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法名家 >> 正文
菡萏花开月正明——书法家苟正明的师名师之路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44:29 点击:







  书法国展,是书法界5年一届的盛典。兰亭奖,更是盛典中的大典。

  十万挑一,如同考状元。一个人即使穷其一生临帖不止,也不一定能如愿以偿。成千上万的学书者望而却步。可是,许多人说:“只要广元的苟正明提笔参展,一投就中!”天下竟有这样的状元?广元竟有这样的奇才?多路记者近年来要采访他,苟正明总是一口谢绝:“宣传我干什么,我太微不足道了!”本报记者用一年时间接近他,近日终见庐山真面目。cDN-wWW.2586.WanG

  1995年至2008年间,苟正明入展“国字号”展览达25次之多。其中入展第七、八、九届国展,第二届“兰亭奖”展,在许多次中书协举办的仅选100至200人的作品展览中,他频频斩获奖项。

  记者探问原因,得知苟正明从艺以来,一直注重师明白的名师。认为名家“引导得当”,才能“步履从容,门径自熟”。

  他从容地走上了书法正路,长期获得权威的艺术指导。近20年来,猛攻真草隶篆,临碑临帖超过50多种,凝结为率意、古拙的行书。如今,他的书法艺术如明月下的菡萏花开,静静地绽放。

  李刚田:“正明,我再免费教你”

  李刚田,河南人,中国当代大书家、篆刻家。1993年,29岁的苟正明走进了他的研究生班。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个求贤若渴的时代里,这个学生让李刚田眼前一亮:“苗子啊,苗子,难得!”

  其实,这个苗子从18岁开始就插进了书法艺术的田野。

  1983年,他偶尔看到一本《黄自元帖》,感觉“书法美不胜收,何不试试!”欣喜之中,买来日夜临摹。谁知越写越来劲,感觉“书法像甘甜的美酒,千杯万盏也不会醉”。

  这一埋头,就是两年。

  两年后,他进了峨眉山中药学校。一边学祖国传统医药,一边参加“天津茂林书法函授学院”的学习,狂热练书。

  峨眉山下的报国寺旁,苟正明经常泡清茶一杯,磨墨持笔,临习《郑文公碑》、《衡方碑》以及吴玉如的《临欧体及创作本》。庙堂钟鼓,香火梵音,让他静若止水,凝心点画。

  结业后,又苦练几年。1989年,他又走进了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两年的学习中,他开始钻研理论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毕业论文《邓石如隶书艺术的渊源及启示》居然被《书法导报》刊用。

  狂热的书法追求超过了他的一切。他决心要“取法乎上”,师从国内大书家。

  转眼就到了李刚田班上。河南与四川苍溪,关山迢递。教学全靠书信往来。规定一年交20次作业,苟正明就交了50多次。“能跟从名家,是我的造化,觉得自己的作品过得去了,就赶快跑到邮局。”

  其实,李刚田对待学生特别负责。学生来信,一人一个布制档案袋,挂在墙上。每收到一封作业,他都要比对前面的,肯定进步,提出问题,指出解决办法。

  一年后,苟正明给老师寄去一幅隶书及章草作品。李刚田回信中一番热情问候之后,肯定“进步明显,有魏晋气息。”魏晋气息,这是他追求了七八年的梦想。今天终于有了,苟正明好生欢喜。但是,老师的指导还在后头。

  李刚田还要求他参看明清、近人佳作,如宋克、王世镗、郑诵先等,提高用笔;并以经验谆谆嘱告:“在学古帖的基础上,多参考近人墨迹,可事半功倍。”对隶书,老师要他在伊秉绶的基础上求变化,多学宽博一路,极力推荐汉隶《郙阁颂》、《张迁碑》、《衡方碑》等。

  艺术无止境,他开始了新的征程。

  结业后,李刚田在班上选了苟正明继续学习,要“免费教”。他深感师恩的博大无私,由衷敬佩大艺术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鸿雁传书又一年,苟正明解决了书法上的许多问题......

  刘云泉评价:“随意自然,得有汉碑之神”

  师名师,须遍访。

  1995年,他跟随李刚田的同时,又同时参加中国书协的研修班,有幸成为刘云泉和张荣生等书家的学生。

  刘云泉是中书协理事、评委,巴蜀翘楚。张荣生,山东人,中书协培训中心主任,教育委员会委员,评审委员会委员。

  苟正明深感机会难得,要求每月交一次作业,他硬要交两次。原因是,总觉得自己进步快,总想让老师找问题,总想及时得到辅导。

  频繁的通信,日复一日燃烧着的狂热,让苟正明一步步走向书法艺术高地。

  刘云泉、张荣生批改他的作品,真叫一丝不苟。大到章法风格,小到一笔一划的起承转合,毫不放过。

  “整幅章法好,大关系好,随意自然,得有汉碑之神。望克服小疵,必有大进!”刘云泉看到他的《石门颂》临创原作,挥笔勉励。

  得有汉碑之神,这是许多人学习多年都难以企及的目标。苟正明达到了,是在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的乡下。

  为克服小疵,苟正明又狂临《爨宝子》,走近了谢无量、吴昌硕和八大山人。隶书、篆书,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苟正明明白,惟笔在点画力行上花功夫,才能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求线条质量,必须苦练篆书,并铸篆于石,才能不乏金石意趣。

  练篆书的同时,他又在李刚田的指导下,拿起了篆刻刀。

  家门边、办公室的楼道里,曾经每天都有他刻下的厚厚一层粉末。几年的练习,最终出了印谱《篆刻心经》。出版社评价其印:“立笔新颖,不困于一格,不因形伤意,自成风貌。”一些篆刻作品还发表在《中国书法》和《中国收藏》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的勤学苦练,他的书法最终蕴含谢无量和八大山人意趣,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线条,天真浪漫的孩儿体,活泼可爱的气息,让人看一眼就回到久违的童年。

  何应辉:两次向广元举荐,称是“四川最突出的骨干”

  见到人才,谁都珍爱。

  2004年,中书协副主席、四川省书协主席、巴蜀翘楚何应辉见到苟正明,非常关心他的艺术创作环境。在他看来,有前途的书法家,必须要有好的环境和平台,才能在艺术上走得更高,才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04年,何应辉第一次同广元市政府相关领导协调,希望把苟正明从苍溪调到广元,安到适合他的文化艺术岗位。可是没有如愿。2005年,再以书信向市委书记举荐,称他是“四川中青年书法作者中最为突出的骨干”,赞扬他“接连入选国展,创作路子值得肯定。”

  苟正明得以走进广元师范,工作是教写字。但是,他没有教书经验,没有学过教学。教书,似乎并不适合他。

  几年来,苟正明仍然抱着八大山人、吴昌硕的书法艺术不放,继续历练自己的艺术内涵,让作品更加内敛、古拙,更上层次。(杨奉润 马颖 李晨骜)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