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赏评 >> 正文
高品质 入人心 接地气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26:46 点击:
  高品质 入人心 接地气   《钢的琴》剧照     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东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和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推出,著名音乐人三宝、编剧关山联手打造的音乐剧《钢的琴》,日前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同时召开高规格的研讨会。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文化部艺术司副巡视员翟桂梅,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杨树,中共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以及广东省文化厅、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东城街道办事处有关领导,中国音乐剧研究会专家,国内著名作曲家、艺术家,审看了剧目并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中国原创音乐剧中的佼佼者”,是“一部非常难能可贵、不可多得的音乐剧”,并称其接地气、入人心,讲的是中国话,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本报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节选部分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音乐剧研究会会长、总政歌剧团作曲家 王祖皆:     中国原创音乐剧中的佼佼者     这个戏第一轮到北京演出时我就看了,很喜欢,这次又看了第二遍,非常高兴、非常激动,这是近年来中国原创音乐剧中的佼佼者。cDn-WWW.2586.wAnG我们说它是一部很成功的原创音乐剧,它成功在哪里?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材非常独特。艺术是追求个性的,就怕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东西,现在市面上这种东西太多。在某种程度上,艺术有时候讲得极端一点,要宁容怪异、勿抑个性。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有缺点,但不可以无特点,对于艺术尤其是这样,没有特点就很平庸。第一次看《钢的琴》时,我有两个没想到:没想到电影能改成音乐剧,没想到你们敢啃这个硬骨头,搞出了别具一格的东西,很可贵。应该说,《钢的琴》是一部难得的、现实题材的、工业题材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描写底层人民的城市寓言,是一部贴近时代、贴近群众、有特点、接地气的好的原创音乐剧作。我非常佩服你们的眼力和胆略。     第二,主题是积极的。现在有不少舞台剧缺乏深厚的主题,内涵是浅薄的,精神是萎缩的,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戏剧失魂”。《钢的琴》表现的是一种充满人性的爱,既有父爱,也有“天大的事我们一起扛”的友爱,还着实歌颂了工人阶级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永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还是很有价值。     第三,人物是鲜活的。我非常欣赏《钢的琴》中一个个充满性格、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比如陈桂林、王抗美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鲜活、逼真地表现出了北方炼钢工人所具有的气质和风貌。     第四,音乐是戏剧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不管是作为戏剧的歌剧还是作为戏剧的音乐剧,音乐是要来承载戏剧的,它在剧中的功能主要有3个:一是刻画人物,二是引发动作,三是营造气氛。在歌剧和音乐剧创作中,我觉得要解决的一对主要矛盾是音乐的戏剧性和戏剧的音乐性。三宝是一位很有天赋的作曲家,他在《钢的琴》创作当中既充分发挥了音乐的3个功能,又很好地解决了戏剧的音乐性和音乐的戏剧性这对矛盾,尊重了戏剧和音乐的规律,更遵循了音乐戏剧结合以后互相丰富但又互相制约而产生的特殊规律,使戏剧和音乐紧密结合,浑然一体,这是很难得的。     第五,呈现是精彩的。演员的表现很生活、很真实,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演员们还去炼钢厂体验生活,这个创作态度很严肃。舞台美术的各个部门,包括布景、道具、灯光、音响都很到位,比如把一个破旧的厂房搬上了舞台,营造了很好的演出氛围,戏排得干净流畅,舞台节奏处理得松紧有致。剧中的舞蹈已经不再是舞蹈了,而是真正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的形体化的表演,令人感到更真实了,这是非常可贵的。     我衷心希望《钢的琴》经过不断演出和打磨,使其更臻完美,为打造中国音乐剧的原创品牌、开拓中国音乐剧的娱乐产业做出更大贡献,去赢得观众、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总政歌舞团作曲家 张卓娅:     一部接地气的有生气的音乐剧     在国内近几年的原创音乐剧中,出现了这样一部工人题材的音乐剧,我真是没想到,感觉特别好。大家都知道,现在音乐剧很多,到处都在搞,有神话的,有古装的,各种各样的都有,所以要写这样一部剧难度真的很大。     第一,选题有突破。《钢的琴》这个题材要做成音乐剧难度挺大,但是有难度才更有价值、才能更有突破。近年来,音乐剧大部分都是制作得非常豪华,搞一些表面文章,没有干货,全是水货、雷同,这种情况下敢于做《钢的琴》这样一部戏,而且是这么认真地从生活中来,我觉得很难得、很重要。     第二,整个创作风格,从音乐到编剧、舞美、导演,甚至是它的小道具,都是立足于表现底层的产业工人,所有创作人员是放下架子的,是草根的东西,是接地气的,让人感觉没有音乐剧的陈旧套路,使得这部作品更有生气、更有新意和深层次的思考。     第三,在一年多时间里,这个团队排演了《三毛流浪记》和《钢的琴》两部音乐剧,东莞政府、保利剧院和这个优秀的创作团队在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上正大胆地向前迈进、不断创新。     中国音乐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 李小祥:     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音乐剧道路     我看了之后非常感动,这么多年看了这么多剧,能让我这样一个“老油子”掉泪的还是很少的,尤其是钢琴在台上弹出音符时,因为前面的铺垫,让我很感动。特别感谢东莞把目光放到音乐剧上,而且有这么好的团队,感谢出品方、制作方、创作团队、演出团队。一部音乐剧不光是创作,更与制作有很大关系,正因为有东莞这样一个坚强的后盾做支撑,这些艺术家才能发挥出这么大的能量,做出这么好的作品。     从艺术上讲,它是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我觉得整个音乐剧脱离了过去中国人做音乐剧描红的阶段。虽然音乐剧是非常开放的、非常包容的,但是它也有自己的范式,有自己音乐的节奏、发展以及表现的手段。不管是歌剧也好、音乐剧也好,实际上是在西方文明背景下诞生的文化形态,我们怎样把它本土化、怎样为我们所用,《钢的琴》走出了一条很好的道路,它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音乐剧道路。     首先它的选材非常准确、大胆,任何一种艺术形态,没有观众就没有生命力。中国音乐剧要想发展下去,必须要走一条自己的路,《钢的琴》做到了这一点。不光是它表现的题材,各方面的形式都相当统一。无论是它的音乐手法、导演手法还是舞美,都非常真实地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虽然它是草根的,但是折射出来的精神是高尚的。     总之,我感觉这个戏真的是走出了一条中国音乐剧的道路,这条路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社会在继承中不断发展,这种发展就是要在形式上有些变化,如果总是模仿别人,就没有生命力,所以要打破过去西洋音乐剧的模式,更多地吸收到民族戏剧音乐当中,《钢的琴》在这方面为音乐剧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中国音乐剧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话剧院原院长 周志强:     为老百姓创作的戏     这是我看到国产原创音乐剧当中最好的,我和现场观众一起度过了充满喜悦、非常快乐的一个晚上,因为音乐剧就是给人们带来欢乐、带来震撼的独特艺术形式,它和话剧不一样,我认为这部作品完全释放了音乐剧这样的能量。     另外,它是为老百姓而做的一台戏,不是为专家而作,所有的老百姓都能从这个戏里找到人生的喜怒哀乐,找到生活中的希望,找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相信通过不断地驻场演出,不断在观众当中找到修改它的灵丹妙药,这部作品一定会成为一部首屈一指的、世界级的好作品。现在已经看到了它闪烁着精品的光辉,基础太好了,祝贺你们。     中国音乐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 廖向红:     现实意义强烈  风格特色鲜明     首先由衷地祝贺出品方、制作方和创作团队成功地锻造了一部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很有现代风格、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剧,一部呈现了音乐剧的特征和魅力的音乐剧,一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音乐剧。     我觉得选中这个题材确实是智慧之举,同时也是勇气之举。为什么说是智慧之举呢?我一直认为改编是音乐剧创作的方向,因为改编实际上会为音乐剧提供非常好的音乐基础和观众基础。当我们有了很好的文学基础和观众基础以后,如何用音乐剧的创作规律和音乐剧的特征、创作手法来讲述观众已经熟悉的故事?这是它非常智慧的地方。同时也要有勇气,因为电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话剧又走在了前面,如何创作具有音乐剧魅力的作品?我一直认为中国音乐剧的创作瓶颈实际上是缺乏懂音乐的编剧和缺乏懂戏剧的作曲,也就是说缺乏真正研究和掌握音乐剧创作规律方法和技能的编剧和作曲。三宝先生和关山老师十几年来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探索音乐剧的创作规律,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逐步成为了懂得、掌握音乐剧的创作规律、了解音乐剧特征的编剧和作曲,是获得了音乐剧真知的编剧和作曲。     从编剧来看,这个剧的剧本结构非常严谨。它的主线很清晰,它的副线穿插在里面,要比一般的剧本创作严谨,剧本结构和音乐结构完整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来叙述剧情、来刻画人物、来抒发人物的内在情感,来表现主题和立意。     我很欣喜地看到,与《三毛流浪记》的歌词相比,关山创作的《钢的琴》的歌词确确实实是落到地面上了,是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从剧情出发、从观众出发,通俗里有生活的气息、有人物的个性,也在表达哲理。“人人心中都有一段旋律”,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哲理的、很让人回味的唱词。这些歌词通俗易懂,还非常诙谐、很有情趣,很好地呈现了编剧和作词的文字功力。     音乐创作也是很成功的,选择了带有摇滚风格的音乐描写炼钢厂、炼钢车间的一群炼钢工人,这是非常贴切的。而且非常具有原始的生命力,还有一种激情的迸发、激情的四射。舞台调度很好,场面的衔接转换很自如。另外布景设计也很不错,在写实原则或手法的基础上提炼了一个主体的形象,整个戏非常有金属感、厚重感,同时又可以和音乐剧的流动、流畅结合起来。     国家话剧院舞美设计 周  英:     舞美和音乐是厚重而精细的素描     《钢的琴》的舞美和音乐创作,我感觉它是一个素描,而且是一种很厚重、很精细的素描,音乐是用了一些淡淡的色彩,基本上就是用素描和黑白,但是这种用黑白表现出来是非常非常难的。在《钢的琴》表演过程中,确实呈现出这样一种风格,既有素描的方法,又具有时代感、时空感。     这部音乐剧的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是回头看过之后觉得并不生硬,而是很柔和。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民族的音乐剧,好多确实就是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气息,很接地气,而且把外来的音乐剧溶解、融化,适度地融合在我们中国本土的音乐剧中,这是非常难的地方。     《人民音乐》杂志常务副总编 金兆钧:     人文精神是其最大的成功     我觉得这个戏最成功的是它的人文精神,大家都是用“地气”来形容。我很欣赏那段歌词,“我们是一小撮,我们是大多数”。我们被这个戏震撼,如果按照传统的套路,那些解剖自己的东西肯定不会表现出来。其实很多唱段把青年的故事都表达出来了,让观众为此而共鸣,比如,家突然被拆了,这是至今还发生在生活当中的事,所以这样的音乐剧才触动人心。刚才大家说了很多接地气的方法,但我觉得不能为了讨好社会去俗,那样老百姓不会有共鸣。这部戏大家非常有共鸣的是什么?是触到世道人心的根本,有的是会意的笑,有的是有趣的笑,所以大家都觉得很亲切。     中央歌剧院原院长、作曲家 王世光:     体现人的尊严  发掘人的价值     我看过很多剧,但《钢的琴》确实非常打动我,我觉得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跟我以前看过的很多音乐剧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的剧本、音乐、舞美设计、导演、表演、灯光等各个方面,非常全面地结合在一起,这些不同的元素共同支持着这个剧的整体表现。     《钢的琴》的剧本我非常喜欢,它写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特别是在转型时期工厂解体了,这时工人在什么地方体现人生价值?还是要回到劳动上、回到创造上。工人的价值体现在没有劳动机会的时候创造机会来劳动,这是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就是这种精神打破、冲击着社会变迁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而使他要重新恢复自己的尊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对于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启发。在这个背景下展现出来的戏剧矛盾跟人很亲近,又容易理解,不是没事找事,他是寻找生命当中失去的价值。所以说,剧本呈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虽然它的舞美设计是灰蒙蒙的,甚至有点压抑,但是人性是在反抗着这个破旧的车间,很有戏剧性的冲击力,最后终于把这个车间打开了,从正面给人心一种震撼,这是成功的根本。     非常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就是东莞和有关方面联合创立了音乐剧中心,这对我们音乐剧的发展是一个切实的贡献。音乐剧在各个地方零零散散都有不少制作,但都是下了一阵雨,出来水泡子放点泥鳅,一个旱季来了泥鳅也就枯了,小水泡里养不了大鱼,只有建一个大的水塘才能持续放养大鱼,几年下去才能有成就。东莞就做了这样一件事。东莞已经做了几年切实的工作,而且已经有了成果,这种成果体现在剧目的积累,其实更大的成果是在剧目积累之后已经形成的人才积累,或者是创作人才的积累,我觉得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方向。东莞的音乐剧制作在选材方面越来越精、越来越准,已经取得了成绩,希望能够坚持下去,希望东莞在这方面能在全国树立起自己的文化品牌,希望音乐剧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中国广播艺术团作曲家 莫  凡:     通过平凡小事表达人生哲理     我对《钢的琴》改编成音乐剧感到好奇,我是带着很多疑虑进了剧场,结果看了之后觉得很不错,真的很打动我。三宝、关山的合作是对中国音乐剧理想境界的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令我敬佩。     我觉得这里有励志的作用。“要扛起来,再困难也不低头”,这种百折不挠的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应该弘扬。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抓住了一个时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在寻找自己的价值观。这个戏通过一些平凡小事表现了一种理想,很有人生哲理,小人物大志向,有的带着辛酸的幽默,很有感触,就是活生生的,具有磨练青年人的活力。     三宝在戏里抓住了摇滚的特点,有呐喊、有思考、有反叛、有振作,很准确。根据这个戏又重新设置了乐器,手工琴用得很好,黑管琴非常精彩,那种苍凉很打动人心。     我觉得这个戏是好听、好看、有思想的、很好地切入到我们当今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个好作品,希望你们能够得到更多的荣誉、得到更多的褒奖,为我们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趟出一条新的道路。谢谢你们!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 陶  诚:     一部非常难能可贵的、不可多得的音乐剧     一段时间以来听到各种声音好评如潮,肯定的话大家讲了那么多,我就讲一句话,这的的确确是我们近年来音乐剧创作中一部非常难能可贵的、不可多得的音乐剧。我想换个角度,大家怎么去肯定它?肯定它的哪些方面?大家共同肯定的这些方面就是我们今后在音乐剧创作当中应该坚持的。我认为有几个内容很关键。     首先作品要有思想性。艺术创作中,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可以说都是投了巨资、集中人才打造一些作品,但为什么大家并不是十分满意?首先就是一个思想性。我们这些年打造了很多剧,历史性的题材比较多,事件的题材比较多,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不打动人、不入人心。就像历史剧一样,各种眼花缭乱的作品很多,但是不入人心,现在我们都在期盼一个好的作品。这部作品讲的是底层的工人在炼钢厂的故事,反映的是人心,是一种工人阶级的品质,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如何坚持。大家被这种精神感动,能够获得一种营养。     第二个体会是刚才大家讲的这个作品接地气。作品的确不能高高在上,要有老百姓生活当中能够感受到的,这样才能产生共鸣,才会被喜欢。现在我们创作的作品当中太多的都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所以反过来换个角度效果可能更好。     第三点体会就是,近年来艺术创作面临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好剧本。如果把《钢的琴》分解开来,单纯从舞美、唱段、音乐的角度来看,都可以找到更好的,或者是更辉煌的,但是它把这些都非常合理地结合在了一起,非常流畅,完整性是它最大的成功,整个剧本挑不出太多问题。     音乐剧也有很多“梦”,其中一个就是题材选用,今后,在音乐剧的选材和创作方面要更多地关注人、关注心,让它能够入眼又入心,这样的题材效果才会更好。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