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品鉴书印 >> 正文
书法之感悟平正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3:12:26 点击:
  我又一次在捧读孙过庭的《书谱》,关於书法的“平正”之说让我重新感悟其中的这句话:“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粗看这是勾勒了一个学书渐进的过程,即平正--险绝--平正。其实更侧重“平正”与“险绝”是一种微妙的辩证关係,“平正”做得不够,会陷入“平庸”;“险绝”做得太过,就只是“作怪”。     这种微妙的辩证关係,对於“平正”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极为重要,但种种診-因不大引起书法作者们的重视。关於书法中的“平正”论说有很多,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书论》一文中说:“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夫书者,玄妙之伎(技)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     对於初学书法的作者来讲,平正是指端正、平稳、均称、工整、平平正正的意思。这种平正带有规矩,法则之意。在这里更注重字的结构平正的特点。追求字内的间架结构的稳重,能够达到横平竖直,结体舒展大方,这也就是第一个目标--平正。入门初学,只要认真临帖,方法得当,綷-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初学的平正并不难,只是学习训练之后,缺乏生动,略显板滞。状如算子,没有意趣。洋洋数千字的宏篇巨制,结构上也只有一种势态,结字方法单一,观一字而全篇可知。cDN-wwW.2586.wang缺少险绝生动的情趣之美。     那么简单“平正”就使得书法作者难以满足,单调的平正,很难进入艺术层面的书写。书法艺术的魅力来源於丰富的变化,求得表达上複杂的需要。从对比和矛盾的冲突中去寻找一种新的平衡。“观夫悬针垂露之異,奔雷坠石之奇--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尤众星之列河汉。”(孙过庭《书谱》)这些都是描写书法“险绝”带来的美感。在抽象的形式语言里要去寻找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所以“平正”之后并开始尝试着 “险绝”的滋味。     “险绝”是“平正”之后的更高要求,“险绝”打破常规,通过结构与用笔上对比、形成结体的大小、方圆、避让、疏密,重心的挪位、轴线的偏移等等手段,用笔上的浓礬-、干湿、轻重、虚实,让字里行间的形态获得丰富的变化。这要比入门之时的“平正”难度要大,过程要长。“险绝”与“平正”比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动态的美,要让每个独立的字以及整篇形成的章法获得一种运动感。     学习“险绝”也需要有方法,必须在优秀的传统中碑帖里,找“险绝”的书写关係,有针对性练习,通过对锺繇、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米芾、黄庭坚等名家名作里细心分析线条、结构、重心、字组并作大量临习。变化结构,用笔轻重缓急,繁茂简静,倚左让右、体势连绵、疏密挪让等方面下功夫,借此增加笔下的矛盾与对比,就会使得作品的面目異彩纷呈,显出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通过对古人的大量学习,心中已积存了许多变化的姿态,笔下就有让字“险绝”的可能。到出没变幻,趣味横生,也足可卓然成家。     但是,在追“险绝”过程中,为求“险”、求“绝”、求“奇”、求“变”,或固执、孤立地用一种手段。常常过於夸张对比的度,以求得险绝的醒目艺术效果,陷入“险绝”沼泽里,然终不能臻于一流。如欧阳通、郑板桥之类。追其险绝的作品,狂躁之气也不容易避免,孔明《诫子书》里也说“淫漫不能励精,险躁不能治性”。     “平正”只成平板,“险绝”沦为狂怪。前者之失在不知求险绝,后者之失,在於缺乏扎实的平正基础。如何去掉求险绝而带来的躁气,如何体现书卷气。这对书法学习有了一个更高更难的要求,在作品中要体现出一种充满、弥漫、生动而又不失平正、雅致的精神面貌,就要在结构、章法、墨法上不断地加强学习,增强个人的学识、素养。这一阶段的“平正”与第一阶段的“平正”有着本质的区别。     王羲之的传世名帖,如《得示帖》《平安帖》《奉橘帖》《二谢帖》《丧乱帖》《孔侍中帖》《何如帖》等动静分明,以静态的结构方法衬托出其中的如行如飞的字组、符号,可以试想,如果把诸帖中的安祥、质朴元素去掉,王羲之的作品将逊色多少。     綷-过提炼后的“平正”是一种昇华。綷-过提炼后的“平正”如谦谦君子,有如綷-过大彻大悟的充满玄机、充满智慧的得道高僧。孙过庭在说明“平正”与“险绝”关係之后又补充说:“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并举王羲之为例,“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     说实话,仅在书法技术层面说从“平正”到“险绝”又回归到“平正”,他的意义不大,前面的“平正”与后面的“平正”,究竟在什么地方上有不同,从终极意义上说,书法是表达自我审美,书写自我灵性的一门艺术。感悟平正,每一位书法家都有关於平正的理解,我用我心来感悟。书法中的平正审美,深深基於中国的儒家精神的“中庸”思想。“中庸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綷-》)。书法,是以文字的点线组合抒情达意的造型艺术,她具有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她起於点划用笔,基於单字结构,成於章法佈白,美於风神气韵;既要求工於一笔之内,又要寄情於点划之间;既法度蒤-严又变化无穷。书法的灵魂及其三要素无一不承载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阴阳得中、书写的过程是一个“守中”的过程,不偏不倚谓之“中”谓之“正”,这是中国书法终归“平正”的思想根源。(王期红)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