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打量香港话剧团:另一种旗舰 另一个参照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9:54 点击:

《有饭自然香》剧照     如果单从拨款数字进行比较,香港话剧团和内地许多剧院团相比,都会显得囊中羞涩。这个始建于1977年,香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剧团,每年只能得到来自港府康文署不到3000万港币的资助,这大概占到其总支出的约三分之一左右。其它支出,则需依靠票房和其他公司及私人捐助来平衡。     不过,若以每年的演出量和剧目数量来比较,香港话剧团绝对可进国内前三甲,这个只有17个演员的剧团,每年上演剧目几乎在15至20个,每年的演出场次可达四五百场,不少资深演员,一年当中大概有300多天都在演出与排练。     所以,如果按剧团单个演员的“表演生产率”来算,香港话剧团绝对可以傲视内地同侪。而且香港话剧团还有一绝——他们有钱排戏,有钱找好的导演、编剧和“借”演员,但是没有钱买公车。每次各种公务活动,我们这些赴港的代表,都是行政总监陈建彬或制作人梁子麒亲自私车接送。基本只有公家占私人便宜的时候,看不到他们占过剧团半点便宜。     在内地仿佛不请大腕儿明星排戏、不大把花钱就搞不出艺术作品的当下,香港话剧团实在是极具参照性的,可以用来攻内地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这盘难下的棋。从香港话剧团身上,至少可以取到三条真经:一是把钱都花在创作上,二是充分市场化,三是承担培育市场和观众的职能。CDN-WwW.2586.WAnG     把钱花在刀刃上     香港话剧团在剧目的创作上,非常注重多元化与原创性。每年都要推出多部不同题材的作品,其中又以原创性剧目居多。为了保障创作的顺利进行,香港话剧团通常会提前一年或一年半左右,就开始规划新的创作,搭配演员,寻找外部合作者。由于剧团驻团导演和演员的数量都不多,所以香港话剧团会在本港及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合作者。     如曾来北京、上海演出的《新倾城之恋》,就是用的内地编剧喻荣军的剧本。无论是何冀平这样的著名剧作家,还是一些初出茅庐的新手,只要本子好,其作品都有可能被香港话剧团搬上舞台。一些影视界的演员或离开香港话剧团多年的演员,也常常会应邀回来演戏,像卢燕、曾江、苏玉华等,都是香港话剧团舞台的座上客。通过这种扩大“外延”的合作方式,剧团避免在“养人”这件事上花钱,而是集中把钱用到剧目的创作和排演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金投入的产出率。     市场化不等于商业化 
    香港话剧团大部分剧目,演出场次都会在20场以上。绝少内地那种大制作、大排场,演个两三场,给领导看看、拿个奖之后就刀枪入库的浪费之举。他们的戏,都是为普通观众而排的,在长期积累的观众和会员基础之上,香港话剧团的剧目基本上座率都能达到70%至80%。一些观众喜欢的剧目,则会经常翻演。像《圣诞奇幻夜》这部寓教于乐的音乐剧,每年圣诞前后,都会演上近一个月的时间。既满足市场和观众的需求,也大大摊低了一部戏的制作成本。
     虽然有良好的观众基础,但香港话剧团在剧目的营销和宣传方面,却不敢马虎。香港是一个商业竞争非常激烈的地方,各种宣传的成本也很高。但香港话剧团会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外传递自身的演出信息,针对会员和关注人群的电子邮件,不同演出场所内的宣传单页,都是最基本的手段。     遇到有重要的剧目推出时,香港话剧团也会通过各种商业合作的方式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场所进行宣传。像今年香港话剧团建团25周年的大戏《有饭自然香》,就得到了来自松下电器和一些其它企业的赞助。在上演该剧的香港大会堂里,结合剧情线索,有一个关于电饭煲的展览,从最初的款式,到巨型电饭煲和最新的自动款,观众可以重温过去,也可以思考当代文明与科技的发展是如何让妇女从家务中被解放出来的。     虽然和其它剧团一样努力地适应着市场化的竞争,但香港话剧团却是一个非营利企业,在剧目的排演上,也从来不“唯利是图”。无论有没有明星参演,票价大都在100-300港币之间。从普通香港人的收入与支出水准来看,这个价格绝对是平易近人的。而与内地一些国有剧院团动辄推出一些高票价的明星戏相比,香港话剧团十数年如一日的“稳定价格”,又显示出他们的厚道与诚恳。     培育市场,推动戏剧创作     香港话剧团在自身努力的同时,没有“一家独大”的霸气和专横。除了在剧目创作过程中不断提携新人之外,他们亦花大力气拓展观众,培育市场。像校园巡回演出、各种讲座和戏剧交流活动等,都旨在激起新生代观众对于剧场的兴趣,令他们增进对剧场的了解与情感,以便更多走进剧场。这种“一家种、百家收”的公益行为,对香港整体的戏剧环境大有裨益。     无论是在和香港话剧团前任艺术总监毛俊辉还是跟现任艺术总监陈敢权交流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于香港年轻一辈创作者的期待与热忱。毛俊辉在卸任之后,放弃诸多商业剧目的机会,展开了自己的“毛俊辉戏剧计划”,专门针对有潜力但经验不足的创作者进行“友导”工作,即运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一些年轻导演和编剧创作剧目。像前年来上海、北京和深圳演出并获得巨大反响的跨界创作《情话紫钗》,就是由电影《无间道》的编剧麦兆辉、庄文强在他的指导之下新创作的舞台剧剧本。陈敢权除了自身是一位高产的导演及编剧之外,也相当注意团结香港的新人,今年香港话剧团的35周年研讨会上,就请了大量香港的青年导演、编剧和演员一起座谈,共同探讨香港戏剧生态以及存在的问题。     “旗舰”之所以成为旗舰,并非单单是因为它的庞大,更重要的是它的引领性与责任感。这一风范,恰恰是北京人艺和中国国家话剧院这种内地戏剧老大哥们最该向香港话剧团借鉴的。 (水晶)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