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法名家 >> 正文
“人书”合一才是书法最高境界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43:40 点击:

  在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活动上,中国书法艺术大师、著名书法家、具有“大墨神毫”之称的赵昌林先生携百幅精品在悉尼歌剧院展出,并现场挥毫泼墨。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神奇和魅力,受到了澳大利亚艺术界同行的高度赞扬,在当地引起很大轰动。随着史诗英雄大戏《隋唐演义》在全国五大卫视热播,片名“隋唐演义”那刚劲有力的四个大字又把人们的视线拽回到“大墨神毫”赵昌林先生身上。由于赵昌林先生受邀到济源参加名家名曲戏曲演唱会,东方今报记者有幸采访了赵昌林先生,聆听了他从艺二十载的心得与趣闻。     爱好临帖 培养出书法兴趣     “我的书法作业被画了九个圈,是全班画圈画得最多的。”在每节书法课堂上,一个长相清秀的小学生看着自己的书法作业,心里倍感荣耀,脸上流露出童真的喜悦之情,他便是当年的赵昌林。那时候,小学每周二下午有一节20分钟的写字课,虽然时间不长,但给学生增添了许多乐趣。每逢这一天下午,一群小学生总是兴冲冲地带上砚台、毛笔到学校去。课堂上老师教大家看帖写字,下课后每人交一张作业,上书十二个楷体字。写得好的,老师便在字的右上方画一个红圈圈,谁画的红圈最多,就意味着谁的字写得最好。CdN-WwW.2586.waNg赵昌林临帖认真,也写得比较像,常常受到表扬,这种表扬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鼓励,他对书法的兴趣也就这样培养起来了。可惜几年后,学校不再推广毛笔字,他也就把毛笔丢下了,这一丢就是十几年。     转移精力 痴狂练字得到认可     为何再次拿起笔练字?赵昌林回忆说,那是在20年前,为了戒烟的赵昌林以写毛笔字转移精力,没想到一练竟上了瘾。     “原本拿练字当消遣,没想到写着写着就钻了进去。”赵昌林笑称,一没事他就琢磨字的结构、力度等,几乎痴狂,连吃饭、走路、睡觉的时候,手都不会忘记比画几下,这一练就是五年。慢慢地,赵昌林的书法在单位得到了认可,时不时会有同事找到他要幅字,“当时有人要我写的字,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人家要几幅就给写几幅,格外卖力”。     看到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赵昌林信心大增,决心把字写出个水平。于是他便在家中腾出个90平方米的书房,买了一张大桌子,专门练毛笔字用,每天坚持写两个小时,从不间断。     一次中央党校举行笔会,请扮演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特型演员表演书法,赵昌林也受到邀请。据他回忆:活动现场,观众欣赏谁的字,就站到谁的身后,以此PK谁的书法更高一筹。几幅字下来,赵昌林发现自己的身后排了长长的一队。     从那一刻起,赵昌林的书法得到书法界的认可,也坚定了他走书法道路的信念。     吸取精华 独到书风以“力”见长     “字不光要写得好,更要写出自己的风格。”走上书法创作的道路,赵昌林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的老师就是古人的字帖,临习历代名家碑帖是我要过的第一关”。     为了写出自己的特色,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米芾、王铎等历代大家碑帖,赵昌林都挨着练,只要是名家的,觉得自己可以吸取养分的,他都不会放过。     经过长期、反复、细小的研究与实践,赵昌林从历代大家碑帖中吸取精华,融会心得,最终创作出了风格遒劲、笔力刚劲的书法作品,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书风——以“力”见长。     “气韵高雅、神采雄劲”。赵昌林先生的书法以力见胜、以力为美,气魄雄奇,浑厚苍劲。其书法笔力,如铁铸石刻,凝重浑厚;像峰峦叠嶂,刚健险峻,往往使观者为之震撼,更被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主席杨晓铎称为“劲书”。     传承文化 在悉尼歌剧院挥毫泼墨     2012年6月16日,以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闭幕活动为契机,赵昌林先生携带百幅精品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展出,并现场挥毫泼墨,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神奇和魅力,受到了澳大利亚艺术界同行的高度赞扬,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三天后,中国驻澳大利亚公使衔文化参赞柯亚沙以最高礼节接见了赵昌林先生。柯公参在参阅了赵昌林先生的个人作品集后,高度赞扬了他敢于突破创新,用多元、生动的方式积极在海外推广中国文化的行为,更对赵昌林的“榜书”赞不绝口。 赵昌林先生又当场创作了毛泽东经典词作《沁园春·雪》,全篇144个字一气呵成,气韵贯通,强烈的视觉感官享受让现场众人叹为观止。柯公参当场表示将珍藏这幅作品于堪培拉文化处内,并将赵昌林先生与澳视传媒的这次大胆的文化推广创新之举记录在中澳建交40周年中澳文化年的活动纪念册内。     “这次全球个人作品海外巡回展,悉尼歌剧院是首站,也是我第一次将书法创作过程演绎为表演艺术,在舞台上直观地呈现给观众。”赵昌林先生说,最初他心里挺没底的,但没有想到书法展演竟收到那么好的效果。     赵昌林认为,书法传承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大家要从内心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只有读懂它,实实在在地传承下去,不能作秀,更不是做表演走形式。     单老钦点 为电视剧《隋唐演义》写片名     在书法界有名气后,很多电视剧及电影制片人邀请赵昌林先生为他们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写片名。而为《隋唐演义》写片名赵昌林称纯属巧合。     赵昌林说,当时他到单田芳家做客,聊起了评书《隋唐演义》,单老说评书版的《隋唐演义》正在拍摄电视剧。     “你的字写得不错,这个剧名就你来写吧!”单老当场钦点他题写电视剧名。“我回到家后研读了几遍《隋唐演义》这部历史小说,又听单老讲述了剧中的精髓,彻底领悟了里边的故事后,才敢拿起笔。”当时写了好几遍都不满意,后来单老师拿起其中的一幅看了看,说“就它了”,便把剧名的书写给定了下来。     “后来我自己又写了一幅,我觉得比之前那幅好,不过电视剧上映后,看着荧屏上的字,还是觉得很不错的。”赵昌林乐呵呵地说,不过,后来写的那一幅被单老收藏,挂在自己家中了。     除此之外,将在今年上映的专题片《正义的承诺》、由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胡希华领衔主演的曲剧电影《李豁子的婚事》片名也是由赵昌林先生书写的。     “独立新界” “废纸三千”而力求精品传世     在采访中,赵昌林向记者表述了自己对书法创作的一些观点。“独立新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用赵昌林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走自己的书法新世界 。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创新,这是我所努力追求的。”赵昌林告诉记者。书法中的“力”是作品自然焕发出来的气质,也是作者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更是作者书法功底的表现。但是走特色就意味着抛弃一些东西,在书法的创新过程中,不满意的作品赵昌林当场就撕掉,“废纸三千”而力求精品传世。     除了对书法作品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外,赵昌林先生对自己做人也有一定准则。“有德才有艺”,作为一名书法家,赵昌林先生先后参加了十多次抗震救灾慈善活动,用手中的笔,为灾区群众换来了帐篷、方便面和矿泉水等物资,充分体现了作为文艺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在这种危难的时刻,艺术家一定不能吝啬笔墨,社会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去做。”赵昌林先生说,成功和成名的真正意义是“人品与书品”的合二为一,人品高,没有庸俗的得失之虑,才能有得心之作。“人品”与“书品”的相统一才是书法家的最高境界。     “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是赵昌林对书法境界的追求;“刚劲有力”、“气韵贯通”是大家对其书法作品的评价与赞叹。未见其人,先睹其字的风采,那种“力”度,已着实让人赞叹。真正见到了赵昌林先生,更觉他质朴和善,见了谁都笑呵呵的,没有一点架子。在采访中,赵昌林先生说得最多的是“尽心尽力写好字”这七个字。这让记者深深感悟到了赵昌林先生的从艺之真,为人之诚。     在文章最后,记者祝赵昌林先生的书法之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敞亮。(杨继盈)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