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法艺术 >> 正文
坐姿变化影响笔法走向——“二王”行书笔法脉络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50:06 点击:
\
内擫(右侧)和外拓的笔法对比。
    生产方法中国叫笔法,笔法一个是拿笔的方法,一个是用笔的方法,笔法的改变一个是坐姿的改变,著名书法家孙晓云有一本书,这里面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唐宋之间的变化,就像日本今天的方法取于唐朝,到宋以后开始今天的坐姿,由于这个改变使我们今天写字方法改变。

  所谓指法就是用手指去运笔,我们小时候听到人讲王羲之是内擫(yè),王献之是外拓,即用大拇指是擫,外拓就是包过来转,一个朝里,一个朝外。于右任写字四个手指头并排转,所以于右任的字是不连贯的,虽然写草字但也是不连的,王羲之也是这样。

  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以指转是自转,以腕转是公转,如果做自转只做内擫会转到笔的尖头,所以写完一个字要提笔。因为王羲之只用内擫,只用内擫法的人他的字是不连的;王献之则是转到底下转回来,因为是双向的,不需要提,所以他的字可以全部连在一起。

  中国的行书可以写得非常像楷书,“二王”的年代距离梁武帝是150年,梁武帝之前王献之的地位超过王羲之,梁武帝时两王是并重的,到了唐太宗又把王羲之提高,这直接导致王羲之指法的影响更为深远。cDn-wWw.2586.wANG但是,我们现在学的不是王羲之的方法,因为我们现在想去学书法,我们走的路不是他走的路,他走什么路我们不知道,但绝对不是这样的路,我们只是从现在看到的去学习研究而已。

  行书可以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二王”到唐末,用的方法是草书;第二个时期是唐末到元,因为坐姿改变了,写字方法也出现了变化;元朝以后是第三个时期。这个过程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基本方法是不同的。王羲之是坐在地上用三个指头拿笔,左手拿纸,大概在南宋的晚期开始有成篇的行书出现,在那之前绝大部分是用来写信,《兰亭序》在那个时期已经算很长的行书了。发现并重视“二王”真迹的是梁武帝,他收藏了有7000张,但是后来被烧掉了。所以,唐太宗要找“二王”的字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找,而不是一篇一篇地找。

  王羲之创造了行楷,王献之创造了行草,他们两个人只差40年为什么可以分别创建出内擫和外拓,而至今却没有第三种行书?因为转的时候只有往里转和往外转两个方法,一支笔在手中只有这两种转法。当年王羲之一代传一代都非常顺利,到颜真卿时就没有了,因为唐末大乱,从王羲之到唐末中国乱过很多年,这也是因为坐姿改变了,他的方法不能用了。这就像一个骑马的人和开车的人,你开车了就不会学骑马的了。(记者 顾博)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