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名家轶事 >> 正文
凿切切精刻细磨 郁巍巍画梁雕栋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35:55 点击:
徐师傅在一块红木上进行最后的精雕细琢。  
    仙姑楼是三河有名的景点,门窗木雕都是徐明安师傅完成的。  
    工匠在组装和打磨。  
    木雕地点在三河古西街上。     心灵地图     古宅深深 “俏”梁依旧     雨滴稀稀落落,打在三河古镇精雕细琢的屋梁上。      三河的街很长,窄窄的,蜿蜒曲折向前伸展。Cdn-www.2586.wanG古宅和木雕在这里并不罕见,放眼望去,临街的建筑大多一两层高,用石灰拌着泥浆用小砖砌成,顶上铺满灰瓦,整板条缝的双扇木门上,镶刻着“龙凤呈祥”、“百鸟鸣春”、“桃梅送福”的图案。高高翘起的马头墙,还有古戏台、仙姑楼这些已经成为三河景点的建筑,都颇有韵味。     撑起一把花伞,走在雨巷里,遇见的不是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眼前一座已经破损不堪的古宅建筑。那是一座土房子,木头和泥土搭建而成。虽然整体已经破损,但是屋梁上,雕刻的种种花纹和图案依旧显示着极强的生命力。这种充满年代感的事物,似乎总能唤起人们无数的疑问:这个古宅是谁所住,这个花纹是谁所刻,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和寓意?     作为老三河人,以及传统木雕的传承者,徐明安为我解开了心中的疑惑。我所看到的那座古宅,其实是民国时期所建,名为“沈宅”,当时的巢湖水警队沈团长便是这房子的主人。而将这宅子精雕细琢出来的,正是徐明安祖父的师傅,上面所刻的图案是按照当时的戏文内容所刻,所以看起来犹如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如今,这老房子早已年久失修,无人过问,唯有房梁上那些经时光雕刻存留至今的画面依旧清晰可见。     其实对于木雕,我们并不陌生。也许你去欣赏过古徽州的民居,迷恋过某个古镇的风韵,又或者在某个庙宇、祠堂里祈福过,精妙的木雕图案是这些地方少不了的印记。尤其是徽派古建筑,如今更是受欢迎。有人说这是徽州风韵,有人说这是附庸风雅,其真伪非我们常人所能分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雕刻为这些本来枯燥的木头,增添了一丝生命力的同时,也为它们刻上了时代的标签。     寻找之旅     外行人看纹路 内行人要考虑建筑结构和民俗     古西街里的老木匠铺   
  沿着三河古街悠悠走着,一路上三河米饺的香味、商贩们热情的叫卖声,以及密密麻麻的铺子,让我的寻找之旅从未有过的欢乐。按照徐明安所叙述的路线,进入三河大捷门,沿着三河古西街窄窄的巷子,徐明安的木匠铺子终于出现在眼前,伴随而来的还有里面传出的轰隆声。     我走进去的时候徐明安正在一个角落里低头工作,桌面上横七竖八地放着很多木料以及雕刻的工具。几位木工正在加工木料,屋内摆满了各种形状的木材。看到我来了,他站起来跟我说了什么,却被屋内加工木料的巨大响声所淹没。     在对面的一间稍微安静的老木匠店里,我开始了和徐明安之间的对话。徐明安指着屋内一个老式的木柜子,说:“这个柜子算是个古董,上面的花纹,就是我祖父他们那个时代所刻的。”在屋内摆放着一张被称为“书几”的柜子,上面的抽屉以及边边角角的地方,都刻满了精致的花纹,看起来是有些年头了,木头都已呈黑色,但是花纹的纹路都还清晰可见。     徐氏祖孙三代 撑起木雕世家     1984年,12岁的徐明安一边上学,一边跟着祖父学习木雕。说到如何走上这条雕刻道路,他强调了两遍:“不是真正的爱好是做不来这个手艺的。”之所以说要真正爱好,徐明安说雕刻要的是专注和专心,心融不进来,那就雕不好。     说起这个木雕世家,还得从徐明安祖父的师傅开始说起。祖师傅为老徽州人,清末流落至三河,便在此安顿下来。徐明安的祖父13岁时,师傅看他可怜便收为义子,并将自己的木雕手艺传给了他。在民国时期,徐明安的祖父已经成为三河古镇上有名的木雕艺人。     后来祖父又将这门手艺传给了后辈。祖孙三代所组建的木雕世家,在徐明安祖父的带领下,开始了三河古南街的修复。古镇修复重建进入了停摆期后,徐明安先后去往合肥、广东,开始了走北闯南的雕刻生活。     在外的十多年,徐明安不仅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更结合现代社会的走向,开始修古建筑和古祠堂。随着三河古镇的旅游开发,镇上的古建筑雕刻艺人成了稀缺品,于是,2007年徐明安回到三河,修建起仙姑楼。     传统木雕 依制度和民俗而刻     对于外行人来说,看木雕只看刻的东西是不是好看,纹路是不是清晰。但对徐明安来说,好的木雕更多的是与古建筑的结构、尺寸和民俗民风的相结合,木雕都是蕴含有深层寓意的。     “传统的木雕,是按照古建筑的结构、尺寸和官府的制度来做的。讲究风水、吉祥、制度,如一个雕花,就有万字纹、寿字纹和福字纹几种,福字纹蕴含的是万事大吉的意思,寿字纹更多的是长寿无疆的意思。”这些从祖师傅时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传统,如今仍清晰地记在徐明安的脑海中。        “现在木雕的需求量很大,但大多是机械和工厂做出的花样,真正按照过去的老制度和老传统做出的木雕已经是少之又少了。”在古代,并不是所有图案都可以随便雕刻的。比如,狮子和老虎虽都为地位的象征,老虎独行,但狮子是群体动物。狮子以长为尊,与人的尊老爱幼一样,所以作为民族和种族精神的象征。     三十多个凿子凿出层次感     徐明安的木雕作坊,是由木工、瓦工、雕刻等20人所组成的团队。在这20多人的团队中,真正做木雕的也仅有2人,即徐明安与叔叔徐红志两人。画图、定位、粗加工、精雕、打磨、组装,这是他们不断重复的工作过程。  
  徐明安拿起已经画好线的门板,执起一把凿子熟练而又迅速地沿着图案进行定位,将图案凿出一个大概的形状。之后便要进行粗加工,凿出纹路、形状,每当凿到边角处时,他就会调换其他更为精细的工具。等大体的形状出来之后,就要进行精雕细琢。     桌旁的木盒内,排满了30多种大大小小的圆凿、扁凿、通心凿。徐明安介绍说,小凿子一般用来雕刻鸟雀的眼睛和翅膀,而圆凿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它进行处理。除了凿子,锤子也是少不了的木雕辅助工具。     “做雕刻最重要的是专注、专心,右手按着刻刀,左手的大拇指控制力道,成了控制刻刀的‘刹车’。”徐明安边刻着边跟我们说起雕刻的要领。     百年技艺 想写书传承     由于机器制造业的高度发展,精致但却费时的手工活似乎越来越受到挤压。一件简单的木雕,花上几天时间是很普通的事,而用机器只需数十分钟。     徐家的这门老手艺,传到徐明安这里似乎也没有了接班人。“我准备以后写本书,关于古建筑,关于木雕。将古建筑雕刻中的那些民俗民风、寓意和讲究都记载下来。”采访中,徐明安多次感叹道,现代人对于传统的木雕已经渐渐淡漠。     记忆碎片     盛于唐而精于明     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日趋完美。而明朝则可以说是木雕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明代的木雕在制度和管理上也是十分严格的,根据社会层次的不同,当时的官府、祠堂与普通百姓民房在木雕上有很明确的标准,百姓的家里是不允许雕龙、狮、麒麟等图案的。     一直到清朝中期,木雕的管理制度依然是非常明确的,然而到了清朝后期,管理开始变得松懈。建筑、家具、民房等都可以做木雕,有些有钱的人家可以私自买木料进行加工。     明清时代的木雕品题材,多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诸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欢迎。      民间语文     木雕种类:分为镂空雕、空雕、实心雕和人物雕。一般有柳木、香樟、银杏等。柳木的质地较为松软,取材面积大,适合雕刻一些大花;实心雕多用的是杉木板,雕刻出来的木雕不容易弯曲;做镂空雕最好是用樟木,这种木质有着淡淡的木香味,适合雕一些小花;而做木雕最好的木质是银杏木,适合做精细雕刻,雕人物、花鸟走兽都是极好的材料。     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圆滑、或板直、或粗犷,力求把作品意图准确地表现出来。     打磨: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的纤维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记者 徐璐璐 郑蕊)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