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法名家 >> 正文
吴运环:大器晚成的书法家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43:45 点击:


吴运环先生生前留影     2011年正月初九,高龄90的书法家吴运环先生驾鹤西去。他功力深厚,人书俱佳,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书法家。海南书法家林尤葵有幸亲聆吴老教诲,特邀他撰文与大家分享吴老的书法艺术。     转眼吴运环老去逝去近两年。想起与他交往的点滴,心中难以释然。     初见吴老书法,我惊讶于他的书法艺术,尤其为他的狂草而感动。     那是1991年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几位热爱书法的朋友慕名来到红色娘子军的故乡,也是如今闻名天下的博鳌所在地———琼海市一个充满着陶渊明诗意的小乡村。吴老的家就藏在青翠葱笼的密林深处。我们除了如痴如醉欣赏吴老几十年来的精心之作外,还感受其仙风道骨之气质,儒雅恬谈之胸襟,天真灿烂之童趣,出口成章之诗才,今人如沐春风,如饮佳醪。我们除了赞叹之外,便是惊喜和感动。
 
吴运环尤善狂草
    淡泊名利 大器晚成     近20年来,我多次前往吴老家请益。CDN-wWw.2586.WaNG在当中,我曾为《林散之书法作品集》而彻夜不眠;也曾亲睹康南海八尺对联“默游诸天经过无量,几何大地只赏此生”真迹而感动欲泣;曾亲炙张旭古诗四首,宋微宗草书千字文(在广东美术馆展出);也曾流连故宫博物院,欣赏历代书法真迹。通过比较,我忽然发现,吴老的书法是可以比肩古人的。然而,时年八十二高龄的吴老,却鲜为人知,这又使我想起黄秋园、陈子庄、陶博吾、李伯安…过早的成名有时往往扼杀天才的早慧者,想到这又为吴老未能名世感到遗憾的同时也感到欣慰。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     其实,有识之士早就发现了吴老,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东一些名家观看了吴老的草书《蜀道难·长相思》十米长卷后,在卷后做跋,深表钦佩之情,如鸥潜云跋“凤翥龙翔斜复直,烟霏雾结断还连,用薛道祖句以题星绕老前辈之草书长卷,自以为恰到好处。”广东书协副主席周树坚跋:“三年前之夏与印珠、伯昌、穗洪、细生吾儿郁文同游琼州,有幸于潭锐兄府上拜观吴先生运环前辈草书,大惊吾粤有此大家,今又拜读长卷,故题孟郊句‘心放作天地’句以记是时之兴也。”曾景充跋:“神运环中,拜观星绕先生草书长卷,题此志佩”;北京吕文厚教授赞;“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丙子夏有幸目睹星绕先生大作,忽生敬佩之情,先生之作正如同自然,妙处有之,神也。”
 
吴运环的行书作品     家学熏陶 自成风范     吴运环,字星绕,号文山漫士,梅轩主人。1922年9月出生于琼海市长坡镇文屯村。少孤贫,而母教特严,责令苦读,穷而弥坚,又蒙母舅周世达先生授以古文,打下深厚古典文学基础。国难时期,闭户潜修,尤爱翰墨。感张芝、王右军“临池尽墨”之事迹,嗜书成癖。时纸墨匮乏,往往写本,墨而重书,观影取效;又以水当墨书板桌,扎椰衣为笔,于地板上作擘窠大字,沉酣若此;有时则吟哦涉诵,陶醉於唐诗宋词之间,偶有习作,以寓托其忧国忧民之思。抗战争胜利后,课徒为生,粉笔生涯三十余载。其间当过中学教员、小学校长等职。退休后隐居于椰风海韵,鸟语花香的乡村,恬淡为怀,植花种草,吟诗弄翰,其乐融融。     2002年出版的吴老诗词集《兰榭诗词集》,海南乡贤周济夫为之序云:“……运环先生诗词之外,尤卓有书名,其书法以行草居多,逸笔草草,亦与古人之咏兰画兰相通,而此实其清逸怀抱有以致之,非徒笔墨技巧之呈现也。全集选诗三百余首,无论写景述怀,谈书论艺皆有可观者,于海南作者中,不遑多让,先生足以自慰矣。”据此序略知吴老诗词之造诣,人品之高尚,和书艺高妙所致之由也。     吴老书法家学有渊源。从曾伯祖吴延勋,清代拔贡,书法清峻洒逸,为当时之名手。从伯祖吴秀南书宗王赵,亦颇有书名。     族曾叔祖吴茂轩书学颜体,自成风范。族伯吴灼三擅魏碑。从姑丈王成山擅康有为体,从叔吴文麟学郑文公碑,风格古朴苍劲,有大家风范。受家学熏陶,先生儿时即染指书翰,喜海南名家张岳崧法书(进士及第探花,誉为岭南四大书画家之一),少年时学柳公权,青年时学王羲之,于《兰亭序》、《十七帖》研究尤多,旁涉《李元靖碑》、《郑文公碑》,于苏、米、董、文,亦有所爱。尤喜东坡《爱酒歌》、《大江东去》、米书《章圣天临殿记》,常多玩赏取法。尔后多读何子贞、康南海、于右任等近现代名家,点画形质,精神气息,无不受其影响。古稀之年,则力排流弊,探本溯源,取汉魏三代吉金镕铸笔底,加之涵养深,胸次高,终于形成形朴质清,笔厚气雅的艺术境界。至晚年,功力弥深,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偶有佳作,令人叹为观止。谓有神助,实水到渠成也。
      吴运环的楷书作品
    诸体兼善  尤长于狂草     吴老书法真、草、行、篆、隶诸体兼擅,尤长于狂草。现在择其佳作略评如下:     其小楷《寒蝉凄切》扇面从唐入晋,兼唐柳公权和晋玉版十三行笔意,刚健含婀娜。其魏碑楷书四条屏以郑文公为体,参以行书笔意遒劲而内蕴,端庄而流丽。内容为先生临池碎语,云“作书广见博识,然贵在自成一家,唯善于融会贯通不拘于成法者能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书家传为佳话,足见其造诣非偶然也;北魏书法,气魄雄浑,结构魁奇,善书者多学其格调,使能雅重超群”观此论书,可见先生见识广博,认识之深遂也。其书比之沈延毅、卫俊秀,当雁行也。余亦曾见其所书纯正唐楷柳骨颜筋,斩钉截铁,气象峥嵘,其精湛之功力,不亚于康南海之颜楷。     其行书亦自成一格。如自书诗《采桑子·乙亥重阳登铜鼓岭》二首,以二王为宗,兼有何绍基、米南宫、颜真卿笔意,雅逸之气溢于字里行间,提按转折挥运自如,其格调当在清末民国之间,其诗曰“琼东名胜推铜鼓,岭海一家,峭拔云涯,滚滚秋潮脚下斜。顾无穷际,不见早霞,但有轻纱,红日含羞不让夸。登临绝顶心潮壮,风动石奇,海浪迷离,蠕动银蛇细似丝,回看漠漠云林际,阡陌如棋,不见村墟,骚客雅怀孰不知。”诗书合璧,洵为难得。他所书对联“雅韵如滋物,风尘不如怀”格调高古,置于清末民国高手之间,亦属上乘之作也。     先生之篆书,如“政通人和”,得李斯小篆之精神,温和静穆。其临周虢季子白盘,宁静高古,章法独特,胸臆直抒,当代临作,少有及之。     吴老最大的成就乃其狂草。自古衡量书家,亦以行草最见性情,最能体现一个书家的精神世界。窃以为真正意义上的狂草体现在章法上的横列不分和字于字之间的天衣无缝的穿插连绵。历史上当以旭素为代表,继之者有黄庭坚、王铎等。据笔法侧重点不同大约分为三种。其一以篆隶为主,如旭素;其二以十七帖提按分明的笔法和篆隶圆转相结合,黄庭坚是也;其三以十七帖笔法为主,加以连绵,王铎是也。就笔法的丰富性而言,首推黄庭坚,次为王铎,再次为旭素。笔法简易,则最难变化,易流程式化。故最难学,亦首推旭素,以其意多于法,纯以神行,得无法之法也。今人多喜学黄庭坚、王铎,以其有规则可循,易成方圆故也。然欲臻最上乘,必当上溯,以旭素为师。吴老草书《蜀道难·长相思》,在章法上和情感表达上,近于张颠醉素,在笔法的多样化上则近乎黄庭坚。若起祝枝山、傅山、文征明于地下,诸大师当引为知己,称朋道友而论道矣。他所作庄子《逍遥游》,亦恣肆迭宕,狂放不已,较之《蜀道难·长相思》则渐归平淡矣。我以为先生有此二长卷在,于书法史上必有一席之地无疑。(林尤葵)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