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概》(论书风)
[清]刘熙载
南书温雅,北书雄健。南如袁宏之牛渚讽咏,北如斛律金之《敕勒歌》。
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
“篆尚婉而通”,南帖似之;“隶欲精而密”,北碑似之。
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其为沈著痛快极矣。
评钟书者,谓如盛德君子,容貌若愚,此易知也。评张书者,谓如班输构堂,不可增减,此难知也。
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草书尤重筋节,若笔无转换,一直溜下,则筋节亡矣。虽气脉雅尚绵亘,然而总须使前笔有结,后笔有起,明续暗断,斯非浪作。
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
草书尤重笔力。盖草势尚险,凡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
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与篆隶正书之意法,有对待,有傍通;若行,固草之属也。
周篆委备,如《石鼓》是也。秦篆简直,如《峄山》、《琅邪台》等碑是也。
篆书要如龙腾凤翥,观昌黎歌《石鼓》可知。或但取整齐而无变化,则椠人优为之矣。篆之所尚,莫过于筯,然筯患其驰,亦患其急。CDN-wwW.2586.wAng欲去两病,笔有诀也。
秦碑力劲,汉碑气厚,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金石略序》云:“观晋人字画,可见晋人之风猷;观唐人书踪,可见唐人之典则”。谅哉!
李北海书以拗峭胜,而落落不涉作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人佻巧一路,此北海所谓“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也。
孙过庭《书谱》谓"古质而今妍",而自家书却是妍之分数居多,试以旭、素之质比之自见。
孙过庭草书,在唐为善宗晋法。其所书《书谱》,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沈著,婀娜愈刚健。
唐隶规模出于魏碑者十之八九,其骨力亦颇近之,大抵严整警策,是其所长。
虞永兴掠磔亦近勒努,褚河南勒努亦近掠磔,其关捩隐由篆隶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