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法名家 >> 正文
童孝镛的表现与潜质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43:08 点击:

       近二十年来,中国书坛的军旅书家群体,如接力赛般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能冲善跑的骁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站在排头的是夏湘平、李锋、张道兴等先行前辈。九十年代,曾朱德、张坤山等中年书家风格兀立,个性凸显,成为领跑人。同时期,稍年轻者如王学岭、李有来、钟显金、赵山亭、谢少承们,轮番在书坛盛事中折桂问鼎,分享殊荣。进入新世纪,领军人物申万胜和李翔理清思路,加大力度,精心打造军队书法创作骨干队伍,使得军中书法才俊纷纷脱颖,层出不穷。像龙开胜、张维忠、赵咸建、李沾、周剑初、郑小成、陈宇、邱仕坤等广大青年校尉军官,个个聪颖,人人活跃,凡全国性大型书法活动,只见他们你方唱罢我登台,东方不亮西方亮,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年,我在对军旅书坛东张西覤间,又盯一了一个叫童孝镛的后起之秀。


       我与童孝镛并不熟,只在热闹的集会聚众之所有过一两回总共三五分钟的招呼与寒喧。但即便在未曾谋面之前,因为他不俗的艺术表现,我也早已注意了他。cDN-www.2586.WAng


       2003年夏天,我看到了一份介绍时年廿九的解放军艺术学院学员童孝镛的书法专刊,竟有些惊讶:这是从哪里冒出来个不声不响却又不同凡响的年轻人?他写的那个行草书,或硬毫利线,爽如竹枝;或软锋柔画,润若湿绳。他写的那个隶书,融进篆法,掺着简意,追摹清人的情态,造出一种异趣。他那个结字谋篇,时而横向扩张,取宽阔势;时而纵向拉伸,造挺拔型。他还刻印章,惯用甲骨文字,刀利落,线瘦劲,方寸间统筹有度,经营得宜。他又作少字榜书,横涂竖抹,湿刮干蹭,宽可行车,密不透风……从他的笔墨间,我既品出古质,又读到今妍。一个未至而立之年的青年军人,涉猎之广,手法之多,胆量之大,是少见的。从童孝镛《我的书法观》一文可知,他的作品之所以古韵新风兼得,是因为他有过“客观地认识传统”、“理性地看待当代”、“审慎地开创未来”的深入思考和勤奋实践。
   
       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寄自全国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书法报刊、书籍和宣传资料,能够让我细看并一看就记住一个人,这样的例子并不多。直到2005年,在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评审现场,评委们围绕几件有些争议的作品展开讨论,我第一次看到了童孝镛的原作。他的那件颇具视觉冲击力的有探索意义的少字榜书最终未能入选,参展的是另一件比较“规矩”,显得“平常”的对联。那次展览,云南省只有两人入选,我这才知道,童孝镛从“军艺”毕业后,回到了基层部队。
   
       童孝镛入选“全国首届青年展”后,似乎一发而不可收。“第一届全国大字展”“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展”“首届全国公务员展”“洗夫人奖全国展”“皖北煤电杯全国展”“全国林散之奖书法三年展”“全国第五届正书展”“走进青海全国展”“高恒杯全国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全国首届草书大展”……几乎所有全国性大展都能看到童孝镛的入选或获奖作品,几近“大满贯”。这样高的入选率,是童孝镛书法艺术达到较高水准的证明。这么密的投稿次数,是童孝镛书法创作臻于心娴手敏的告示。
   
       今年初,我收到《水墨兰亭》为童孝镛编印的专刊,又看过他本人寄来的一沓作品复印件。较之先前的作品,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笔下的点画,少了些木石上的刻意,多了些纸帛间的写意。碑的形质隐约还在,帖的意韵明显增加。再看他刀下的朱白,单切双缕,直行曲转,已不再谨小慎微,而是冲切信手,收放遂心,真个是游刃有余。甲骨文的面目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汉韵与时风的融会贯通。短短三两年的工夫,童孝镛迈出京中校门,重归西南营区,又折返京畿部队,几经挪移,数番辗转,居然心未散,志不移,反倒留住了天赋的灵气,削弱了先前的稚气。由此可见,童孝镛对书法的钟爱,对艺术的追求,对事业的执著,是心诚力竭的,也是颇见成效的。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我倒不担心 “流水”般的兵来兵去会使得军队人才流失。不是有张继这样的在地方就已卓然成家的书坛精英在 40岁开外还被特招入伍的先例吗?不是有童孝镛这样的在基层部队学有所成的文艺骨干“流”到京城的惯例吗?“流水”其实也有它好的一面。这虽然是题外话,但我真的是为军旅书坛人才辈出而欢欣,为童孝镛终于跻身文化艺术的高天阔地而喜悦。


       除了神貌不同的书、意趣迥异的印、思深虑远的文,我还读过童孝镛情真意切的诗。尽管书印尚在摸索与探求,诗文仍需推敲与严谨,但较之同龄人,33岁的童孝镛已有不俗表现,已是卓尔不群。他在短时间内兼涉诸多门类均有立竿见影、事半功倍之效,足以表明他的天资富庶、艺心聪敏。倘若修心跟上去,养德抓得紧,可以预期,童孝镛将会很快异军突起,成为书界骄子。这也是我的祝愿。(作者:刘洪彪)
 
       童孝镛,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成员。2009年出任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2011年加入第六届中国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
       
      书法作品曾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一等奖、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二等奖、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军书法展二等奖、庆祝建党90周年全军书法展二等奖、“走进青海”全国书法艺术展优秀奖等奖项。数十次入选全国展。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