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印研究 >> 正文
沙孟海《印学史》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七章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3:05:21 点击:

  沙孟海《印学史》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七章

  文章作者:沙孟海

  吴熙载、赵之谦两家不约而同地分头发展邓派印学之后,全国学者无不抛弃旧法,竞效新体。按其实际,吴熙载纯从邓出,赵之谦兼师徽、浙两宗,不以邓派自居。我们看法,他的主要精神还是原本邓氏。黄士陵远宗邓氏,近法吴、赵,寻味其气息,倾向赵之谦为多。

  黄士陵之后,这一派的作者,要推乔曾劬造诣最卓。乔曾劬(1892-1948),字大壮,四川华阳人,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著有《波外楼诗》、《波外乐章》、《乔大壮印蜕》。他于篆刻服膺赵之谦、黄士陵,曾为黄士陵作传(见《黄牧甫印存》上集),推崇备至。他所处的时代更晚,所见出土的商周古文更多,并尽量应用到印面上来,融会变化,也自成一家面目。《印蜕》晚出,流传亦不广(图9-11)。

  第三十五章 吴俊卿(齐璜附)

  近代印学大家推吴俊卿。

  吴俊卿(1844-1927),一名俊,字昌硕,亦作仓石、仓硕、昌石,号缶庐、苦铁、破荷,浙江安吉人。他又是诗人、又是大画家。曾官江苏安东县知县,一个月就辞去。住苏州、上海卖艺为活。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

  介绍吴俊卿的印,首先要介绍他的篆书。他写篆书,于《石鼓文》功夫最深。早期临摹毕肖,后来更加熟练,从而孕育变化,出以新意。他六十五岁时自题《石鼓文》临本说:“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见钱经铭刻石本)。cdn-wwW.2586.waNG“一日有一日之境界”这句话,很耐人寻味。吸收先秦大篆的精髓,出之以自我创造的倜傥变幻的笔法和结法。领会得这种“不似之似”的作篆旨趣,才能理解到吴俊卿治印的妙处。

  吴俊卿篆刻所采取的资料方面更广。玺印而外,参用金文、陶文、封泥、汉三国篆碑、汉晋砖文。特别于《石鼓》体会最深,时常运用《石鼓》的神意来开拓篆刻的境界。他早年有一首《刻印》诗,指出“赝古之病不可药,纷纷陈(鸿寿)、邓(石如)追遗踪。”“天下几人学秦、汉,但索形似成疲癃。”又说:“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这种一空依傍敢于创新的精神,是过去印学家从未提到也不敢提到的。由于吴俊卿的气魄大,识度卓,学问好,功夫深,终于摆脱了寻行数墨的旧藩篱,创造了高浑苍劲的新风格,把六百年来的印学推向到一个新的高峰(图l-4)。

\

  吴俊卿的书、画、篆刻,在辛亥革命前后二、三十年间,真是风靡一世。日本、朝鲜人士辇金购求,多多益善。日本鉴藏家至以收藏吴俊卿作品件数多少相竞赛。近代中国艺术家扬名海外者,推吴俊卿为第一人。日本近代印坛杰出人物河井仙郎,几次到中国,倾心于吴俊卿的印章风格,加入西冷印社为社员,这也是印学界一段佳话。

  齐璜(1803-1957),字白石,一字濒生,号寄萍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湖南湘潭人,木雕工人出身。他是当代大画家,又是著名印学家。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解放初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有《借山吟馆诗草》、《三百石印斋纪事》。

  他于画学、印学,最服膺吴俊聊。曾有一首诗:“青藤(徐渭)雪个(朱耷)远凡胎,老缶暮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治印常用单刀切石,大刀阔斧,比吴俊卿更猛利,更犷悍。他曾说:“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他的作品给予印学界的影响也不小(图5-6)。

  第三十六章 近代细朱文诸名家

  印学史上一直有旖旎工致的细朱文一派。赵孟兆页、文彭所作小篆印文,或多或少还带有拙朴之气。接着汪关、林皋、胡唐、赵之谦等人,在这一方面加工加精,有所发展。还有某些不知名作家的作品,我们在善本图书或字画名迹上时常看到,如“安仪周家珍藏”、“商邱宋荦审定真迹”等印,皆属这一派。近代印学家中推徐三庚、赵时㭎、王【“礻”+“是”】三家,是这一派的代表。

  徐三庚(1826-1890),字袖海。一字辛谷,号金罍山民,亦作井罍山民,浙江上虞人。著有《金罍山民印存》。他的篆刻,白文刀法学浙派,结体学邓派,朱文则纯学邓派,朱文成就在白文之上。他与赵之谦同时,长赵之谦三岁,学问名位不及赵之谦。上面第三十四章谈到赵之谦写篆书全用邓石如法,更显得侧媚多姿。赵之谦并未将自己的篆书结法用到印文上来,徐三庚的朱文印,却与赵之谦的篆书极相似。这一体飞舞纤巧,体态甚美。或者认为太侧媚,不够端重,但印学界爱好这一体的人确实不少。日本印学家圆山真逸曾到中国,师事徐三庚,传徐三庚印法到东瀛。说明徐三庚的印法有他一定的地位(图l-3)。

  赵时㭎(1874-1916)字叔孺,一字纫苌,浙江鄞县人。著有《二弩精舍印谱》。他的篆刻,继承汪关的传统,最擅长圆朱文及朱白文小玺。他的圆朱文,端严大方,基本上用元、明以来细朱旧法,偶然也参以邓石如、赵之谦的新体。用笔光整坚挺,精到之作,往往突过前人(图4-6)。

\

  王【“礻”+“是”】(1880-1960)。原名寿祺,字维季,号福庵,浙江杭州人。西泠印社创办人之一。著有《麋研斋印存》。他毕生精力都用在印学上,亦擅长细朱文,创作甚富,茂密稳练,所作多字词句印和鉴藏印,更见本领。遗作精品的原石,今归上海博物馆保藏(图7-9)。

  关于印学体系,介绍到这里为止。庄周有言:“民食刍豢,麋鹿食荐(美草),卿蛆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见《庄子·齐物论》)。文学艺术,各人有各人的专嗜,不能等同。旧时代作家、鉴赏家,爱好各殊,往往强调“正味”,党同伐异,甚至互相轻视,互相排斥。今天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平心静气地就各时代各流派举出我们比较熟悉的若干代表作家(虽有盛名但未见全谱,或虽见全谱但对后来没有显著的影响者,只好从略),并约略介绍作品的风格如上。或有不够恰当的地方,留待日后再研究讨论。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