经验与美丽纹饰的发展,创新才有意义。因此,创新题材的寓意需要创作者的灵感,但更离不开长时间创作的积淀!

  2008年,偶然间,我恰好遇见一块极佳的材料,系新疆和田玉籽料,颜色恰为红色,玉料的重量为600多克,完成后的成品重量为540克 。就其本身的色、形来看,可做摆件,亦适于手中把玩。放在手中,反复摩挲,根据其基本形,知道是一件做貔貅的难得好料。见过此件作品的人都大为惊讶,这确是一块自然适型的玩料。但在构思过程中,疑惑也随后而至:貔貅是每个雕玉者和经营者乃至玩玉藏家都熟知的题材,如何在创作中融入新颖而个性化的元素,创出独有的佳品,一时难决断。8月,正值奥运吉日,举国上下沉浸在中国红、奥运年的激动的热浪中。我在关注奥运新闻时注意到祥云火炬的设计理念,一朵朵飘飞的抽象云朵融入了深深的中国文化内涵,火炬的手柄上绘满了吉祥的祥云,初看便可感受到浓厚的中国风,这一下子激发了我的灵感。

  貔貅呈卧着的动态,而设计时在貔貅的底部的原皮包浆上没动过一刀,材料底部较为平整,头部略低,臀部略高。在初期设计制作时保持不动一刀但又要呈现其形状是有很大难度的,于是,只在其逼真动作的呈现上用力:貔貅头部的下巴搭在两只前腿上,而两只前腿微微伸出,两腿间有一小孔,恰好穿线,作把玩用。两只后腿蹲息,显出臀部的饱满;嘴巴微张,牙齿和舌头清楚分明;作一略显憨厚的鼻子;眉毛粗犷而豪放;眼睛大而有神;耳朵则用较大的两个祥云纹来表示,在具体的身形表现中加入抽象写意风格。全身借鉴了春秋战国的云纹来构图,并用云纹组成了龙头、凤头和古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纹饰大小较均匀、排列对称。而事实是,满身云纹的效果的确非同一般,整体合一,造势强大,大气中有精致感:四只腿上用排列齐整的线条纹,爪子采用蟠螭龙的爪形,尾部的饕餮纹更有别样感觉,整体有一种狞厉之美。

  和田玉的颜色有很多种,而这件祥云貔貅的材料是红沁色,构思期间适逢奥运火炬传递,那上面所绘的祥云正是我所需要的。而红沁色的玉料上若雕刻现代化的火炬祥云纹样似乎与总体并不和谐,于是联想起春秋战国时的祥云纹,既有现代意味,又是古代工法,想来亦今亦古,最是恰当。制作的貔貅上纹饰饱满,富有起伏和立体感,欣赏者在细赏这些细小纹样时仿佛一下子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古味十足。

  由于现代与古代的刀法不同,在制作过种中我必须努力加强古代与现代元素的整合、变革,使作品符合现代人特别是藏家们的审美要求,以及市场需求。此件祥云貔貅正是在新时代对玉器设计行业求新、求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也因此,它的做工、设计得到了同行业者的一致赞同。笔者也在此中得到了创作欲的最大满足。08年10月1日苏州电视台收藏频道《财富》名人专访栏目中专题报道了这件作品及设计理念。栏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因为正值奥运会期间问世,作品虽未参加过工艺类作品的展览会或评比,亦未得过奖,但还是好评如潮,我对这件祥云貔貅也是钟爱有加。究其根本,应该说在这件作品中,是我将自己的设计、制作理念倾心融入,是思考、变革、反复斟酌与钻研后的产物,也是对古代器形在现代求新求变又不失传统生命力的切实追求。

  经过近21年的悉心从艺实践,我对玉雕设计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仿古工艺的基础上,追求造型、布局或纹饰的变化,搭配全新的时代元素。当然,我始终坚持,革新亦需有尺度,变化要与玉文化背景紧相联系;创作纹样的时代上亦要承前启后,绝不能一味抛弃传统,孤立地求新,失却传统就意味着失却玉文化的根本。比如说:如果仅仅将奥运火炬的祥云纹机械化地僵硬地运用在貔貅身体的雕刻上,则会显得不伦不类。所以,灵感虽从中来,却还得有自己的思考与改动,在仿古玉器的创作中融入古代的纹样和现代元素才是最美!

  每块和田玉都是有灵性的生命,故而要使它们在艺人手里再度灵动起来,选题必先要合理,布局排列更要合宜,恰到好处;做工细致,完工后打磨要到位,这才是使一个个和田玉的生命复活的重要基础。

  曾有人担心:现代的中国工艺美术随历史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以后,传统工艺会否渐渐失去原来的主流地位,对于古代工艺的传承发展会否造成损害。我在自己的从业实践中坚定地相信:古代的玉雕工艺仍在,以往的优秀传统仍在,中国工艺造物的一贯美学特征仍在。只是,这不是单纯地承袭古风,而应在创新的基础上来传承古韵。未来的和田玉雕刻艺术品市场,必得经历新的挑战,比如:开采原材料的增加,极大地丰富了市场;但客观来说,因国家目前尚无法对白玉做等级划分,将之与价值直接挂钩对应,将产地与价值直接对应,造成了新玩玉人群无法深入。而低档材料和人工做假的泛滥,更迷惑了太多爱玉人的双眼。甚至还有其它产地的材料充入了和田玉的队伍,可谓鱼龙混杂,恶性循环一旦时日稍长,对和田玉市场的良性发展必将造成致命损害。

  而和田玉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每个玉雕艺人和经营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亦是值得深思、亟待弥补的一课。古代,达官贵人、地位显达者才能佩玉,玉就成了身份的象征。而今日社会的发展与国家强盛、百姓精神文化事业的兴盛息息相关。国家之大、人口之多,和田玉产业化的趋势不可阻挡。玉文化事业的振兴离不开各个渠道的宣传、经营者的心态调整、利润的看低、循环的流畅。

  让每个中国人都能佩戴玉——而佩戴亦古亦新的玉器就是我个人创业设计之路最大的追求。让全新的时代元素融入历史,获得崭新生命!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