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品鉴书印 >> 正文
王祥之和《图解汉字起源》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3:13:01 点击:

  王祥之和《图解汉字起源》

  谈起王祥之,久闻其名。我是在与朋友杨化友共同管理《墨缘书画网》后,从网站资料上逐步认识和了解王祥之的。记得那是通过2005年12月15日杨化友发布的题为《王祥之书法艺术(1)》的帖子上第一次认识了王祥之。而后又分别在2009年3月10日、5月20日、10月11日、12月15日共四次和2010年11月23日等专题介绍王祥之和他的书法艺术帖子上进一步了解和读懂王祥之的。目前,在《墨缘书画网》首页动画图片展里第一个展示的就是王祥之的十一幅书法力作。其中,还有康殷、沈鹏、欧阳中石等十二位名家对王祥之书法的评语。在网站首页的“书法展台”还用两个专栏分别介绍王祥之的书法作品。

  王祥之,字振羽,号竹堂散人。1941年3月生于河北省乐亭县。空军大校军衔。1991年2月至1997年10月担任第一任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1992年8月起担任第一届中韩书法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1991年12月至2000年12月担任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2000年12月起担任第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任北京中外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印研究院专家委员、中国剑光书画院顾问、中国书画名家网艺术顾问等职。还被三十余家书画院、书画协会、书画报刊聘为艺术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幼承庭训,九岁习书。其隶书古朴凝重、个性鲜明,大篆古意盎然,自成家风。cdn-Www.2586.wang作品入选:第五、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国际书法名家展,中日书法名家展等。艺术成就和传略载入《中国古今书法名家大辞典》等百余部大型辞书和名人典籍。近百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艺术馆及中南海等单位收藏。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均有专栏介绍。江西戈阳建有《王祥之书历代名人咏戈阳碑廊》,共刻有诗碑30块。位于广东雷州的《三字经》碑,高2.5米,长65米,被誉为“中华隶书第一碑”。出版有《王祥之书元曲精选》、隶书《历代名人咏江阴》、《王祥之插图题图选》、《王祥之隶书诗联声律》、《军营短苗》(隶书卷)、《王祥之隶书徐霞客诗》等专著。王祥之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录制的电视系列专题片《中国书法五十家》之一。其隶书被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开发入电脑字库,定名“祥隶”。

  不久前,王祥之为了感谢《墨缘书画网》为之多年的宣传,分别给杨化友和我寄来了他的力作《图解汉字起源》(2012年6月第3次印刷)一书,且在扉页亲笔题写了“崔靖先生雅正 王祥之”。收到书的第二天,我和王祥之通了电话,对其赠书表示感谢。也从内心对这位已名震华夏书家的谦恭之举平生敬意。拿着这部王祥之“穷年皓首唯创新”的心血结晶,爱不释手。从周五起到周日晚十一时,将全书浏览了一遍。该书共分“汉字的部类”、“造字五法”和“古文字的演变”三编。在“汉字的部类”中,王祥之一反前人的编排和分类,从人、人形、手、足、身、语音、衣着、器皿、房屋、乐、兵、动植物、天地、器械等按二十五种分类,用图片示例、印刷字样为首,甲骨、金文或小篆、隶书等诸体随后,并间有文字,由浅入深的介绍了每个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化过程。在第二编里,王祥之又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把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和假借五种造字法所产生的198个字,绘声绘色的一一介绍出来。在“古文字的演变”中,王祥之通过运用“分化”、“繁化”、“简化”“异化”等四种方法把三十四个常用字的演变过程娓娓道来。让人读之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一般。从眼前这本足足512页的书上,不仅继续发扬了康殷先生的“通俗”“生动活泼”和“饶有趣味”的治学精神外,而且把正确理解、记忆和书写汉字作为著述宗旨贯彻始终。我们不难体会“伏久者飞必高”这句古话的深刻含义,也深刻体会到王祥之的用心良苦。王祥之精研隶书和篆书数十年,最后他沉寂下来,坐图书馆,钻古文献,潜入甲骨文领域,上下求索,反复论证,十年磨一剑,终于感悟到先民造字的真谛,找到了一条现今通向古文字的门径,揭示了汉字演变的历程,为我们学习书法、研究书法提供了迄今为止较为完整的实用典籍。为方便读者,书末还特意安排了“音序检索表”。正如我的好友也是王祥之的爱徒周万在《一部书法家的工具书----“图解汉字起源”介绍》中所说的:这是一本好书、奇书、实用的书。《图解汉字起源》自2009年问世以来,仅短短四年不到的时间,之所以能够第三版印刷出版,我想:它的魅力所在也正在于此吧!

  说王祥之和他的《图解汉字起源》,不能不说到康殷老先生。我曾经拜读过康殷先生的《文字源流浅释》一书。康殷先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牛棚”里,耗时六、七年,寒暑不辍,寝食或忘,历尽艰辛,苦心孤诣,用蝇头小楷书写了那本至今令人难忘的达一千多字的《文字源流浅释》。此书我知之甚早,但多年来寻找无果。终于2006年生日那天,在成都送仙桥旧书摊上淘到了康殷先生这本1979年由荣宝斋出版的《文字源流浅释》,当时兴奋之状难以形容,至今历历在目。由顾颉刚先生题签的640页的这本影印手写小楷古文字工具书,成了我很多年床头枕边的伴侣。回寓所几番拜读后有感而发,在扉页上我写道:康殷老先生七年寒窗成此书,实属艰难,来之不易,我辈读之受益匪浅。康殷先生的书是按照表现人的文字、表现生产的文字、表现大自然、阶级斗争、生活和其它文字等分为六章,用浅近而直接的方法着重于字形来说明其文字产生的源流的。而王祥之则站在巨人的肩上,所著《图解汉字起源》高其一筹,图文解说其源流及演变形式也是前所未有;不仅配有甲骨和篆书;尤其难得可贵之处,是与每个字相配的隶书,自始至终采用的都是具有王祥之独特韵味的“祥隶”,无一例外。这些在康殷先生的书里是决然没有的。尽管文字源流阐述虽没有康殷先生阐述的详尽,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王祥之弥补了前人,尤其是康殷先生对文字源流研究的一些空白。康殷先生著书的出发点是针对研究文字而用,而王祥之皓首秉烛,殚精竭力,今有《图解汉字起源》问世,完完全全是为了实用。真个是来之不易。其功不可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想康殷先生九泉之下得此讯也会为之兴奋不已的。

  我是个书法爱好者,幼承庭训,钟爱书法,至今已四十余年。并为之不懈奋进和继续学习着。对古之贤达的书法经典之作和诸多的书论也有所涉猎;对当代名家之书法言论,也不失时机地予以关注。洋洋大观中,王祥之的这几句话“我习惯于反向思维,喜欢走自己的路,不喜欢千人一面的东西”;“ 要摘取王冠上的明珠,就需要付出艰辛,需要思考,需要永不停歇的攀登。”“酸甜苦辣咸,学书之路就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润我心扉,打内心里由衷的钦佩和喜欢。当“祥隶”以突破古人,又别于今人的独特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不能不让人对他多年之心血而羽化为片片书作而为之动容,现今《图解汉字起源》一书又屡屡飞入寻常百姓家时,更令人不能不为之感到十分欣慰。

  前些时拜读林岫先生的一篇题为《书法家应该是文化人》的文章,为林先生对当今书界所现不读书修行、以抄录诗词为能事等种种陋习弊端之“棒喝”而喝彩!在那篇文章里,我清楚的记得林先生引用了赵朴初老的一段话:“手艺是拐杖,学识是资粮”。“有杖行千里,无粮半步难”。“学养是人生旅途远行的必备资粮”。告诫从事书画艺术的人们,要完善人格,静养清修,耐得住寂寞,淡定地读些书,“功成”方能“化蝶”。这些话如警钟在耳,振聋发聩。王祥之为世人所提供的《图解汉字起源》,不正是王祥之多年学养的积累?《图解汉字起源》不正是我们学书人的“必备资粮”之一吗?如今王祥之“十年磨一剑”不是“化蝶”了吗?林先生说:文化不是贴金,是日积月累酝酿之后的喷发。做为一个书家,单练手技,没有长期的学识积累。是不可能期望达到“手从心妙”的。当今书坛之所以缺乏文化,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精神趣味和人格底蕴。她告诫书家,要多看些文字学和文学方面的书籍。王祥之对此不仅身体力行地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且为我们献出了他的心血结晶《图解汉字起源》,它告诉我们雅趣之所在,文化精蕴之所在。启功先生生前曾说过:书法界必须提倡“文气、正气”,才能创作出“大气”来。文气,就是多读书,丰厚学养; 正气就是扶正祛邪。要做一个书家,除了必备的笔墨功夫外,“读书功”和“学生功”是必不可少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字功”。书法是一门国艺,是一门需要付出毕生心血和精力去惨淡经营的学问。我很佩服林岫先生说的:书法艺术之成,是文化炼狱。是终生都做不完的文化修业!一个书家,笔墨之下无文气、无正气;何来大气!整个书法界,倘若缺少文气、缺少正气;那呈现出的将是一个可悲的、可怕的、死气沉沉的、毫无生气的书坛!此情此景,我辈不愿看到,我们的后人更不愿看到!

  今天读王祥之的《图解汉字起源》,它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功方面的学养积累,提供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那一点文字学知识,而是字里洋溢着的那一股浩然正气,行间蕴含着的那缕缕文气;整部《图解汉字起源》弥漫和散发着的是一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正气精神!相信它会激励我;也会激励那些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勤学多悟的学子们去继续不断攀登和摘取那金光闪闪的“书法艺术王冠上的一颗又一颗的明珠”!相信在王祥之的这一行动的示范和鼓舞下,我国的书界将会出现一个书家纷纷“激活知、识、思、变”;人人争求“博学广储”,继往开来的攀升局面!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