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法艺术 >> 正文
皇帝评委“唯我独尊”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48:25 点击:

  清初文人王士祯《分甘馀话》说,顺治皇帝喜欢欧阳询书法,于是在决定状元人选时,对那些写欧体字的举子格外关照,结果,“壬辰状元邹忠倚、戊戌状元孙承恩,皆法欧书者也”。顺治帝八岁登基,死时二十一岁,亲选状元机会不多(明清会试三年一次),竟有两次选“欧”,“比例”确实不低。那些写王写颜写柳写赵写“自己”的举子们只好自认倒霉,赶紧回去改练欧体,很快就“千人一面”欧书大行了。

  这事不免令人产生联想,联想到如今的书法大展,也出现了“千人一面”的苍白局面。书法作品“千人一面”,既阻滞了书法前行的脚步,又泯灭了书法的艺术本质,为害不小。

  书法大展“千人一面”,据说与一些评委的“唯我独尊”有关。

  有业内朋友介绍说,如今各种书法大展,作品都是少数几个评委选定的,评委喜欢的就能入展,评委不喜欢的肯定不能入展,他们的主观裁量权非常大。所以评委的书风以及评委中意的书风,极容易演变为书坛的流行书风。大家争相模仿,力求惟妙惟肖,为的是能入展、获奖。邯郸学步的结果,必然是渐渐迷失自我,丧失创造活力。

  如果真是这样,评委“生杀予夺”的超级权力得不到抑制,那是相当可怕的事情。这让笔者想起了自己的一次书法经历。cDn-Www.2586.waNG

  笔者参加过市里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书法展。当时领导开玩笑说,你的字好,要好好创作,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说来也巧,笔者在那宽敞明亮的大厅里观展时,正好碰上书协主席领着一群人过来,评定哪些作品该得奖。只见他们一路走一路看,走在最前面的是主席、副主席。主席说哪个作品好,副主席也说不错不错,工作人员就记下作者的名字,算是进入得奖名单。

  走在这群人后面的,还有一位工作认真的年青人,似在担当“堵漏”任务。年青人仔细看作品,发现有好作品主席没给奖,就叫住主席说:“主席,我觉得这幅字也不错。”主席转回头看一下,或说“一般一般”,年青人的意见就被枪毙了;或说“还行,勉强算一个吧”,该作品就被肯定了。就这样,不长的工夫,满大厅上千件作品就“评选”完了。评选当中,笔者的那幅字便是被这位年青人“救活”的。其实笔者有饭碗,对书法有兴趣而已,并不在乎什么奖不奖的。笔者不认识这位年青人,也不认识那些主席、副主席。年青人是凭着自己的职业道德,认真参与评选工作的;笔者的作品也算是凭着实力,得到评选者的肯定。后来才知道,那位年青人是书协的副主席兼秘书长;再后来,听说秘书长与主席关系不融洽,辞了职;而最近,又听说那位秘书长患癌症去世了,只有五十出头。

  二十年来,笔者从没与这位秘书长联系过,只在心里感动着他的正直与尽职。祝他一路走好。祝他在那边不要因为性情耿直令领导不快,进而影响了事业,甚至生命。

  笔者当时就觉得,书法界这样评选作品有点不够严肃,很难做到准确。比如,快速地“走马观花”,能看清“花”的好与丑么?比如,会不会出现“前紧后松”或是“前松后紧”的情况?再比如,一二人以自己之好恶评价众多书作之优劣,别人却不发言,不是有点片面么?又比如,后面那个“堵漏”的如果是个不负责任的好好先生,又会怎样?总之,笔者看到了书法评选中,权力人物的“唯我独尊”。

  从古至今,书法人物最爱搞“唯我独尊”,只要权力在手,似乎少有例外。比顺治皇帝更加“唯我独尊”的,是他的曾孙乾隆皇帝。乾隆主持《三希堂法帖》编选刊刻,他不喜欢的书作入不了此帖,有幸入了此帖的,刻成多大字体更有讲究。比如王羲之书《兰亭集序》虽是极品,刻字并不大,刻为六版,每版四五十字。而对自己无比尊崇的董其昌书法,处理方式就不同了,当时乾隆格外下令,将董书《倪宽(等人)传·赞》三百来字,一字一版、两字一版,居然刻成了字迹巨大的一百九十五版!

  这就是“我喜欢”。这就是“我有权”。当“我有权”碰到“我喜欢”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周详)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