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法名家 >> 正文
访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学群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43:11 点击:


          张学群,安徽阜南人,现为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多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届展、“兰亭奖”展览等大型展览。论文获“全国第四届书法理论讨论会”三等奖、“书法三十年”征文论文优秀奖(最高奖)。 
         2006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学群书法作品展”,2007年5月在合肥安美艺术中心举办“张学群书法展”,2010年9月在北京饭店船艺术馆举办“张学群书法艺术展”,2010年12月在合肥举办“张学群行草条幅作品展”。
       
       出版《张学群书法集》(1994年新华出版社出版),《张学群书法作品集》(2006年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张学群书法精品集》(201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CDn-wWW.2586.WANg与同道主编《书法新论》、《书法新探》。
     
     《张学群书宋词行草条幅作品集》(2009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获“宝地杯”《书法》风云榜“最优秀的书法作品集”。
    
       被《书法》杂志评为2005年度“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被书艺公社网评为2010中国书坛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十大书家,被《中国书画报》评为2010年度“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被《书法报》评为2010年度“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
 
 
    安徽书法发展现状及趋势     张学群:安徽书法的发展现状,我感觉用赵长青书记的一句话来概括是非常准确的。当然,赵书记这句概括是对安徽书法的一种鼓励。他说,在中国书法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独特的安徽现象。他用这种安徽现象来概括,而且是独特的安徽现象,而且是在中国书法发展的进程中独特的安徽书法现象,这也基本对安徽书法的发展现状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概括和肯定。
       
  我感觉,安徽书法现象应该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目前安徽整个书法事业的发展非常有活力。我们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先生,他也对安徽书法发展的现状做了概括。他讲:安徽书法发展是朝气蓬勃、是活力四射。所以,现在安徽书法发展非常有活力,这种活力就体现在活动不断,而且大展、大赛搞得非常有影响力。最近几年我们每年都承办中国书协举办的一些大展、大赛。比如说,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大展,这是中国书协交给我们的一项任务,也是中国书协的一项重大展事、赛事。应该说影响是非常大,在安徽举办的规格也非常高,中国书协非常满意。还比如说,我们最近几年曾经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大禹颂”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首届中国书协理事作品展等。
        
  第二、安徽书法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在全国的位次有所前移。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安徽书坛既改变了过去那种比较沉闷的局面,同时在推进书法事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步得到了中国书协、安徽省文联以及有关兄弟省的认可。书法的创作水平也不断的提高,影响力也不断的扩大。这是中国书协的一些领导、朋友们比较一致的看法。
       
      第三、社会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或者调动。目前在安徽,各行各业对书法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无论是开展什么活动都必须要有经费做支撑,我们现在开展这么多活动不存在没有钱的问题。我们是研究如何把活动搞好的问题,所以好多大企业家对我们书法事业非常支持。有活动他们都愿意慷慨解囊,愿意赞助、愿意支持、愿意参与到我们书法事业当中来,这是一个非常很好的现象。当然这个与我们积极争取调动社会力量,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还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书法的人才定位价值逐步加强,书法艺术的创作水平也逐步提高。这几年,我们也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创作的重要性。我说:一个省的书法有没有影响,有没有地位,事业能不能发展,从书法这个角度来讲,我感觉还是要出人才,出精品。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书法创作的骨干队伍也逐步在壮大。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我们的“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主动在培养人才,准备培养一百个能够说的着,叫的响的中青年书法家、培养一千名书法创作骨干、还要培养一万名书法后备力量。这是三个层次,三个题策,这都是人才培养。不抓人才培养,不抓创作,就没有话语权。
       
  第五、立足我们安徽实际,一些活动的品牌建设也在逐步加强,逐步完善。安徽书法华夏行就是我们的一个品牌活动,或者说是很响亮的品牌活动。
        
  还有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目前在安徽,尤其是省委宣传部的领导、文联的领导,对我们书法事业、对我们省书协的工作非常关心和支持。所以有他们的支持,就有了保障,同时也有了动力。有领导的支持,肯定、大家就干劲十足。基于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和情况,所以现在安徽书坛上广大书法家,书法爱好者非常有激情,参与的意识非常强,这体现了安徽书法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感觉这就是安徽书法发展的现状。
       
  安徽书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必须充分肯定。但是三十年过来了,我们思考一下,梳理一下,就是有个重要问题,下一步如何发展?它的未来如何发展?后来我们就把它概括为几个字,安徽书法发展下一步要深化,要提升、要转型。这种深化,提升和转型,就是在全面推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重视人才队伍,要立足创作,出精品,还要抓理论。我们今年也在这几个方面一直在采取一些措施。
 

    皖军书法华夏行的目的和意义
 
  张学群:安徽书法发展最近一些年来打徽文化的牌,打皖军的牌,就是传承徽文化,弘扬徽文化,高举皖军书法的旗帜来推进书法事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就感觉它的开放性,开放度不够,有局限。那么在改革开放的这个年代,如果一个省的书法发展过于封闭,肯定是限制,影响、制约这个地方的书法发展。我们后来就想如何增强我们的开放性,增强和兄弟省市和全国书法界的交流。增强开放性,要走出去,你必须要有载体。它有什么载体?我们经过谋划,我们就选了一个皖军书法华夏行。皖军书法华夏行就是每一年走一到两个省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互动、然后实现共荣共进。实践证明,我们这个创意是很好的,收获也是很大的。得到了安徽书法界,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的认可,也得到了全国书坛的认可。

  现在书法界有的称皖军书法华夏行叫书法长征,皖军书法华夏行已经开展三站了。第一站在贵州,是起点站。为什么在贵州呢?因为贵州是遵义会议召开的地方,是万里长征起始点,所以我们这个书法长征第一站也选择了贵州。第二站选择了四川,因为四川也是书法大省,它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最多,时间最长,打的仗最多,也是取得胜利最多的地方。所以我们第二站就选择了成都。第二站过后,我们回来想要往京城走。走进京城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北京名人荟萃,大家云集,所以说到北京来是向大家,向名家、向同道学习的一个好的机会。

  下棋要找高手,弄斧要到班门。如果把它概括一下,目的意义就是在于学习,在于交流,在于互动,在于共融,在于共进。
 
    传承和创新       
       
  张学群:书法的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话题,也是我认为一直在探讨而且要永远探讨下去的话题。因为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把它处理好,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对于书法创作,无论从个人,协会、群体来说,都非常有意义。

  我感觉从大的方面说,无论任何艺术,尤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你必须要传承,必须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古人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来去定位,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是说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是没有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源源不断,艺术的传承是不能断的,书法艺术更是如此,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精髓部分、或者说是核心部分。书法的载体就是文字,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那更要强调它的传承性,如果没有这种传承性,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你就必须要创新。如果你老搬古董,老搬古人的东西、老搬过去的东西,我认为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所以你必须要创新,但是这种创新是要在借鉴古人的基础上,那么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开放时代、是一个世界大统的时代,世界的文化都在交融,各地的文化都在交融,所以说你必须立足于我们时代的身份,时代人的思维、时代人的审美方式;然后去研究书法艺术,要结合这个时代去弘扬传统,这本身就是创新,那么创新本身就包含着传承的因素。如果没有传统一味的去创新,说我要创造一个新的东西,全新的东西,这是不现实的,这不叫创新,叫胡来,叫旁门左道。当然,如果说一味的强调传承忽视创新,忽视现在的审美,我认为这是一种凝固的东西。它是没有活力,没有前景的一种创新,必须要与时俱进。

  再一个就是要把传承和创新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融合起来就是说要在继承当中创新,在创新当中继承。这是辩证法。就是说你继承的时候千万不能忘掉创新,不能忽视创新这二字,但是你在创新的时候更不能忘了继承。所以说要把传承和创新很好的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然后来共同推进我们的书法艺术的发展。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