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音乐剧,期待“天使”降临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9:22 点击:
  这是一个经常被引用的关于音乐剧的商业“神话”。1981年,麦金托什与韦伯共同创作音乐剧《猫》,但最开始制作时,囊中羞涩的他们找了125个投资人才凑齐了制作费用。随后的20多年,《猫》成为有史以来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共带来了200亿美元的市场收益。直到现在,他们还每周定期给那125个投资人寄支票。     而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猫》中文版制作人、亚洲联创总经理田元则讲述了另一个不大为人所知的 “渊源”。我们如今熟知的“天使投资”一词源于纽约百老汇。19世纪20年代,在歌剧上演之前,纽约一些百老汇歌剧的组织者往往需要一些资金来支付演出前的一些开销。但是考虑到演出的风险,传统的银行往往不愿提供贷款。这些百老汇歌剧的组织者于是转而向一些富商或富有的医生、律师等人士寻求资助。这些富人出于对文化艺术或者文艺人士的支持,会给予条件较为宽松的贷款,并且极少会介入资金的使用管理。百老汇把这些出手相助的富人形容为“天使”一般的投资人,是他们使美好理想变为现实。后来,渐渐地,天使投资被引申为一种对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企业的早期投资。     “只有艺术家会用天使来形容投资人。”田元说,也正是因为有了最初的天使投资,音乐剧的商业基因才被挖掘了出来。“为什么麦金托什与韦伯靠音乐剧也能成为亿万富翁,就是因为投资音乐剧回报巨大。”田元在对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等西方音乐剧市场进行深入考察后发现,在欧美,音乐剧已经与房市和股市一样被当作金融产品来对待,投资者非常清楚,好的音乐剧作品是值得投资的。cDN-WwW.2586.wAnG反观国内,音乐剧领域的融资还举步维艰,更多的资本对新兴的音乐剧产业还处于观望状态。     作为开耕国内音乐剧产业的“第一人”,亚洲联创在致力音乐剧本土化的同时,也在酝酿搭建一个大的融资平台,让愿意投资音乐剧的资金能够有一个顺畅的投资渠道。“钱怎么进来?必须要制定一些规范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则。”当然,田元也坦言,“国内的音乐剧产业绝对不是一家公司能做起来的,我们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包括政策制定者、教育机构、票务公司等等,大家一起联动,创造合力。”举例来说,政策的制定是能够助力产业发展的,在国外,大家都乐意把音乐剧当成一个投资品种,是因为投资音乐剧能获得一定的税收优惠。“我们希望看到国内也给予文化产业这样的投资优惠,我们也在为此努力。”     田元最后表示,百老汇不是一天建成,中国的音乐剧产业化之路刚刚起步,如何在借鉴国外成熟模式的基础上摸索出中国自己的商业化之路,是一道必答的难题。(记者 陆绮雯)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