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法名家 >> 正文
诸培弘作品品读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43:52 点击:
  诸培弘简介     诸培弘,1962年6月生于江苏溧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在《中国文化报》、《美术报》、《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书法之友》等报刊发表专题介绍、文艺评论、书法论文和书法作品;书法作品曾参加中日、中韩书法展和多次国内、省内展览并获奖,并被江苏省国画院等多家单位和海内外友人收藏;书法论文入选“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被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和《中国书法》杂志社评为“当代书法三十年”优秀论文;出版《云是鹤家乡——诸培弘文艺随笔及书法作品集》。     安静地生长     梁圣嵩     人到中年,喜欢上了字,就是中国书法。写不好,就看。看也看不出多少门道,于是随心所欲,喜欢的多看,不喜欢的少看,怡然自得。     2012年的夏天,知道溧水县有个诸培弘,写字的。看他的博客,喜欢上了他的字。没事了,在网上打开一幅,看好一会儿,愉悦感就上来了。他的作品不花哨、不做作、浑厚古拙,耐得住细细品读。     秋天到了,在溧水见到了培弘先生。他沉默少言,目光清澈沉静。不管是两三个人,还是十几个人的场合,不管说什么话题,培弘先生说话都少。偶尔插话,不过一二句,声音又小,如同自语。cdN-Www.2586.WanG不少次,他的话就被旁人高得多的声音给遮盖了,他不恼不愠,不重复,继续听。我好奇了,专注地听,发现他那些被更高声浪遮盖掉的只言片语,每每有自己的见识,而且是非分明,爱憎也分明。     培弘先生写过一些谈论书法艺术的短文,无论见识文采自有可读处。比如他在谈到沈从文先生的书法时说:“‘炉火纯青’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炉火纯青不是挟裹着浓烟的熊熊大火,而是充分燃烧后的那一片蔚蓝;炉火纯青不是泥沙俱下的黄河咆哮,而是容纳百川后大海蔚蓝色的深沉。纯青不是单调,不是清浅。单调、清浅与平庸乏味、故弄玄虚为伍,而纯青是纯粹的姊妹。纯粹以深刻为前提。清新秀雅、沉静深远的沈从文书法,正暗合此道。”     至此,培弘先生又一次丰富了我对人的认识。     心生感慨:南京这座城市真是藏龙卧虎。就说当今书坛,书展几乎周周有,大众听来如雷贯耳的书法家名字可以排出一长串,可是还有一个诸培弘,并不为人们所熟悉。今日书风,重于形式,强调“视觉效应”。培弘先生的书法,注重生命的体验,追求作品的大气和质感,与时风相悖,不能取巧,却也因此尤显珍贵。     也好,就让培弘先生与尘嚣保持一些距离,安静地生长,长得更加高大的概率,可以更大一些。     2012年11月于金陵     诸培弘语     ·我是信奉“书为心画”和“书如其人”这种艺术观念的。作者品格、境界的高下决定着作品的高下。刘熙载也说过:“写字者,写志也”。很难想象一个形容猥琐,格调低下的人能写出意境高远的作品来。书法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人,在一幅血肉丰满的书法作品中,人和书法哪里能分得开?     ·艺术是以区别而存在的。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但创新是一个人尽毕生精力探险的过程。创新不等于时尚和时髦,创新型的作品具有三大美学特征:拓展价值、不可替代和拒绝湮没。创新型的作品既要表现人类的普遍情感,又要有独特性的个人表达。     ·当代书法在空前繁荣的背后,其实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在名和利的双重诱惑下,尽管书法艺术的参与者日众,但它的内在的美的品质正在一步一步消失。在一个以书家明星化和以作品的商业价值作为衡量艺术品高下的时代背景下,有多少人能够坚守心中的艺术追求,自甘清贫和寂寞?又有多少人不无悲怆地与自己多年的坚守匆匆诀别,披上违心的外衣去迎合评委和消费者的口味,而将艺术良心抛却一旁?“如果他不选择你,你的文化就没有意义!”学术明星于丹如是说,我不知道她的这一说是出于激愤还是源自得意!     ·书法艺术从来就只是个体的创造。一个有创造力的书家不计名利、以毕生的精力来完成其人格塑造和艺术追求,本身就是高度自信的表现。我敬佩那些至今仍在书法艺术道路默默耕耘、不断求索的书家们,并为他们的坚守而喝彩!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