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话剧《恋爱的犀牛》为何出场1000次 好作品太少了?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8:43 点击:
  1958年首演的《茶馆》演了600多场用了50多年,而《恋爱的犀牛》演了1000场竟只用了13年。是“犀牛”成就了市场,还是市场成就了“犀牛”?是我们太钟爱这部作品了,还是好作品太少了?     竖起大拇指,必须的     话剧《恋爱的犀牛》演满1000场。你应该庆幸你正在见证历史,正在成为话剧这个当下并不热门的艺术门类标志性事件的一部分。你在排队抢票时必然会交流到这样的话题:1958年首演的《茶馆》演了600多场用了50多年,而“犀牛”演了1000场竟只用了13年。     如果话剧对你来说只是可有可无的娱乐,那么你即使不知道《喜剧的忧伤》《窝头会馆》,不知道林兆华、蓝天野,也可能听说过《恋爱的犀牛》或者孟京辉。如果你热爱话剧,你可能已经腻味了你身边的朋友不时随口转一转的台词:“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如果大学时你就染指话剧,那么好吧,除了台词你可能倒背如流,你还有了一尊叫孟京辉或者廖一梅的偶像。每次“犀牛”复排,票都是稀缺品,几百人在一个剧场里为一场不得的纠结爱情撕心裂肺,他们基本都愿意发自内心地跟你说看这个戏其实是喜欢或是跟风,或者是为了纪念曾经一同看戏的旧爱。     1000场,《恋爱的犀牛》留下了太多。13年,跟她在一起的吴越、郝蕾、郭涛、段奕宏等,各有所成;如今伴随千场,他们回来了,噱头与回忆同在,票房与关注度齐飞。cDn-wWW.2586.WanG而最欣喜,当然是导演孟京辉眼中那个“直接而坦率、性感又感性”的郝蕾来主演明明。她是最“柠檬味的明明”,当她唱起《氧气》,你真的可以大声在心里念声我爱你,然后用台词来对这场关于一部戏的爱情做个眼泪横流的了结:“你永远不知道,你是我盼望已久的晴天……”     “犀牛”有它摇曳多彩的资本。它让无数人因此爱上话剧,它见证了无数人的感情起伏,它让无数人对“情怀”这个之前本来只能在家国故事中流露的词儿有了新的延伸。重要的是,1000场在话剧界出现的意义多于剧作本身,作为小剧场的标杆性话剧,它长得多美,跟这个养育它打扮它的环境息息相关。     当然,《恋爱的犀牛》也不过就是一个话剧,而已。然而它对于这个市场,更多是一个梦,一个有目标的实实在在的梦。场次多,就是好剧的证明,跟票房高就是好电影一样,都是无法言说的悖论。“犀牛”有缺点,并不完美,但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它迎来1000场演出!你可以交口称赞,也可以视而不见,但请对“1000场”,竖起大拇指。这是真的。(剧评人 阿顺)     千场背后的贫乏,冷冷地     13年的时间,一部话剧上演了一千场,这看上去真的是戏剧界的一件大事。从1999年夏天的小剧场版本,到如今保利剧院大剧场的演出,《恋爱的犀牛》无可争议的是每一个文艺青年都依赖的一部作品。如果说第一场演出,孟京辉收获了意外,那么今天的千场,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规划中的自然现象。从前的《恋爱的犀牛》是观众渴望释放的情感依赖,而在今天,《恋爱的犀牛》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业品牌。在这千场演出的背后,投射出来的或许正是话剧市场的饥渴状态。     必须承认《恋爱的犀牛》走到今天具备了一些传奇性,它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也可以被写进当代戏剧史,但这些都不足以证明《恋爱的犀牛》就真的是一部经典作品了。我们对这部戏的依赖性,早已经抹去了探讨戏剧本身的理由。对观众来说,这其实是一件比较可悲的事情,13年的时间里,话剧市场经历过几次风潮,可年轻人的情感可以依赖的戏剧作品好像只是一部《恋爱的犀牛》。事实上,促使《恋爱的犀牛》成为品牌的,不是“商业奇才”孟京辉,恰好是观众自己。     文艺青年们渴望标榜自己的文艺生活,渴望与众不同地出现在马路上,但又不想违逆真的潮流,于是当夜走出保利剧院的这些年轻人,身上多少都被贴上了标签。我们再看这部戏,交杂了太多的社交因素和泛滥的情感。我们乐此不疲地过度消费这个符号,难道不正是市场形态过于单一的表现吗?     只要不至于厌恶这部戏的人,走进千场演出的现场,肯定还是会被这种温馨的如“老友会”的气氛所感动。《恋爱的犀牛》仿佛承担起了某种怀旧的功能,此时此刻它像是一种集合体,满足了所有在场观众的需要。而怀旧,却是老态龙钟的另一种解释。实验戏剧是孟京辉的四字成语,随着谢幕渐渐走远,我们谈论实验戏剧的时候,难免会让一些人心生不满,流露出鄙夷之情,仿佛戏剧不应该被贴上标签。可是13年前的夏天,我们走进剧场,为的恰好就是这么一个标签。如今,我们在《恋爱的犀牛》看到的是奢侈和华丽,却没有看到原有的实验精神。我们似乎在这种商业氛围中早已经忘了,多年前触动彼此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所为之激动的,其实是市场的贫乏。     年轻的精神得不到慰藉,可我们仍旧需要戏剧,于是我们就找到了《恋爱的犀牛》,我们看着它演出了一千场,未来是两千场甚至三千场,这不是奥运会的纪录,这是一种可怕的征兆,这意味着还是没有新的戏剧到来。市场没有满足观众,戏剧更加没有满足市场,它们不思进取。我们的时代必须出现新的戏剧,那才是年轻人的精神凭证。(王沐 编剧)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