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品鉴书印 >> 正文
楹联匾额里的“错字艺术”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3:13:40 点击:

楹联匾额里的“错字艺术”
 \
  

古徽州西递村落徽商家里的一副错字联,曾被朱镕基总理定为西递第一联,联文:“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见图)然而,在字面上:上联的“快”上少了一竖,“辛”字上则多加一横,意为少一些快乐,多一份辛劳;下联的“多”字少了一点,“亏”字多添了一点,寓意“多一份辛苦,多一份收获,多吃一点小亏,可赚大便宜”,告诫后人做人要勤奋、要厚道,细细品味真是字字如金。

像这样在楹联和题匾时多一笔、少一笔的情况很多。比如济南“大明湖”碑的“明”字,写的是“目月”之“明”,这多出的一笔,恰在表明:大明湖就如济南的眼睛。杜甫有“济南名士多”的诗句,故历下亭的“名士轩”题匾时,书写者在“名”上多加了一点,“士”上多加了两点,意在期望济南的“名士”多一点,再多一点。Cdn-WWw.2586.wANg

广为人知的山东曲阜孔府的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意为“富贵无头”;下联的“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则表示“文章通天”。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

其实,这些多一笔、少一笔的“错别字”,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文化现象;是有寓意蕴含其中的,透过这“多一笔,少一笔”,我们看到的是“错”字背后人们的良苦用心! (孟祥海)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