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进入斯特林堡的梦境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8:38 点击:
  在出版于20世纪初期的《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将人类做梦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愿望的达成”,而且,越是隐晦不清的梦,越是表达了人类心中的愿望。他写道,“当我自己在对病人做梦的解析时,如果他们告诉我他的梦太荒唐、太无聊、不值一提,我自己一定会怀疑其中必有隐情。”      基本上,弗洛伊德对于求诸自己释梦的病人,总是能够对他给出的解释自圆其说。一个梦见“孩子死在衣橱”这个场景的妇人愣是给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并且联想丰富的弗洛伊德先生破解出梦的意义——原来这名女士与另一名有妇之夫有奸情。弗氏如何作出这个推论,对此本文先按下不表,我感兴趣的是,假如说大致同时代的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求助于弗洛伊德,那么他对于戏剧家的梦境,将会做一番如何的解读。      幸好,这两个人当初并没有机会碰面,否则斯特林堡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一出梦的戏剧》可能就没法上演了。大胆地设想一下,弗洛伊德给斯特林堡开出的诊断很可能是这样:斯特林堡先生,由于您最近烦心事颇多,身心俱疲,再加上刚刚与第三任妻子哈蕾特·博丝离异,我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您这出戏剧,准确地说是梦境,只不过反映出了您在婚姻和个人事业幻灭后产生的一种挫败感。      听闻此言,恐怕任何剧院都不会让斯特林堡的这出戏有登台的可能。实际上,即使没有弗洛伊德先生的“帮倒忙”,此剧的上演也非一帆风顺。cDN-wWw.2586.WaNg根据英国人斯泰恩的记载,《一出梦的戏剧》早在1901年就已杀青,而直到1907年才有人试图把它搬上舞台,但也只演了12场而已。在当时流行“现实主义”戏剧的欧洲,这种不知所云的梦境剧被认为是无法上演的。直到1935至1955年之间,《一出梦的戏剧》才有了5次比较重要的演出。此时,人们才“真正体味到了艺术上可说成功的演出的味儿”。到1970年,著名的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在瑞典皇家剧院一个小剧场里的演出,终于使它“重获新生”。      这部距今百年、如今正在参演北京青年戏剧节的神秘戏剧,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说起来也很简单:天神的女儿不顾父亲的忠告来到人间见证希望与美好,她在自己并不长的“陷落人间”的经历中,遇见了数十个形形色色的人间面孔,但是每一次得到的结论永远都是“人真可怜”。在经历了“贫困”、“残忍”、“平庸”这些人类不得不经受的苦难之后,天神的女儿终于明白了人间的不公与痛苦是多么的旷日持久,她开始害怕自己真的成为一个人,并感到整个人类都是值得怜悯的……      成名颇早的斯特林堡在大学时期开始写戏剧。1870年,反映冰岛神话时期父女二人在宗教信仰上发生冲突的剧本《被放逐者》得到国王卡尔十五世的赞赏,并因此受召获赏。此后,斯特林堡声名鹊起,野心也随之疯长。然而,不幸却很快降临,后来他的剧作一再遭受挫折,名著《奥洛夫老师》拖了9年才被搬上舞台。而其剧作的上演通常只能换回几克朗版税。1890年《奥洛夫老师》上演收入最多,得到936克朗版税,但也只够支付迫在眉睫的债务与几个星期家庭生活的日常费用。在晚年的时候,潦倒的他甚至差点被人当做疯子囚禁起来。      有着这样的人生经历,也不难想象斯特林堡会在这部戏中借由女神之口发出“人真可怜”的感叹,这是因陀罗的女儿在整个剧中一再重复的话。在误入凡间的神族看来,“这个世界是疯人院、是妓院、是停尸场。”每个人都浑浑噩噩,每个人都找不到出路。在剧中,人物情感的交流总是支离破碎、声音低沉、表达不清晰,不连贯的意义和公然无言的倾向被得到了大胆的发展。这也是斯特林堡的世界观:世界只是一个隐喻,背后的意义只有痛苦。      当然,这话在如今的我们听来似乎只剩下矫情。虽然它彻头彻尾可以说是剧作家“心灵”的现实主义,此剧在西方也早就是一出“正剧”。但怎奈剧作传达的主题在中国显得太阴暗,实在主流不起来,如今也只适合在首都的一家实验剧场上演。(孙骁骥)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