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法名家 >> 正文
墨彩交融绘人生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44:45 点击:
   寒梅﹙国画﹚谢稚柳  篆刻费名瑶
   书法 谢稚柳     前不久参观中华艺术宫,见到谢稚柳先生的巨幅照片和正在展出的他的数十件书画精品,不由激起了我对这位艺术大师的深深怀念。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得到一本《谢稚柳陈佩秋画集》。画集是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的,书中的作品是从两位大师在香港展出的150多件画作中精选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谢陈伉俪的画作。谢老的画健笔凌云、墨彩交融,陈老的画清新秀挺、瑰丽可人,可谓珠联璧合,富有赵管馀韵。这本画集给我展示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对谢老的仰慕之心油然而生。     1981年冬的一天,我拜访南京艺术学院杨建侯教授时,杨老告诉我,南京江苏美术馆正在举办“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览”,不可多得。cDN-wWw.2586.wANG我从杨老家出来,直奔美术馆。置身在谢陈伉俪的画展中,如饮甘泉。新篁春鸠、落墨溪山,荷塘月影、竹林飞鸟,红叶经霜、芙蓉沐雨,幽兰吐芬、梅竹斗寒,作品中发散出的自然气息、典雅情调和幽思情味又一次感染了我,引发了我想拜见谢老并求画的愿望。     机会终于不期而遇。 1984年深秋的一天,我正在上海出差,朋友告诉我谢老前天刚从北京回沪,他已帮我联系好,可以一见。那段时间,由谢老任组长的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正在对故宫博物院的藏画作鉴定。下午三点多钟,我在朋友的陪同下带着一本册页来到位于乌鲁木齐南路的谢老寓所。谢老一米七几的个头,身穿白衬衣,外套一件对襟羊毛背心,一头银发,佩戴着一副深色眼镜。一直想见谢老,现在真见到了,我心中反而有点忐忑。他听完我朋友的介绍,和蔼地对我说:“是从南京来的,让我看看你的册页。 ”他翻看完册页后说:“正好还有点时间,现在就给你画,省得你再跑一趟。 ”他边提笔蘸墨画画,边跟我说,南京是他年轻时常去的地方,他28岁时曾以作品《竹石茶花》参加过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展。这位名驰远近的艺术大师如此仁厚随和,我先前的紧张情绪顿时释然。不一会儿,一幅枝干苍劲、花色浓丽的红梅图呈现在我的册页上。我不由想起了谢老的诗句“绿萼苔枝已经尘,老梢还若碧迎春”。当我拿着散发着谢老新墨馨香的册页告辞时,谢老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外并对我说:“下次来上海,再来坐坐。 ”这就是那个年代一位艺术大师与一个青年书画爱好者的初交。     谢老191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世家,9岁学画,16岁入寄园,师从江南名儒钱名山,学习经史诗词。19岁时倾心于陈老莲画风,后又直溯宋元,取法李成、范宽、董源、巨然、燕文贵、徐熙、黄筌及元人墨竹。 20岁独立谋生后,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等职。 1942年,与张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艺术,编辑了《敦煌艺术叙录》。这是一部我国最早的敦煌石窟内容总录性专著,也是敦煌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全国解放后,先后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上海书协主席,上海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委,中国美协第三、第四届理事等职。 1962年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中国书画鉴定组,1983年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鉴定古迹文物数万件,为我国文物研究保护和整理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治学严谨,研究广泛,问世专著多部,举办个人书画展近20次,是集文博、收藏、鉴定、史论、诗文、词曲、书法、绘画等于一身的艺术家。 1997年因病去世,享年88岁。     谢老曾跟我说过,他是搞古书画考辨的,画画写字只是他的业余生活。其实不然,他既长于艺术研究,又精于艺术创作。他的书风画风一变再变,体现了他对艺术创新的执着。认识谢老后,我多次拜访过他,也得到过他慷慨赠与的多件书画作品。每每翻看这些作品,我总能从这些笔精墨妙、温婉典雅的书画中感受到谢老高远的人生境界和艺术追求。他用波澜荡漾的水墨、灿烂缤纷的色彩绘就的不只是山水花卉、人物飞鸟,而是他气宇阔博、风流清发的人生。     “绚烂归平淡,真放本精微。 ”谢老虽已远行,但他在书画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突出成就将永载中华艺术的史册。(朱争平)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