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赏评 >> 正文
《沙枣花香》的“两个陌生”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26:54 点击:
  “熟悉的题材陌生化的介入”,“熟悉的风格陌生化的表达”,是我对话剧《沙枣花香》最突出的观后感。     援疆和支边题材,我国当代各类文艺形式均有不俗表现。以叶辛为代表的上海作家尤擅此道。在《沙枣花香》里,作家安谅——当然他本人也是正在新疆喀什援疆的上海干部,跳出“被动性卷入历史大潮流”这类创作藩篱,探讨上海知青刘文佳、上海医生刘秦母子两代援疆者“主动性介入”的精神本质,探讨“青春”和“信仰”,祭出“理想主义”的大旗,使话剧拥有了宏阔的历史背景和精神诗意。     而导演雷国华深得海派话剧真传,舞台创作清灵细腻、活泼诙谐。虚实相间的舞美,简约灵动的空间,既富层次感和丰富性,又免去繁琐和束缚。整场戏中张晓明、李建强两位“戏骨”的对手戏最抢眼,台词节奏和身体节奏丝丝入扣、酣畅淋漓。年轻演员如维吾尔族姑娘阿丽玛的表演张弛有度,轻松地把观众带入了戏剧情境。以汉维两个民族小儿女的爱情故事为线,拎起一串人物,拎出历史,拎清现实,作品的戏剧美学品格不言而喻。     《沙枣花香》日前在京上演,正值全国援疆干部会议召开,大家观剧后用热烈的掌声给予作品以高度的认同。当然,作为一部舞台作品,这部新立在舞台上的戏尚需通过演出不断磨砺,但是我想,它至少在两个方面作了探索,值得我们思考——其一,主旋律题材的丰富性,吁求丰富性的艺术表达。Cdn-WwW.2586.WAng在丰富的社会实践面前,在层出不穷的中国新故事面前,文艺不仅要敏感,而且要善于运用文艺的内在规律,用美学形式开掘现实生活的价值。《沙枣花香》的成功,得益于作家对于剧本文学性的贡献,也得益于上海戏剧学院的舞台二度创作和转化。其二,故事、人物和思想性,是话剧艺术的生命力。话剧艺术近年来走向式微,实验话剧的过度形式化、商业话剧过度娱乐化难逃干系。不讲故事,或者讲不好故事,从文学性和思想性抽离,陷入模式化的腔调和表演,让话剧艺术丧失了干预现实的力量,从“鲜活”走向了逼仄和呆板。“郭老曹”的创作实践表明,话剧艺术离不开作家和文学,今天依然如此。(刘琼)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