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法艺术 >> 正文
鉴赏:屈大均的草书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50:42 点击:
  屈大均的草书     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并位居三家之首。人们对他在诗歌、散文方面的成就已是耳熟能详,但对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却鲜有所闻,其实他于草书方面的贡献在岭南书法史上也是具有在岭南文学史上同样的地位,只是长期以来藏在深闺人未识。     屈大均(1630-1696年)为番禺人,因字翁山,人们习惯称屈翁山,是清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所著《翁山诗外》和《广东新语》在历史上影响甚大。书法只是他的余技,但却是独具风格。     因屈大均的著作在当时屡遭清朝当局的禁毁,所以收藏他的书迹,必将招致不测之祸。因而使得屈氏书迹传世非常少,远比同时的陈恭尹、梁佩兰要少得多,连广东鉴藏家吴荣光、叶梦龙、伍元蕙、潘仕成、叶应旸、潘正炜、孔广陶等人所刻的丛帖也没有选载。笔者编著的《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中录其书迹主要有15件。     虽然由于受到政治的迫害,屈大均的书迹并未受到公正的待遇和流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岭南书法史上成就卓著的名家。他擅长草书,兼善行书。他曾经在其七言诗《草书歌赠蓝公漪》里,他阐述了自己草书源流及对各朝草书名家之点评,为研究其书迹之艺术特色及其书学理论提供了极有价值之资料。在这首诗里,他指出自己的草书仍然系“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一路,并且进一步指出其风格“率意超旷我亦工,研精体势未知要”,虽然是自谦之词,但可看出其书法之意境。cdN-WWW.2586.Wang     纵观屈大均的传世书迹,可以看出其书由宋代苏东坡上追王羲之,特别善用健毫,腕平笔正,运到中锋,有一种独特的清刚之气,不是一般造诣者可以达到的。他自称“率意超旷”,这也是他的书法的主要特色。在明代后期,中国书坛充溢着一种尚丑和狂狷之美的浪漫思潮,屈大均的书法也无形中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草书《写杜甫八阵图句》便是这种审美倾向的反映。此书纵笔取势,恣肆洒脱,此书可看出能得“二王”之笔势,略显矜持。《罗浮杂咏三首》行草相间,虽系小品之属,气势较弱,但用笔老到、笔精墨妙,一种秀逸遒劲与优雅冲和之美,跃然纸上。     对屈大均书迹及其艺术特色的探讨无疑有助于全面认识作为诗人、学者、遗民的屈大均。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广东香山籍的李仙根所著《岭南书风》中有咏及屈大均诗一首,此诗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屈大均及其书法艺术:“岭南独行多奇士,恣肆汪洋屈华夫。书在晚明真复古,钟张余烈入清娱。”(朱万章)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