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鸟笼子”走俏舞台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8:46 点击:
  评家:吕彦妮     看点:“鸟笼子”成了最近舞台上出现得最频繁的道具。     动笔写这篇剧评,由头是很有趣的,因为,鸟笼子。     一个月内看了三部话剧,按先后次序排列,分别是国家话剧院排演的中文版《理查三世》、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的话剧《钢的琴》,独立戏剧人罗巍挑班演出的《朱丽小姐》。     这三部戏里,有两部是国内戏剧人改编排演国外戏剧名作(简直是“名作里的名作”了),还有一部是根据之前名噪一时的小成本制作同名电影改编。三个作品从时间跨度上讲,最多相隔了600年……结果,我居然都在舞台上看到了同样一个道具:鸟笼子。以至于,当《朱丽小姐》演到后半程,朱丽换上便装拎着鸟笼子从观众席里跑上舞台的时候,我忍不住扑哧一下儿乐出来了。如果当时有影响演员的发挥,我在此郑重道歉!真的不是我对表演者不尊重,或者说对排演有什么嘲讽之心,实在是,回回进剧场都能看见鸟笼子,这事儿挺神的!关键,鸟笼子都罩着特别“人艺范儿”的蓝罩布,规格尺寸都相差无几;可这几个戏,明明从主题和风格上,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回来以后,我格物致知,仔细学习了一下这三个戏的创作背景。     《理查三世》,作者莎士比亚先生,写于1592年,当时他28岁,一心想当剧作家,于是吭哧吭哧营造了这个鸿篇巨制的皇室仇杀血案。cdN-WWW.2586.wANg     《钢的琴》,原电影剧本由导演张猛撰写,话剧版本编剧喻荣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室主任。不过依我之见,他对舞台版本的改写着墨不多,故事构架、行进节奏和台词编排,和电影几无二致。     《朱丽小姐》,作者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写于1888年,之后成为了有戏剧原始冲动和爱啃硬骨头的戏剧人最爱挑战的作品之一。因为,对人性(男人女人都算上)的演绎和剖析,好复杂。     接下来,该说说鸟笼子了。     《理查三世》的鸟笼子,出现在一场主戏和主戏之间的串场里。明明前面刚刚完成一场残忍的屠杀(宫廷斗争),阴森恐怖的音乐刚刚过去,两个穿着布衣的市民在逛大街的时候就遇上了,其中一位就拿着鸟笼子晃,另一位见着他就说:“吃了吗您哪!”这时,全场观众瞬间齐齐欢笑,英国肃杀悲剧一秒变闲散北京大爷。     《钢的琴》的鸟笼子就正常多了,这是主演陈桂林的老爸的道具,每每出场必携带上场,对创造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形象,起了最基本的辅佐效果。     《朱丽小姐》的鸟笼子,前文已经提到少许出场背景,最后一场,朱丽小姐决心和已经发生过关系的男仆恋人私奔。她踏着潮牌儿球鞋,背着LV大贵包,手里就拎着鸟笼子,声称必须带着自己最心爱的小黄鸟一起走……说句扫兴的话,在当时满台那一派油画一样的优雅舞美映衬下,这个鸟笼子,显得有点儿太“实”了。     一个鸟笼子能够告诉我们的事情,貌似太少了,也或许可以更多。相比于早年间《茶馆》里那一排排讲究高挂的鸟笼子,比照主人的性情和个人魅力,当下的这几个,就有点儿欠戏了吧。     看戏,看到如今,到底是越看越多,还是越看越少?这是我近来常常在思考的问题。这些年来大批涌出的戏剧人,到底是越来越聪明了,还是越来越笨了,也是我想不出正确答案的事情。我只知道,舞台上的手段越来越多,戏却越来越少。明明该让人战栗恐惧的,最后都能以欢乐的平庸收场,观众尴尬地鼓掌致谢,演员下台后等待微博上华丽丽的溢美之词。     没人在意鸟笼子的想法,却人人都愿意用它。     就在我准备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好心的朋友提醒我,快去看看年轻导演王翀的新浪潮戏剧《雷雨2.0》吧,里边儿也有鸟笼子!这个周游了大半个地球的小伙子这次用全新的视频和现场演出重奏手法重新演绎了曹禺先生的《雷雨》。     至此,我只能低头认:好吧,鸟笼子是民族的,鸟笼子是世界的。鸟笼子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最终还是他们的。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