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雕艺解读 >> 正文
巴格达街头的文人雕像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32:50 点击:


巴格达街头的作家兼飞行家费尔纳斯雕像
    现在,电视画面上映现的巴格达,是美国军车隆隆开过的威武,是市民们惊慌躲避的恐惧,是一起又一起自杀式爆炸的惨状。可是,在我脑海深处埋藏的,却是另一幅画面,是知识的巴格达,是文学的巴格达。     我珍藏的这幅巴格达画面,是上个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之前形成的。那时,访问这座阿拉伯世界名城,我发现街头的雕像特别多。原来,在推翻费萨尔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之后,伊拉克兴起一个文化复兴运动。作为这个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巴格达修建了一座又一座从古至今在各个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的雕塑。     巴格达原是底格里斯河中游的一个小村庄。公元762年,阿巴斯王朝的第二任哈里发阿布?加法尔?曼苏尔定都于此。很快,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就发展成为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在此后近百年时间里,在曼苏尔、拉希德、麦蒙等哈里发的倡导下,招徕各地的科学家、哲学家、诗人,使巴格达又成为整个帝国的科学、哲学、文学的研究与创作中心。伊拉克人将史称的“阿巴斯王朝时期”引以为骄傲,为其中的几十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立碑塑像。其中,有哈里发曼苏尔,他是这个王朝疆土的主要开拓者,也是这个王朝兴盛的奠基人;有王朝初期的语言学家兼哲学家法拉希迪,他是第一部阿拉伯文字典的编纂者;有王朝鼎盛时期的哲学家、数学家、音乐家阿布?尤素福?伊沙克?金迪,他强调哲学的理性思考,是把希腊哲学思想同伊斯兰教观念融为一体的首倡者;有王朝开始走下坡路时的哲学家阿布-纳赛尔?法拉比,他被称为亚里士多德在伊斯兰世界的继承人,阿拉伯世界伟大的哲学家;有活动在九、十世纪之交的医学家、哲学家、炼金术士拉齐,他被称为“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医师”,所著《医学集成》概述希腊、亚述、印度的医学传统,融进自己的医学见解和经验,被翻译成欧洲多种文字,成为欧洲各国高等学校的医学教科书。cDn-WWW.2586.WaNg     当然,更多的雕像是为阿巴斯王朝时期的诗人和作家修建的。阿巴比王朝是阿拉伯文学的黄金时期。当时,除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之外,辽阔的帝国疆域内的其他阿拉伯人以及非阿拉伯人,也纷纷运用阿拉伯文进行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一如既往,仍然是诗歌。但是,有份量的散文作品也开始出现。     阿巴斯王朝鼎盛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是阿布?努瓦斯(762-813)。他出生在波斯,双亲都是波斯人。他年少时生活在仅次于巴格达的科学文化中心巴士拉,深受波斯、希腊、印度文化的影响。他一边在香料店做帮工,一边到清真寺听讲座,学问长进得很快。年近30岁时,他对自己的才能有了充分的信心,就把目光转向“既有文化、也有金钱和美酒” 的巴格达。到巴格达之后,他用诗歌开路,赞颂权贵人物,得到他们的赏识。通过他们,他向哈里发拉希德进献诗歌,取得这位君王的欢心,经常出入宫廷。但是,他放荡不羁,玩世不恭,酗酒作乐,有时也招致哈里发的斥责,甚至监禁。艾敏继任哈里发之后,崇尚歌舞玩乐。努瓦斯再度受到恩宠,成为名副其实的宫廷诗人。但是,他酗酒作乐的老毛病不改,使艾敏受到政敌的攻讦。因此,这位哈里发不得不责令他戒酒,甚至一度将他下狱。尽管生活上充满坎坷,他的诗歌创作从未中断。他在继承阿拉伯诗歌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革新,被誉为革新派诗人。他有传世诗作12000多行,大多调侃权贵,嘲弄群小,宣扬思想自由,赞美青春、美酒和爱情。他被阿拉伯文学史家称为“酒仙诗魁”。巴格达一条繁华的大街以他的名字命名。1962年,伊拉克著名艺术家穆罕穆德?埃特—图尔吉在这条街上为他竖立了一尊青铜雕像。雕像上的努瓦斯手捧酒杯,好像仍在开怀畅饮,并从中寻找诗的灵感。     与努瓦斯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的阿巴斯?本?费尔纳斯,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不过,现在人们谈起他,更多的是作为发明家。他不但创立了人类飞行的理论,并多次进行飞行试验。因此,他有“阿拉伯第一飞人”之誉。从巴格达市区通往国际机场的路上,竖立有他的一尊青铜雕像。雕像上的费尔纳斯,伸展着带有翅膀的双臂,两腿交叉,躯体前倾,呈跃跃欲飞的姿态。     阿巴斯王朝后期出现的一位大诗人是阿布?塔伊布?穆泰奈比(915-965)。穆泰奈比生于前朝的首都库法,家境贫寒,从小与游牧人为伍,学会了击剑和骑术,养成豪爽的性格。他聪颖机敏,以诗歌寻求功名未能遂愿,就带领牧人发动起义,失败后被捕入狱。两年后获释,他刚刚19岁,行吟于现今的伊拉克、叙利亚、埃及、伊朗等地。50岁时,在从埃及返回伊拉克途中,遭遇强盗剪径,不敌身亡。他生前写有大量颂诗、挽诗、讽刺诗、爱情诗和哲理诗,被誉为中古时期“阿拉伯诗坛泰斗”。他的诗反映他的清高、自负和反叛精神。他的诗富有哲理,因有诗人兼哲学家之称。他是阿拉伯诗歌革新的倡导者和先驱者。他的作品代代相传,成为阿拉伯语中的珍贵财富。伊拉克人民尊崇他,将巴格达的一个街区以他的名字命名。同时,在巴格达为他竖立有两座雕像。一座是石雕像,由伊拉克雕塑家阿卜杜勒?拉赫曼?盖兰尼于1968年雕制,安放在马斯巴赫公园。另一座是铜雕像,由伊拉克雕塑家穆哈默德?加尼于1978年浇铸,安放在国家图书馆的前院。读书人每经过他的身旁,都会投以崇敬的目光。     除诗歌之外,阿巴斯王朝时期还出现两部著名的散文作品,一部是长篇故事《安塔拉传奇》,描写古代阿拉伯沙漠的部落生活。另一部是蜚声世界的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反映的主要是阿巴斯王朝前后的阿拉伯城市生活。这些故事的来源,除波斯、印度和埃及之外,主要是作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巴格达,尤其是拉希德、艾敏和麦蒙三位哈里发当政时期的宫廷。当时,奢华的宫廷也是诗人、乐师、歌手云集之地,是各种文化和游艺活动的中心。社会上的各种传闻、轶事、流言都在这里汇集、流布、加工,成为《天方夜谭》中许多故事的基本框架。因此,巴格达素有《天方夜谭》故乡之称谓。     巴格达有两座以《天方夜谭》为题材而创作的青铜雕塑作品。一座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的河码头附近,雕塑家穆罕默德?加尼于1975年修建。这座雕像表现的是贯穿整个《天方夜谭》的故事线索,即知书识理的宰相之女山鲁佐德为了使无辜的女性免遭杀戮,在一千多个漫漫长夜中给满怀仇杀心理的萨桑国王山鲁亚尔讲故事。只见她站在国王面前,双手张开在胸前,显然是在耐心地讲述。国王则半坐半躺在床榻上,手搭在膝头,凝神谛听,好似完全沉浸在动人的故事情节之中。另一座也出于雕塑家加尼之手,竖立在萨阿敦大街的街心花园。雕像取材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表现少女马尔基娜的机智勇敢。她是富商阿里巴巴的女仆,发现强盗想谋害主人,就趁他们躲藏在油篓里面的时机,将滚烫的油倒进去,把他们一个个杀死。雕像上的马尔基娜,高高站立在一个油篓上,双手捧着一个瓦罐,在把滚烫的油往下倾倒。     除这些阿拉伯古典文学的雕塑作品之外,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巴格达还为一些现代作家建造了雕像。诗人阿卜杜勒?姆赫辛?卡济米(1870-1935)出生在巴格达。当时,伊拉克正处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卡济米从小就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对奥斯曼帝国的专制统治极为不满。他觉得在伊拉克难于生存,先后出走伊朗和印度,后来又移居埃及。他以阿拉伯古典格律诗的形式进行创作,抒发阿拉伯统一和独立的思想,被誉为“现代阿拉伯诗人”。巴格达的一个广场以他的名字命名,并在那里竖立起他的一座雕像。     伊拉克另一位著名的现代诗人是马卢夫?鲁萨菲(1875-1945)。他出生在巴格达近郊,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并担任国会议员,主张社会改革,振兴阿拉伯民族。他同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普通民众,不畏强暴,敢于直言,先后遭到奥斯曼帝国政府和英国殖民当局的迫害。1933年,他离开巴格达,躲到乡下著书立说,但有关当局却禁止报刊发表他的诗文。他生活窘迫,最后不得不依靠卖烟度日。1945年,他在孤寂中死去,遗留下《巴格达的监狱》、《巴士拉的贫困生活》等诗篇。伊拉克人民怀念他,1970年由著名艺术家埃特—图尔吉在巴格达的麦蒙广场为他竖立一座雕像。     巴格达为历代名人的造像活动前后延续20多年。1979年7月,萨达姆?侯赛因当政。他一心想成为波斯湾和阿拉伯世界的霸主,先是同伊朗交战,后来又入侵科威特。他热衷于为战争建造纪念碑,热衷于给自己修建雕像。因此,为历代名人建造纪念像的活动基本停止。其时,伊拉克还是有不少在阿拉伯世界知名的诗人和作家的。穆罕默德?马赫迪?贾瓦希利(1903-1997)写作有大量抒情诗歌,反映伊拉克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侵略和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曾获得“现代伊拉克人民诗人”的称誉。但是,他不满萨达姆的独裁统治,后来被迫流亡国外,从捷克到叙利亚,直至被开除国籍。萨达姆时代当然不可能为他树碑立传,去世后连遗体也不准运回国内。2003年7月,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伊拉克文学界为他举办了一个追思会,雕塑家尼达?卡德胡姆为他制作了一座雕像。但是,雕像放置在哪里,却一时难于确定。     小说家阿布德?拉赫曼?马吉德?鲁贝依(1939-)是极少数得到萨达姆政权首肯的作家之一。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河流》、《月亮与篱笆》、《巢穴》等描写革命青年的奋斗和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1994年,伊拉克文化部授予他国家奖,并在巴格达为他修建半身雕像。这在萨达姆统治时期是比较罕见的。     现在,所有这些雕像的命运如何?萨达姆政权垮台后,伊拉克全国各地掀起一股街道改名和纪念性建筑遭毁弃的浪潮。当然,首当其冲的是同萨达姆直接有关的街道和建筑。其他也有难以幸免者。以诗人努瓦斯命名的街道,现在不但易名,而且因靠近美国占领军控制的“绿区”,还竖起水泥桩和铁丝网,不准随便出入。但是,街头的努瓦斯雕像并没有移动。据说,早在两伊战争开始时,有人曾以他是波斯血统而建议将其雕像拆除。现在得以保存,也许基于同样的原因。伊拉克的现政权基本上掌握在什叶派手中,他们与伊朗人同属一个教派,当然就不会向努瓦斯下手了。努瓦斯算万幸,而穆泰奈比却不幸。2003年4月,美军攻占巴格达,伊拉克国家图书馆的图书遭劫,穆泰奈比那尊安放在国家图书馆前院的铜像也未幸免。据说,有人将其拆除,作为破铜烂铁给卖了。     伊拉克目前仍很混乱。人们呼吁美国占领军尽快撤离,期望伊拉克的安全与社会秩序早日恢复,民族文化得到复兴。到那时,不但把现有的文人雕像保护好,还要把更多的文人雕像竖起来,使巴格达成为一个展示伊拉克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文化的大画廊。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