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回眸:北京小剧场话剧发展迅猛 成为都市新时尚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8:36 点击:
  小剧场戏剧己成为首都文化生活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很高的上座率,引领都市文化白领阶层的文化消费方向,市场潜力巨大;它以丰富的表演形式,吸引着广大的都市青年;它以紧贴时代生活的题材,解读、反映当代都市青年人的喜怒忧愁;它以较时尚与流行的语言,与都市青年进行着无障碍的沟通。剧场里充满了放松心情的欢笑。看小剧场戏剧日趋成为北京广大文化白领阶层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者成为一种都市时尚。小剧场戏剧风格多样,标志着当代中国戏剧的兴起,引领着当代中国戏剧发展的潮流,受到了戏剧界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市的小剧场戏剧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着重于对戏剧美学、戏剧艺术上的探索和戏剧市场的开拓,而不是意识形态上的反叛。中国小剧场戏剧是伴随我国改革开发,为振兴中国戏剧而出现并发展起来的。表现为戏剧观念和表现手法上的大胆革新和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上的相对谨慎。而不是像西方国家或地区的小剧场戏剧那样,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反叛者出现的。     二是实验性、非实验性和商业性戏剧出现融合,典型的实验性话剧己不多见。北京的小剧场戏剧走了一条与西方小剧场戏剧发展不同的路,并没有形成西方实验戏剧反主流、反传统、反社会、反商业化的传统,反而是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着眼戏剧的繁荣,出现与西方完全相反的商业化运作。     三是现实主义的非典型实验戏剧和商业性戏剧占主导地位,对北京的戏剧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北京小剧场演出总量为249台,2142场,占全市总演出台数的16.16%,超过大型演唱会,仅次于大中型剧场排第二。CDN-Www.2586.wANG其演出具有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贴近现实,融合发展、培养人才、表现力强,企业化管理,商业化运作等特点。如青春剧系列、白领办公室系列、怀旧系列等。内容紧贴时代发展,关注当前热点,用较时尚的语言,描述年轻人及广大观众心里最关切的问题,因此引起强烈共鸣,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比如,孟京辉小剧场话剧己成为北京的戏剧名片,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有时一票难求;国话先锋剧场坚持“时尚、先锋、经典”的格调。在观众中形成“想看当代时尚先锋戏剧、想看国际先锋戏剧,就要到国话先锋剧场”的观念;蓬蒿剧场致力于戏剧艺术美学的探索,积极打造公益性的戏剧艺术交流平台,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艺术交流场所。创办了“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戏逍堂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戏剧院线一一戏逍堂巨像当代艺术院线,实现专业化创作、工厂化生产、院线性演出,积极开拓了戏剧的演出市场;朝阳九剧场利用区域优势,与各国驻华使馆建立了艺术合作关系,先后与法国、日本、英国文化中心及德国歌德学院合作举办了戏剧节季演出;与多个国家的国际艺术节建立合作关系;先后开办过以色列、英国、德国等国际艺术家的工作坊;  目前己发展成为北京小剧场中最重要的戏剧演出集群;雷子乐着眼为都市白领阶层解压,让都市青年在剧场充满放松心情的欢笑,培养了一批观众;繁星戏剧村“场制合一”,努力推出原创,生产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当前北京小剧场经营者还改变了国际关于小剧场戏剧的运作理念,积极地进行资本运作、资源整合、股份改造,商业化运作,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积极拓展戏剧市场。注重市场调研、创作和产品营销结合,定向制作、企业委托、命题作品。适应市场需求,逐步形成创作工厂化、营销院线化。如位于朝阳区的枫蓝剧场,根据周边都市年轻白领集中的特点,制作了针对80后的、如何处理婚恋问题的《十二星座》系列剧;北京某房地产公司委托繁星戏剧村制作的小话剧《切单》,体现企业教育内部员工在经济危机面前,如何做到团结、敬业、和谐、金钱不能代替亲情,组织员工观看,效果很好。团中央和文明办委托戏逍堂定制的小话剧《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反映也不错。各剧场积极举办各类戏剧节、演出季等集中展演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首都演出市场。2011年,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于2011年6月22日一一 8月底举办的全国戏剧文化奖·首届小剧场优秀戏剧展演季中共有思想性、艺术性、探索性、实验性和市场性的36台小剧场戏剧剧目,分别在北京东城区风尚剧场、国话先锋剧场、文联小剧场等剧场连续演出120多场,是优秀小剧场戏剧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一次集中亮相。2011年9月5日一一9月25日由市文联、团市委主办、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承办的国际青戏节,上演了国内外有影响的戏剧58部。2011年5月10一一7月12日,  由东城区相关部门主办,蓬蒿剧场执行承办的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邀展优秀剧目19部,  己连续两届,成为东城以至北京一张有影响力的艺术名片。另外,还有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系列;2011北京东宫影剧院开幕演出季;怪咖O戏剧梦想一一2011至乐汇舞台作品展;风马牛戏剧节;“岁月添香”2011年正乙祠古戏楼贺岁演出季;2011北京喜剧艺术节等等。这些盛开在首都演出市场的艺术之花,是广大戏剧工作者用心血与汗水精心浇灌的结果,繁荣了首都的文艺舞台,丰富了首都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广大观众与媒体的称颂。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北京小剧场戏剧的发展,并不完全是随着国家经济和文化的总体发展而自然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我国戏剧市场处于低谷阶段…肩负“培养观众,培养市场”的特殊使命出现的。也就是说,国外的小剧场戏剧是反对戏剧商业化而出现的,而北京的小剧场戏剧是为了解决戏剧的观众不再流失、戏剧市场急剧萎缩的当务之急出现的。表现了北京戏剧人在危机中,艰难地探寻当代戏剧出路的意图,是戏剧留住观众的一种真诚的努力,是一种试图以戏剧的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来进行演出,  以挽回戏剧颓势的积极行为,是戏剧界的群体自救。这样一种基本意识一直延续到今天,为我国戏剧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但是受戏剧商业化的影响,北京小剧场戏剧去年一度存在低质低俗、随意恶搞、戏说历史、调侃时政、逃避监管、盲目引进的问题。为此,在市委宣传部领导下,北京市文化局今年以来着眼于进一步推动小剧场演出健康发展,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做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管理规定。制定了《北京市文化局关于加强舞台剧节目审查及演出监管工作的意见》,细化了舞台剧节目·审查标准及演出监管工作要求,同时印发了《北京市小型营业性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管理规定汇编》。     二、全面暗访巡查,开展小剧场话剧集中整治。对全市目前在演的小剧场和剧节目,全覆盖地全面进行暗访审看。做到查一家,约谈一家,整改一家。对发现的问题,  以书面形式向属地文委、演出场所和演出单位进行通报,整改后经属地文化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演出。坚决做到“零容忍”。从今年3月份开始,分四个阶段开展小剧场话剧集中整治。召集所有小剧场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经营负责人,及从事小剧场话剧演出活动的演出机构定期召开会议,针对场所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对上演的剧目逐一分析,具体指出演出剧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经营管理应遵循的标准和要求。今年以来先后有《我是月亮》十几场演出停演整改。
    三、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宣传了“国话先锋”、“人艺实验剧场”、“枫蓝国际小剧场”等小剧场经营单位和演出的剧节目,挖掘其创作宗旨、艺术导向及创作过程,并通过媒体进行连续性宣传报道,向社会宣传典型,加强导向管理。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
    四、组建小剧场戏剧监审员队伍,增强监管力度。组成一支年轻的机关干部和在校大学生60人组成的小剧场演出剧目监审员队伍。形成长效机制,及时掌握首都小剧场戏剧发展趋势和新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五、鼓励扶持精品创作。落实已修订的《关于推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繁荣首都文艺舞台的扶持奖励办法》,在创作扶持奖励资金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创作生产原创的、当代的、北京的优秀小剧场剧目。启动了优秀剧目鼓励扶植奖。鼓励扶持小剧场和艺术团体创作并演出弘扬社会主旋律、践行北京精神、反映时代风尚、歌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优秀剧节目。对符合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社会反映好的作品,给予每部剧节目5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扶持资金。切实引导小剧场戏剧树立正确的创作导向。     六、加强审批把关。各区县文委审批部门,严格遵守《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落实《北京市小型营业性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管理规定》严格做好演出的前置审批工作,关口前移,强化导向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把问题控制在苗头阶段。     七、组织培训。今年三月,在文化干部管理学院举办了由各区县文委主任、审批监管、执法人员以及小剧场经营负责人参加的培训班。学习贯彻上级领导有关北京市小剧场戏剧创作与演出管理的指示精神;营业性演出相关法规;北京市小剧场管理规定等内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小剧场戏剧健康发展。九月下旬准备组织小剧场戏剧编创导经营管理人员代表赴井冈山学习培训。     九、组织“北京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活动。2012年4月16日一5月30日由市文化局主办了“首届北京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在参选的60部作品中,经专家评选出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小剧场剧目21台演出了42场。其中原创作品占85%,民营机构作品17台。对所有参演剧目给予每部5万元的扶持,对其中获得作品奖励10万元,发挥导向性作用。同时组织“人民的舞台”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优秀剧目展演和“六一”儿童节未成年人教育“春苗行动”优秀少儿题材剧(节)目展演。     十、为小剧场业态健康发展做好服务。通过调研,准备选择一定数量的弘扬主旋律、在行业内具有示范作用的优秀小剧场经营单位,为其设施改造提供经费支持,提高演出的设施条件。同时为小剧场和民营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员、编剧、导演、作曲、演奏等主创人员评聘职称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抓繁荣、抓管理、抓服务”,完善演出市场管理,较好的扭转了受商业化负面影响带来的低质低俗等小剧场戏剧思想、艺术质量下滑的趋势。经过文化行政部门、小剧场和演出团体的共同努力,  目前我市小剧场演出情况有了明显好转,行业自律意识不断增强,演出中的低俗内容明显减少,并涌现出了《卤煮》、  《在变老之前远去》等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原创剧目。     与此同时,北京抓住了中国小剧场戏剧30周年的契机,艺术生产创作和演出市场空前繁荣,“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南锣鼓巷戏剧节”等具有代表性的小剧场戏剧集中展演活动也成为了北京乃至全国演出市场的盛世。以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为例,本届报名剧目多达63部,来自全世界15个国家及地区。经过筛选,18部国外剧目、5部港台剧目及30部内地剧目将在戏剧节期间上演;加上近20个剧本朗读作品以及创新单元,公众可观看及参与的作品将达80多部。这也是“青戏节”举办5年以来,参演剧目数量最多的一届,远超往届。再加上本届青戏节主打低票价和鼓励本土原创剧目,堪称戏剧观众的“饕餮盛宴”。其中东城区以戏剧演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扶持对象,今年155 9月共上演小剧场剧目230台、1829场,观众43.4万人次,票房收入1457.8万元。 2012年1月至9月,我市24家小剧场共上演剧目354台、3327场。其中,涉外及涉港澳台剧  33台、101场,内地剧目321台、3226场。内地剧目中原创剧目比例较大。与2011年1月至9月,我市小剧场共i演剧目1 60台、1264场相比,同期分别增长121%和163%。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