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印研究 >> 正文
沙孟海《印学史》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七章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3:05:23 点击:

  沙孟海《印学史》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七章

  文章作者:沙孟海

  第三十一章 西泠后四家(胡震附)

  继西冷四家而起的,有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世称“西冷后四家”。或将前四家加上二陈,称为“西冷六家”。或再加入赵、钱,合称“西冷八家”。

  陈豫钟(1762-1806),字浚仪,号秋堂,浙江钱塘人,廪生,有《求是斋集》、《求是斋印谱》。他的诗书画印,皆名隽可喜。印宗丁敬,工整秀润,谨守法度。款识常作密行细字,尤所自矜(图1-4)。

  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一字曼生,浙江钱塘人,拔贡,官淮安府同知,有《桑连理馆集》、《种榆仙馆印谱》。他自己说:“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时见天趣”。所作隶书多有创意,独步一时。刻印,在师法丁敬的基础上,运刀遒练,豪迈自如。他少陈豫钟六岁,与陈豫钟齐名,世称二陈(图5-8)。

\

  赵之琛(1781-1852),字次闲,一字献甫,浙江钱塘人,布衣,著有《补罗迦室集》、《补罗迦室印谱》。CDn-WwW.2586.waNg他是陈豫钟的高足弟子,书画并工,印学受之于陈豫钟,亦兼用陈鸿寿刀法。郭麟曾说:“秋堂贵绵密,谨于法度。曼生跌宕自喜,然未尝度越矩蠖。……次闲既服习师说,而笔意于曼生为近,天机所到,逸趣横生,故能通两家之驿,而兼有其美”(见他所撰《补罗迦室印谱序》)。嘉庆、道光年间,浙派作家以陈鸿寿、赵之琛二人最为老师。陈鸿寿作品,虽千篇一律,但还保持丁、蒋钝朴之气。赵之琛所作务求倩美,以巧取胜。平日治印最多,手迹流传不少,“燕尾鹤膝”,未免为人诟病。论者谓丁、蒋风格到他身上已少遗存。但也有人偏爱赵作,说他别有佳致。故不能一概而论(图9-12)。

  钱松(1818-1860),原名松如,字叔盖,一字耐青,号铁庐、西郭外史,浙江钱塘人,布衣,著有《铁庐印谱》(高邕藏拓的名《未虚室印赏》)。他治印功力深厚,师法丁、蒋,而浑厚朴茂,比同时诸家意境为高。吴俊卿极称赏之,认为是浙派的后劲(图13-16)。

  西泠诸家合谱,除前章谈到的四家之外,有同治六年(1887)丁丙集拓的《百石斋西泠八家印选》十二册,光绪九年(1883)傅【“木”+“式”】集拓的《西泠六家印存》六册(前四家加二陈),1925年丁仁集拓的《西泠八家印选》四册。此三种比较好,现在还可看到。

  西泠印派在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一段时期,称雄于印坛足足有一百多年。程邃去世在丁敬出生前四年,巴慰祖与黄易同岁,少于蒋仁一岁,长于奚冈二岁。丁敬死后才有西泠印派的名目,那时新安一派也正由巴慰祖起来重整旗鼓,与西泠一派分道扬镳。与此同时,安庆出了一个邓石如。他与蒋仁、巴慰祖同岁。邓石如的印法,从何震出来,既不走程邃老路,也不用丁敬新法,在印坛上是一支异军突起,互为犄角。后世称为“邓派”,或称“新徽派”(详见下章)。这一时期可说是印学界人才最盛、百花齐放的时期。三派的力量,还是浙派最雄厚。原因是“老徽派”看得熟了,不以为奇。“邓派”还只新生,羽翼未成。浙派则兴起不久,人才辈出,正是他们的全盛时期。有人认为徽派衰歇了,浙派才起来;也有人认为浙派衰歇了,邓派才出来;都是不符合事实的。

  赵之谦曾论述浙派各家作风的异同,说:“浙宗见巧莫如次闲,曼生巧七而拙三,龙泓忘拙忘巧,秋庵巧拙均,山堂则九拙而孕一巧”(见《书扬州吴让之印稿》)。这话很有分寸。西泠印派,妙处不在于巧,而在于拙,看各家包含巧拙成分的增减,便可衡量他们艺术水平的高低。赵之谦称“蒋山堂印在诸家外自辟蹊径,神至处龙泓且不如”(见同上)。各家之中,惟蒋仁最善学丁敬,黄易、奚冈次之,后四家就差了。魏锡曾曾说:“钝丁之作,熔铸秦、汉、元、明,古今一人,然无意自别于皖。黄、蒋、奚、陈曼生继起,皆意多于法,始有浙宗之目。流及次闲,偭越规矩,直自郐尔。而习次闲者末见丁谱,自谓浙宗,且以皖为诟病。无怪皖人知有陈、赵,不知其他。余常谓浙宗后起而先亡者此也”(见《吴让之印谱跋》)。徽、浙两派盛衰起伏的关系,上面已论及,魏锡曾“浙宗后起先亡”之说,还需要讨论。至于印谱传布,较之诗文著作,更多困难。赵之琛时代,人们已看不到丁敬真谱,看到陈鸿寿、赵之琛的作品,便认为是浙派的典范。徽派先后辈人才更多,经历时间更长,诸家印谱散亡更多,自不用说。魏锡曾把这点指出来,是有必要的。

  西泠八家之外,有胡震(1817-1862),字伯恐,亦作不恐,号胡鼻山人,亦称鼻山,浙江富阳人,布衣。篆刻与钱松齐名,其风格亦相近似。吴俊卿论近世印,极推重胡、钱二家。有《胡鼻山人印谱》,亦有将胡、钱二家印合编一谱者。丁、蒋等八人都是杭州府附郭仁和、钱塘两县人,胡震是富阳人,故不在西泠八家之列,这里附带一提(图17-20)。

  第三十二章 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因避嘉庆帝讳,改以石如为名,字顽伯,号古浣子、完白山人,安徽怀宁(安庆)人,布衣,著有《完白山人印谱》。

  邓石如也是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和印学家。他开始用隶书笔法写篆书,给予后世学篆者以很大方便。康有为曾说:“完白山人未出,天下以秦分(即秦篆)为不可作之书,自非好古之士,鲜或能之。完白既出以后,三尺竖僮,仅解操笔,皆能为篆”(见《广艺舟双楫·说分篇》)。他的篆刻,初学何震、梁袠。印谱中有“一日之迹”、“折芳馨以遗所思”等印,就是他早年摹刻梁袠的旧作。他在篆刻上的成功,是和他书法上的成功分不开的。他把篆书上生龙活虎千变万化的姿态运用到印章上来,这是印学家从未有过的新事。活力充沛,气象一新。特别是朱文印,光气剡剡,不可逼视,更有创造性的发展。他曾为罗聘刻过“乱插繁枝向晴昊”七字印,边款说:“两峰子画梅,琼瑶璀灿;古浣子摹篆,刚健婀娜”(《绩语堂论印汇录》提到)。“刚健婀娜”四字,是他自己所下的评语,我们认为这一评语再恰当也没有了。自从邓石如篆法印法成名以后,全国印学界靡然向风。徽派旧体,几乎少人过问了(图1-4)。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