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印研究 >> 正文
楷书作为标准与定义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3:05:07 点击:

  楷书作为标准与定义

  依卫恒《四体书势》的说法;“上谷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我们简直无法判断王次仲是作隶还是作楷,隶、楷之间的名实混淆由来已久。以隶而论,是直到唐人还将楷书指为“隶书”,这是以隶代楷;以楷而论,则指它为书体者有之,指它为“楷则”、“楷范”者亦有之。前者是专用名词,后者却可能是形容名词,颇难遵定。

  故尔后人为辨清楚,便不再跟着古人在名词中打转转。后人指楷书为“真书”、“正书”,摒弃了“楷则”之意.由是,王次仲“作八分楷法”、“以隶草作楷法”及上述的一善隶书始为楷法”云云,就不可能是指楷书(真书)而言,它是指隶书写得有法度者,如此而已。

  汉代是隶书的时代,真正的楷书应该是从魏晋开始的。钟殊《宣示表》《荐季直表》是第一代范例。相传王羲之书《乐毅论》和王献之书《洛神赋》,可看作是第二代范例。大约是到了此时,楷书在书法中才算真正自成一家格局。

  楷书在唐代是最高峰。颜、柳、欧、虞、褚,都是此中各领一代风骚的大师。不过据清代人的见解,楷书在当时并非只有一个系统;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按北方雄强南方秀润分为两个系统:北碑与南帖。CDN-wWw.2586.WAng《龙门》、《张猛龙》与智永等各成为本系统的代表书家。至唐代,由于太宗秦王羲之.于是南帖系统又演化为唐碑,此后而赵松雪、而祝允明......一直是南帖一一唐碑系统为主流,而北碑系统直到清代才得以重振风采。至康有为则有感于北碑的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于是拼命卑唐尊魏,遂使两个派系的鸿沟更趋明显。

  楷书的方正既有别于隶书的扁阔也有别于篆书的狭长。相形之下,楷书在点画线条的运用上也是最称丰富的。著名的“永字八法”以点横竖擞捺等各种不同顿挫、不同方向、不同线形的笔画以范例示讲,足以使我们对楷书的特征略知大概。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楷书在空间造型意识上最稳定,诸如“九宫”、“四面”之说.在隶书中不可能出现;在楷书中却必然被拈出.这应当被看作是楷书在空间方面的观念进化的宝贵痕迹。

  正因如此.故尔楷书一出,中国古代书法在字体演变方面渐趋停滞,很显然,以楷书所拥有的一切造型语汇,除草书之外,一般正规字体几乎被囊括在内,足以敷用。当然,它所直接导致的另一个现象则是:后世学书法者也皆从楷书始。对一个初学者而言,要培养最基础的空间观念、造型原则、基本笔划规范等等,楷书的确是一个最优秀的媒介。后世学书动辄以欧、褚、颜、柳为尚,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区别只是在于:可以把楷书入手等于唐碑入手的狭隘做法稍作修改,变成以唐碑或魏碑一一如较工稳的《张黑女》《张猛龙》等较大的共同媒介体系,这样在艺术趣味当可以更多样化一些。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