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篆刻艺术 >> 正文
岭南篆刻在全国属中等水平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54:28 点击:



  蔡照波 广东潮州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南方印社(筹)社长。

  周国城 生于浙江杭州。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偏精细与创新,少雄强与率性”,南方印社(筹)社长蔡照波直言——岭南篆刻在全国属中等水平

  蔡照波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南方电视台台长、资深媒体人,其实他还是造诣颇高的篆刻家与书画家。大学时曾师从商承祚大师,打下了篆刻的坚实基础。身为西泠印社社员,蔡照波正着力于组织岭南篆刻家,筹备南方印社,打造独具特色的“岭南印派”。据其介绍,南方印社(筹)将于2013年春节后正式成立。

  “商承祚先生反复教导,学印要回归秦汉,从正宗学起”

  收藏周刊:您最早接触篆刻是什么时候?具体是怎样走上篆刻这条艺术之路的?

  蔡照波:我自小对书、画、印等这些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很感兴趣。cdN-wWW.2586.Wang1979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后,跟随商承祚先生学习古文字学。当时,篆刻并没有列入正式的课程,平时学习篆刻都是私下到老师家去。老师反复教导我,学印要回归秦汉,从正宗学起。因为学得还可以,就被推举为中山大学篆刻社首任社长。(笑)

  收藏周刊:您毕业后一直从事媒体工作,业务繁忙,又是怎样抽出时间坚持篆刻的?

  蔡照波:篆刻占据了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我自得其乐。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先后受聘为多所高校艺术系的兼职教授,讲授《印学史》、《篆刻》等课程,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课程最终因为听课的学生太少,最终停办了。连正常的课程都继续不下去,连学习班都办不起来,你可以想象当时岭南篆刻艺术的气息多稀薄,后备军的培养有多难。

  收藏周刊:您的篆刻艺术对您的书画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蔡照波:篆刻艺术对书画创作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如何在画面中盖章,如何保证三者的相得益彰,而是篆刻已经融进我的艺术血液中,滋养了我的书画技法。所以,有人说我的墨竹有金石味,我想,这是有道理的。

  “理论决定艺术能走多远,现在岭南就缺理论支撑”

  收藏周刊:岭南篆刻在全国的地位如何?有没有相对独立的风格?

  蔡照波:近代以来,岭南的篆刻才开始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现在应该是中等水平。清末以来,岭南的篆刻还是延续了黄牧甫的路子,他是开宗立派的人物,对岭南影响颇大。从风格上说,岭南的篆刻明显彰显了地域文化,强调精细、开放、创新,但没有北方雄强的一面,少点韵味与血性,写意、率性的比较少。

  收藏周刊:最近十来年,岭南篆刻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动向?

  蔡照波:一个明显的动向就是外来篆刻家来到广东,带来了当地的艺术风格,再加上南北交流越来越多,风格之间的鸿沟慢慢被填平。界线还是有的,只是没有以前那么清晰了。

  收藏周刊:据了解,岭南即要成立南方印社,将由您担任会长,建立这样一个组织的用意是什么?

  蔡照波:我们只是想打造一个交流的平台,集思广益、互相切磋,将岭南篆刻的传统延续下去。有人问过我,有没有一个“岭南印派”或“南方印派”,我想,这是存在的,也蕴含着发展的可能性。当然,这既需要创作的努力,理论也要跟上。艺术到了一定层面,理论往往决定艺术还能走多远。现在,我们岭南就缺理论的支撑。

  收藏周刊:对于将来岭南篆刻的发展,您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蔡照波:还是人才的培养吧。据我了解,暨南大学、广州美院等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好像都是选修课,辅助性的。如果高校能设置篆刻专业,很多学生也愿意去学,岭南篆刻的生机才会延续下去。

  西泠印社理事、广州美协主席周国城——

  现在很多人在画面上胡乱盖章

  广州市美协主席周国城,是广东唯一的西泠印社理事。西泠印社地处杭州,周国城就是生于斯长于斯,深染那里浓郁的艺术氛围与篆刻文化。20年前,他调到广州工作,自此一直致力于岭南与浙江的篆刻交流。去年中,他策划的“粤港澳台西泠印社社员作品展”在广州开幕,引起整个岭南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画家如果既不懂书法又不懂篆刻必然会被淘汰”

  收藏周刊:您作为书法家、画家与篆刻家,是如何认识篆刻这门艺术的?

  周国城:篆刻应该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诗、书、画、印当中,印是最难懂的,加上专门从事创作的人较少,印又是最稀有也是人们最陌生的。那些画坛的高峰,如齐白石、吴昌硕、傅抱石、黄宾虹等,他们同时也是篆刻大家。一个画家如果既不懂书法,又不懂篆刻,一段时间之后,必然会被历史淘汰。要像齐白石、吴昌硕成为一个有综合能力的艺术大家,必须在篆刻上下苦功夫。

  收藏周刊:具体来说,一个画家如果不懂篆刻,会对他的画面造成怎样的影响?

  周国城:虽然说篆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但书画作品中的篆刻艺术最终还是要通过与书画作品的完美结合展现其艺术魅力。画面中,印章运用得恰到好处,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篆刻之于画面,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是要给画面加分的,而不是减分的,不得不重视。但现在很多人不懂,对印章也不讲究,胡乱盖章,就破坏了画面的美感。有些画家十年不换一个章,其实画的档次上去了,印章的水平也要跟上。从另一角度看,如果书画家都不重视,篆刻艺术也很难有大发展。“要想玩出品味来,不得不考虑石头的品质”

  收藏周刊:您来自杭州,能否将浙江的篆刻艺术与岭南做个简单的比较?

  周国城:坦白地说,广东的篆刻艺术与浙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毕竟那里是西泠印社的所在地。从历史角度说,浙江的篆刻是承传有序的,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师与名家。从后备人才培养说,杭州有中国美术学院,设置了篆刻专业,而社会上也有很多篆刻培训班。而广东貌似这两个方面都欠缺一些。

  收藏周刊:影响一个地域篆刻艺术的发展,还有哪些因素?

  周国城:学术领头人很重要,可以形成广泛的辐射力与号召力。在这一点上,广东失去了很多进一步发展的好机会。比如,容庚、商承祚,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字学家,他们对古文字的研究,比许多篆刻家还深刻。但是,他们却没有太多的篆刻作品流世。虽然也带出了一批人才,但量上还不足够多。

  收藏周刊:作为一位篆刻家,您如何看材料与艺术的关系?

  周国城:材料很重要。“玩”篆刻其实是很高的境界,要想玩出品味来,不得不考虑石头的品质。吴昌硕对材料就很重视,给他劣石刻,他是不刻的。据我了解,浙江不少藏家专门收购大批质量好的印石,让不同的篆刻家去刻,那么这批石头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就可想而知了。

  广东12位西泠印社社员名单宁树恒、李平、李俊、沈永泰、连登、陈浩、周国城、郭莽园、梁晓庄、蔡照波、廖富翔、鞠稚儒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