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法名家 >> 正文
精神之花永远灿烂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44:16 点击:


图为陈立夫的题词

  1959年12月20日,凤先生于苏州螺丝浜一号寓所驾返道山,享年74岁。

  凤先生仙逝之前,除妻子胡育及家人悉心照料外,亲友、学校领导及学生也多来探望。跟随凤先生多年的学生谢孝思,于凤先生74岁生日这天带着寿礼来看望他。凤先生此时已是骨瘦嶙峋,他有气无力地对谢说:“从你考入中央大学跟我学画起,算来也有30多年了,这中间我们虽然有聚有分,但始终没断联系。在四川壁山国立艺专建校和创办正则艺专,你都出了很大的力,忘不了你啊!如今我重病在身,你又帮助请医生医治,足见我们师生之宜何等深厚!”谢孝思听了老师的话,不免有些激动:“先生对我这个学生的厚爱,我感激不尽啊!”这时凤先生忽然让家人磨墨理纸,说是现在心情很好,要作画。凤先生拖着沉重的病体,画了一幅《老松》,题款曰:“病不握笔两年矣,己亥六月六日强起为之。”盖印的时候,凤先生找来找去,没有当年的纪年章,脸上露出了失落的神色。从1952年起,他每年都要刻一方纪年的印章以自励,那年是农历壬辰年,凤先生67岁。1958年是丁酉年,凤先生73岁,他卧病在床,不能治印。1959年是己亥年,凤先生74岁,更不能捉刀了。cdn-www.2586.WanG于是在画上钤上名印,对谢孝思说:“仲谋(谢字仲谋)弟,这幅画就送给你留念吧!”谢孝思说,我手里有不少先生的墨宝,唯这一幅最为珍贵,先生在病榻上还作画给我,我终生要记住先生!

  凤先生仙逝后,家中所藏字画及凤先生本人的书画作品、印章等物都捐给了苏州博物馆。

  1985年,凤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江苏省委、省政府及镇江、丹阳的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学生、亲友共300余人聚首丹阳,出席了纪念大会。为期两天的纪念活动,对凤先生的艺术思想、办学精神及高尚的节操品德进行了研究,与会人员表示一定要把凤先生的艺术精神好好继承发扬下去,为繁荣祖国的文化艺术作出更大贡献。

  1987年春天的丹阳,莺飞草长,春光烂熳。当年正则艺专的学生张杰来到凤先生的故居。凤先生的长子吕去疾几乎认不出这个当年聪慧活泼的学生了。经过一番叙谈,才知道张杰现在已是台湾乃至东南亚地区的著名画家了。自1948年去台湾后,张杰一面教书,一面作画,画艺日益大进,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吕凤子先生。1945年,张杰在壁山的正则艺专入学,抗战胜利后,他又从四川来到丹阳的正则艺专继续深造。凤先生看张杰悟性很高,经常对他细心指点。张杰平时喜欢画水彩,同学们都说他画得好,而凤先生看了却不以为然。张杰诚恳地让凤先生指出不足。凤先生说:“你最大的缺点就是色多于用笔。用笔是要体现扎实的书法基础的。再有就是你的画不够简约,凡是形体愈简的画,其力量也便愈加集中,感人愈深。一个成功的画家,只有做到收万象于笔端,扫万趣于指下,才能走上艺术的高峰!”恩师的教诲,他牢记终生。张杰这次到大陆来,是准备到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办画展的。他提前先到丹阳,就是想看一看当年熟悉的巷陌老屋。吕去疾介绍了全国各地举办的一些纪念凤先生的学术活动后,张杰表示回台湾后立即把台湾的正则校友组织起来,迅速开展凤先生的学术研讨活动。

  张杰和台湾的几位正则校友认真磋商后,决定成立“吕凤子学术研究会台湾分会”。校友们通过写信、电话联络,居然联系到了30多位同学,大家一致推举张杰为分会会长。经过认真研究,分会决定于凤先生逝世30周年(1989年12月20日)之际出版《吕凤子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画册》,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学习、研究凤先生艺术思想的同时,抓紧创作,争取拿出有分量的作品编入画册。出版画册的工作很繁重,而且需要不少资金。张杰和分会的朋友商量后,决定向朱伯舜先生求助。朱伯舜也是丹阳人,1929年生于丹阳埤城的丁家埧,厦门大学毕业后,到了台湾,历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纽约《华美日报》董事长等职,现在是丹阳同乡会的理事长。听说要出版凤先生纪念画册,他说这件事情意义十分重大,凤先生是海内外闻名的画家,是丹阳人的骄傲,也是国人的骄傲。他认为出版画册首先要讲究质量,否则对不住一向严谨认真的凤先生。至于资金方面的事情,他可以赞助,画册由同乡会负责出版。

  出版画册要有序言,张杰又找到了当年与凤先生有所交往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老先生。大家认为不管从资历、影响等方面,非陈老先生莫属。已是耄耋之年的陈立夫谈起凤先生,很兴奋。他说40年代抗战时期就和凤先生有所交往,凤先生人品好,学问、艺术都好,为世人所景仰。他在序文中回忆了他与凤先生交往的经过,对于凤先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都作了比较准确的评价:“……余对吕先生之艺术思想及高尚品格,夙所钦佩,自不能无一言。其画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早岁研究西洋画理论及画法,使其国画兼收水彩画、油画之风格……其书法则熔篆隶正行草于一炉,刚健凝练,亦独具一格……”画册出版前,陈立夫还拿出珍藏多年的凤先生为他画的《薛涛》和凤先生的高足杨守玉的《陈立夫绣像》,嘱张杰编入画册。

  1991年春天,在许多地方成立吕凤子学术研究会的同时,凤先生故乡丹阳正式成立了“吕凤子学术研究会”。著名的画家、教育家以及正则的校友们,共300余人云集丹阳。海内外研究凤先生学术思想的工作从此走上了正轨。陕西咸阳的郭小林于凤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怀念世人尊崇的凤先生:“一袭布衣长衫,一根年迈的藤杖,一掬笑容,镶嵌在先生的身躯……先生不在了,可先生的身后,却长出一片精神的花朵,灿烂如先生晚年的笑容……”(任愚颖)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