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名家轶事 >> 正文
他创作的城市雕塑作品遍及全国各地(图)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35:27 点击:



▲刘小可
 

  “每座城市都有着其本身独特的文化底蕴,一座雕塑矗立在那,不仅仅起美化城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突出一座城市的灵魂,将城市的独特文化展现给世人。因此,一位出色的城雕艺术家必须精益求精,每件作品应该注入作者的灵魂,用注入自己灵魂的作品为城市增亮添彩。”致力于城市雕塑创作的江西雕塑院院长刘小可向记者讲述了他对城雕的独特见解。

  十岁走上艺术之路
  
  刘小可生于1953年,怀着对艺术的热爱,他在十岁那年走上了艺术这条道路——学习绘画。文化大革命之后,全国恢复高考,刘小可考上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雕刻专业。
  
  “初时我认为自己有绘画功底,学习雕刻不在话下,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才明白雕刻的博大精深。不仅仅需要学习雕刻技巧,还要学习力学知识。就传世作品《马踏飞燕》来说,本来上宽下窄的雕塑很难立稳,但这件作品在作者依据力学原理巧妙地设计下,成功站立住。”刘小可告诉记者,雕刻需要广博的知识。

  被恢宏气势吸引投入城雕
  
  据刘小可回忆,1982年,他毕业后被分配到景德镇雕刻瓷厂工作。cdn-www.2586.wanG也就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城市雕塑。1985年,景德镇火车站打算建一座名为《陶与瓷》的城市雕塑,集中了当时全市最有名的雕塑工作者,刘小可也被选入其中。
  
  “作为一位青年雕塑工作者,当时我主要是当助手,以学习为主。虽然我习惯于制作传统的小型雕塑,但在作品完成之后,看到城市雕塑那种恢宏的气势,我还是被深深吸引住了,萌发了继续深造,学习城市雕塑的念头。”
  
  之后,刘小可前往中央工艺美院学习。他回忆道,当时院里几乎每晚都有艺术讲座,不断有外国艺术家前来切磋交流。刘小可被全新的创作理念所吸引,疯狂地汲取每一点知识。
  
  在此后一年的进修学习中,刘小可在大开眼界的同时,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80年代中期,城市雕塑在全国兴起,江西省城市雕塑工作室(现更名江西雕塑院)在南昌成立。刚从中央工艺美院毕业的刘小可从景德镇调入南昌,开始了他雕塑创作的新阶段。他的第一个作品是为纪念建军六十周年创作的《柱石》:一根圆木上雕刻了建军以来各个时期的军人形象。全新的创意使他获得了“建军六十周年雕塑作品展”佳作奖。

  城雕应融入城市环境中
  
  近年来,刘小可创作的一些城市雕塑作品,如鹰潭火车站前的《鹰》、《吹箫引凤》,南海观音院18米高的《千手观音》,台湾高雄3米高的《明代佛像》,萍乡的《秋收起义纪念碑》以及兴国将军公园的《红旗》等,都获得了广泛的称赞。而这些仅仅只是刘小可创作的一部分,作为城雕界的大家,刘小可创作的作品遍及全国各地。他的城雕作品为各地独特的城市文化画龙点睛。
  
  刘小可介绍,南昌市内也有不少他创作的城雕作品,如象湖公园的《许真君锁蛟龙》、陈云纪念馆的《陈云雕像》、人民公园的《下棋者》、青山湖相思林公园的《蝈蝈》等。
  
  刘小可说:“城雕的设计是依据其放置的环境而定的,也就是说,城市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城雕的风格。这些只是大体的设计走向,而城雕的细节如何设计则是根据需要其带来何种效果来定的。比如人民公园的《下棋者》这座雕塑,公园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那么我创作的雕塑就得符合休闲娱乐的氛围,所以《下棋者》就在人民公园诞生了。”
  
  谈到城雕的创作,刘小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创作城雕应该‘眼高手低’。何谓‘眼高’?就是对自己应该高标准、严要求,着眼大局。城市就像一个人的躯体,城市雕塑则是这躯体中的灵魂。在进行城市雕塑的创作时,不仅要想到完成自己的作品,更应该想到整个城市的形象与和谐。而所谓的‘手低’,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中找缺陷,找差距,做到不骄不馁。”

  腰伤严重仍坚持创作
  
  多年的雕刻生涯,给刘小可带来了荣誉的同时,也对刘小可的身体造成了伤害。不间断地弯腰创作作品,使得年届六旬的刘小可早已患上了较为严重的腰伤,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看见他不时地微皱眉头,轻轻敲打腰部。“城雕不比小雕塑创作,它的体积大,有的高达几十米,在创作时不仅需要时常在远处查看完成的效果,而且还要在近处观察并调整,这就需要城雕师爬上爬下,且不说对腰造成的损伤,只谈体力消耗,城雕创作也是一件重活。”刘小可告诉记者,城雕创作是最累的艺术创作。
  
  记者有幸亲眼见识了刘小可创作雕塑时的样子。只见他围着一小块石料深思,然后用布满厚茧的双手拿出工具对着石料敲敲打打。此时,刘小可的眼中透出一股专注,仿佛周围的环境已消失,只剩那块石料或者说是他即将完成的作品。
  
  “创作雕塑时最重要的是专注,不能有丝毫的分心。如果在敲打石料时一走神,手上力道重了,那么这块石料最终将达不到初期图纸设计的效果,导致整块石料报废。”初步完成手上的作品后,刘小可告诉记者,近几年南昌的城雕作品主要矗立在新城区、风景区和大学校园,涵盖历史、风景、名人、民俗和现代抽象题裁,使用的材质包括铸铜、花岗岩、汉白玉、不锈钢、玻璃钢、青铜以及混合材料。
  
  在南昌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现代文明花园城市的大背景下,刘小可表示,随着城市景观建设投入的进一步追加,南昌将出现更多主题鲜明、设计巧妙、立意新颖的雕塑作品,这些城雕将与城市和谐地融为一体。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刘小可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能否继续创作城雕作品时,他挺起胸膛,语气坚定地说:“这点腰伤我已经习惯了,虽然年纪大了,但这一点都不影响我的创作,在城雕创作的道路上,我依旧会保持年轻时的冲劲。诚如古人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晨报记者 周敬阳)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