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法艺术 >> 正文
舒朗与快意的好戏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50:54 点击:

    左和平河北涿州人,1954年生。现为兰州画院书记、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会员、甘肃省 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市篆刻创作委员会主任, 兰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山印社理事。
 
    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文化系统美术书法展、首届“敦煌杯” 全国书法大赛、全国书画小品展、首届甘肃“张芝奖”书法展、全国部分城市印社篆刻联展。 书法、篆刻、国画作品曾多次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并参加郑州、济南、成都、南京、 太原等市书画联展。作品和个人艺术简况入编著录《当代印社志》、《全国印学年鉴》、《当 代名人录》等名典。
 
    和平先生画戏画,当然他不光是画戏的。cdN-www.2586.WaNG     画戏画必要提到贺世魁与沈蓉圃,贺是清中叶人,曾画《京腔十三绝》,京腔十三绝由此 得其名。时值京剧极盛,霍六,正生演老生,池才官演武生,当时没有电视广播来宣传,百姓 是通过贺世魁的画作才了解那些戏剧名角的。乾隆下江南,没有摄像拍照做记录,怎么办?画 师画,画在那个时候的功用等同于现在的电视与广播。沈蓉圃晚于贺,他生活于清晚季,其时 清统治虽说开始没落了,然而“甲午”战事还未起,戏剧呢,正是夜夜笙歌。沈蓉圃据贺世魁 《京腔十三绝》,画成《同光十三绝》,所谓十三绝,即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 变成京剧的十三位京剧奠基人。     沈蓉圃画好《同光十三绝》,悬于前门大街的斋铺里,过往行人争相传颂,红极一时,此 作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在该院任过职,《同光十三绝》和梅兰芳有什么渊源呢?《同 光十三绝》流传广,成为中国戏剧表演、服饰、化装、包括画戏的重要史料。     清代人物画普遍受到朗士宁传播的西画所影响,《同光十三绝》为工笔重彩画,人物面部 分阴阳渲染,然而无伤大局,沈蓉圃是中国人,他的气质是中国的。《同光十三绝》,设色雅 艳,人物传神,内心里很佩服沈蓉圃。
 
    再早的戏剧绘画从汉画像便记载了,旧事不提,再说关良。     关良是近代戏剧绘画的始祖了,按照今天的说法去理解关良呢,他是个学贯中西的人。关 良画戏剧,借鉴了油画笔粗秃的笔迹,加上他生就的造型法,提炼出来的戏剧人物生拙而文质 。关良代表了戏剧画的高度,后来人画戏剧,都和关良有关系。     回到说和平先生画戏剧。和平乃左姓,和平先生善,多才多艺,具多方面的深厚学养,才 情和灵性显见。他精于篆刻,随印生法,他的印,典雅、散淡烂漫,将极强的抽象写意性入印 的绝妙尝试,让每个字每方印均有生命意味和精神气脉,叫人品咂回味;于书法,日课般地修 炼,精研三思,也是出手不俗。和平先生受传统文化濡染深,崇尚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气质 ,遂执着于自己富有个性的艺术创作。他曾在京剧院供职,拉京胡。操琴唱戏及京剧各流派行 当之事自然是耳熟能详,演员的一招一式成竹在胸。戏曲的虚拟性程式化的表现手法所描述的 “意”的深厚传统,与中国画重传神与写意、重想象与意境的实质一脉相承,他从中体悟并移 植到国画中来,用水墨写意戏曲人物,将两种“国粹”和谐结合,亦乃顺理成章之事儿。
 
    和平画戏不是游戏的,戏是戏,戏是问道笔墨之媒介,笔墨才是修养人生的大道理。     中国画,集人文修养于一体,单纯言画事,又入技。画画不是不要技,技以外,更有道, 向道行才是国画的真本意。和平先生明此理,他习书,点划间有帖法,书以外,和平先生能篆 刻,治印苍莽,有缶翁、白石韵。     说白石诗一,书二,印三,画为四不是没有道理的,画要靠画外功养育。和平先生重传统 ,从他的修持方式见一斑。时人逐名利,妄想一画成功业,天上可能会掉馅饼,要砸也砸在付 出心血的人,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是违背天意的。     和平先生画戏画,也是从关良始一路过来的,他一定看关良,韩羽先生的画也会给他以营 养,人的禀赋不尽同,相互作用后,画的还是你自己。和平先生汲取前辈之经验,幻化出己意 ,蜕变之功是可喜的。     以“戏”入画,又以“画”品戏。和平先生以省略、夸张、想象、写意传神似,寻求书法 、京剧、国画三种艺术样式的内在关联及有机融合,亦然形成了自己的画风,且风格鲜明。其 画简率、自然、舒朗,又尤为那些线条,拨动着我们快意的神经,带给我们舒朗与快活的心境 。  
        
    戏画新国画主题     中国画,不但应该注意到对外来艺术的吸收,也要考虑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之表现,作为 中国国粹的京剧艺术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舞台上所呈现的绚丽多姿是中国戏曲独有的 最具民族特性的剧种之一。苏东坡语:“巧者以意绘”。中国画重写意,尚趣味,中国画的“ 行笔”如同戏曲的“行腔”,万般变化亦为达意传神。中国京剧重写意,讲程式。“二三步走 遍天下,三五人百万雄兵”。中国戏曲以简代繁,以虚表实,以意传神。“国画”和“国戏” 两者均具有“东方写意”之神韵。中国戏曲与中国画以其丰厚的历史积淀赢得了中国文化象征 的美誉,以戏喻画、以画喻戏。关良的京剧人物画,在手法运用上的尝试与探索。就是在由京 剧的内容、国画的形式、民族的表现与艺术的创作等多种不同的因素所构成的复杂背景之下开 创的。     传统的中国绘画,是以对人物之描绘而建立的。所以在中国绘画里,人物画的历史最长, 对于京剧人物画的表现,虽然屡见不鲜,直到二十世纪初期的清代末年为止,中国绘画的人物 画家从来不会以戏剧形式与内容为题材而作画。关良既以京剧的内容与人物作为他的中国人物 画的主题,对中国绘画的题材而言,这当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举。以京剧人物作为主题,充实了中国人物画的内涵,由他所擅长的淡墨短线所表现的技法上的稚趣,也为中国人物画开创 了美感的新类型。     林风眠京剧人物画的表现,有他自己的特色。在《霸王别姬》、《白蛇传》中,虞姬、白 素贞身后的重色,是林风眠对舞台之幕布的表现。把主角置于幕布之前的构图法,在与京剧的 演出过程中,所有人物必须置身于舞台幕布之前的演出方式相互一致,可以说林风眠的这种表 现手法,比关良的武剧人物更能重视绘画之写实精神。叶浅予的水墨速写人物画,一向是脍炙 人口的,1960年他为中国京剧团到南、北美洲巡回演出所创作的《白蛇传》海报,具有画面戏 剧化的效果,是他戏剧人物画中的得意之作。在此图中,他把穿了白色衣裙的白素贞,安置在 穿了蓝色衣裙的小青与穿了褐色衣衫的许仙之间,这样的布局,不但在构图上,人物位置的前 后重叠,形成了远近深度的表现,在色彩的处理上,浓淡相间雅致合宜,产生了强烈的视觉美 感。     上海的程十发与北京的叶浅予一样,都是在60年代初开始将京剧人物作为新国画之主题。 发老的戏曲人物《挡马》、《奏本》、《山亭》用笔极为随便而又极为讲究,起落按提幅度之 大,熟生之间,消息微茫,运笔的枯润、浓淡、增减疾滞、体势险稳、色彩的单复,在发老的 画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调动。程十发是一位描绘京剧情节的京剧人物画家,对画面空间的处理, 没有表现舞台上的幕布,他的构图方式,与关良和叶浅予所采用的开放空间处理法一致。
 
    近年从事京剧人物画创作的画家有韩羽、高马得、董辰生与李玉昌等数人。其中较为突出是韩羽老先生,他不但和关良一样曾经认真地学过京剧,而且还正式上台演出。韩羽对于京 剧之剧情与演员身段的了解,对关良相较,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他用中国绘画的形式来 表现京剧之情节的美术兴趣,远在他的童年即已肇始。他自幼就喜欢以戏入画,他笔下的京剧 人物画,完全采用开放空间,以意写人,以情入画。加之极富幽默哲理性的题款,使中国戏剧 人物画达到了一种空灵淡雅、轻松和谐的写意效果。     把京剧人物作为新国画的主题的风气,已遍布全国,把京剧人物作为新国画的主题基础, 是由关良大师逐渐奠定的,这个主题不但影响了与他志趣相投的林风眠、叶浅予、程十发、韩 羽、高马得等前辈,而且延续发展近60年。就近年来的发展而言,京剧人物画的开创与传播, 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件大事。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