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名家轶事 >> 正文
刘国胜:小器作的大手艺(图)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35:27 点击:


多才多艺“刘巧手”
    56岁的刘国胜,外表长得帅气,被周围同事戏称为资深帅哥,多才多艺的他,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然而最被人称赞的还是他的绝活儿:宫廷小器作修复。

  小器作属专业术语,是相对大件硬木家具而言的小件木制器物,比如小插屏、小摆件木座、梳妆盒、首饰盒、小珍宝架等。他拿着一个紫檀全雕工站牙(插屏角上的装饰雕件)给我看,一只美丽的凤凰站立在山石上,凤爪鳞片清晰逼真,细如发丝的绒毛令人叫绝。这是用刀子雕出来的吗?简直比绣花女用巧手绣出来的还精还细。

  在2011年故宫年度大展《兰亭特展》上,一件“乾隆款碧玉兰亭诗句双面插屏”,特别引人注目。它高15.5厘米、长22厘米、厚6.5厘米,屏心是浅绿色和田碧玉,正面镌刻乾隆皇帝御笔所临《兰亭记》,蝇头小楷,十分精美。背面是26年之后,乾隆写的一首回顾这段往事的七言诗《忆昔》,双面雕工,美轮美奂。这件国宝是经刘国胜修复后送展的。

  工作室墙上挂着一把二胡。他说,拉着玩儿,从小就好这个。休息时拉几段,放松身心。

  一天中午,苗主任在院里听到悠扬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便问木器工作室的同事这是什么地方在放音乐,木器室的同事笑着说,这是刘师傅在拉二胡呢!

  不光拉二胡,还下围棋、打桥牌、吹西洋管乐……更能耐的是,他还给故宫做了一张古琴!故宫一位古琴专家搞课题研究,需要一张能演奏的古琴。cdn-wWw.2586.WANg但珍贵的古琴轻易不能演奏。

  他按照专家的指导做了古琴,可以演奏,便于研究了。不敢说音质、音色完全跟古琴一样,差不多吧。

  为此,院里还举行了简单的开工仪式。乐器制作是另一个行当。由小器作到做古琴,这是跨行了。这样的人才值得肯定,也是鼓励大家一专多能嘛。

  细微之处见功夫

  他的师傅王吉有,是新中国故宫小器作修复第一代艺人。新中国成立前,王师傅从小就在小器作的作坊里学徒,心灵手巧,20多岁就是修复制作的高手了。

  上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从社会选拔民间修复高手,王师傅成为故宫小器作修复的开拓者。他说,我特别幸运,当时王师傅是唯一搞小器作的,就收了我这个徒弟。从1974年拜师学艺,一晃,38年了。

  如今他也带徒弟了,第三代传人是中央美院雕塑系的毕业生,有理论基础,造型能力不错,但搞小器作,论手上的活儿,且得练呢。从基本功练起,锼、凿、铲、挖、斗、镟等的技法,慢慢“磨”吧,没有十几年的工夫,手练不出来,这还得看你的悟性。

  宫廷小器作修复难在何处?他说,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这么多年,我还没被难住过,它能算难吗?你要说不难,宫里的宝物,件件精细无比,修起来能不难吗?

  比如那个乾隆兰亭小插屏,它和落地的大插屏结构是一样的,它缩小了,榫卯、雕件的做工更精细了。越小越难做,越小也越难修。榫卯和雕件,差一分一毫就不能严丝合缝。

  他从电脑里调出一组照片,是个紫檀木的玉雕12生肖宝匣,打开里面是12生肖玉雕,非常精美。盖上盖儿,就是一个精美的宝匣。下面是三弯腿的,裙边也是三弯弧度,雕花膨牙也跟着随形,三个弯儿……锼,也得随弯儿;雕,也得随弯儿。修复以后不留痕迹,跟原来一模一样,风格一致,这就看你的功夫了。

  这些年,仿古红木家具很热,东阳雕工名气不小,拉个高级雕工,让他补配个小雕件,他也能,但是,要做到一模一样,不仅形像而且神似,他肯定做不到。因为他见到的文物太少,特别是宫廷小器作,别说修过,见过几件?几乎等于零吧。怎么能做好?他的刀法也许不错,他的风格,在刀尖上很难改变。专家一眼就能看出是现代工,这就犯了文物修复的大忌。所以,干好这一行,要靠经验,见得多、修得多,还要有个人的感悟和天赋,不是谁都能学出来的。

  杂学杂艺杂技巧

  刘国胜的身怀绝技,还得益于他的杂学杂艺杂技巧,得益于他对传统技艺的执著追求。比如自制修复工具,锼弓的钢丝,是自己做的。外面卖的是一般木工用具,锼花绝对不行。这类的事,太多了。没想到他们还自己熬制鱼鳔胶!

  这也是非学不可的一项技艺,修复文物就要用传统的鱼鳔胶。市场上早就没卖的了。怎么办?只能自己熬制。到大型水产品市场买鱼肚,它是高蛋白高档食品,饭店的一道名菜。买来是晾干的鱼肚,价钱很贵,500克就好几百、上千元。先用水发了,放锅里加热,然后还要砸,像捣药一样,放在生铁锅里,抡一个大铜锤,“砰砰”地往下砸。砸出浆来,再熬。熬完了,再砸。反反复复地又熬又砸,把浆完全砸熬出来,进行过滤,倒在盘子里,凉了凝固成薄片,在它半干时,剪成一条一条的,晾干了储存。用的时候,掰成一块一块的,放锅里加水熬成鱼鳔胶。这是传统的做法,用化学胶就不是文物修复了。鱼鳔胶的好处,它是可逆性的,你一泡水,就开了。
  
  说起小器作修复,他沉醉其中兴致很高。他说:“我没有职业疲劳,我有职业的荣幸!我修过明代黄花梨圈椅,国家一级文物。太和殿龙椅宝座我也参与修过。参观者能看看就心满意足,我们却能零距离接触,这是职业荣幸啊!乾隆兰亭小插屏,是经我手修复送展的,那么多人欣赏它,我心里高兴呀,累和烦恼就全没了,光剩下美了。”   (作者:肖秋生)
  (本文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