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赏评 >> 正文
《中央公园西路》融入天津元素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27:22 点击:
  \     话剧与电影的“混血儿”(图)     《中央公园西路》是一部根据美国电影大师伍迪·艾伦同名剧本翻译改编而成的中文独幕话剧,它以极端滑稽的形式呈现了两男三女五个人物的四段恋情。而经过本土化改造后,该剧让人惊艳的不仅有荒诞的爱情、狂野的台词,还有火爆的表演,以及颇具实验味道的多媒体影像运用。     把舞台表演拍给你看     曾执导《渴爱》《京具》《电之驿站》等先锋话剧作品的青年导演王翀,此次在《中央公园西路》的创作中进行了全新尝试,将舞台表演和视觉影像大胆融合,呈现给观众一次兼容了看话剧和看电影的独特欣赏体验。     演出时,舞台上除了两男三女五位演员,还有两位肩扛摄影机的“技术演员”,根据剧情的推进,他们随时捕捉不同人物的表演画面,而舞台上方的投影则不时切换两台摄影机拍摄到的影像。那些特写镜头放大了演员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大量以往被忽视的或者根本看不清的舞台表演细节。当然,这样极富创意的做法也给演员的表演增加了难度,因为任何的失误与瑕疵也会无比清晰地呈现给观众,电影版质感的镜头却不能给话剧演员NG重拍的机会,演员们必须具备“一条过”的精准,所幸的是演员和摄影师配合默契流畅,为观众成功打造出不同寻常的三视角观感,从而也令这部独幕剧摆脱了单调,影像的加入堪称该剧最大亮点。cDN-WWW.2586.wanG     检验员玛吉阿米:舞台上两位掌机者既是摄像又是演员,时而捕捉演员脸部特写及肢体动作,时而又充当第三人的角色解读对白,使简单的独幕剧有了层次,人物刻画更具张力,新锐的现场拍摄切换方式更是让先锋实验话剧又迈上了一个台阶。     本土化添地方级笑料     该剧保留了伍迪·艾伦原作的故事脉络,讲述了丈夫与身为心理医生的妻子的好友、病人、同行等之间发生的各种荒诞故事。不过,导演在创作时对剧本进行了本土化改编,原作中的妻子菲莉丝变成了廖美丽,情人卡罗尔改叫小米,而她的作家老公也不叫霍华德而叫杨京。地名也采取入乡随俗的方式而配合天津站演出,“大胡同”竟被屡次提起,再添地方级笑料。此外,在中国观众并不熟悉的话题中加入“脑残”“闹哪样”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等,这些做法都成功拉近了原作与观众的距离,但原作中人物的中产阶级气质也在被渐渐淡化。廖美丽的打扮和做派不像心理医生,反倒有包租婆的气势,而杨京的角色设定似乎也有些过火了,相信观众也会想不明白爱慕虚荣的小米和最后登场的小萝莉怎么就会看上这个还不如“四姑娘”有魅力的作家。而颇具争议的还有话剧的结尾,尽管开放式结局会赋予观众更多想象空间,但却缺少了伍迪·艾伦原作最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式的荒诞力量,讽刺味道也在留白间被冲淡了。     检验员蒋松鹤:纯正的津味儿“中央公园”,只有忘记伍迪·艾伦原著的时候它才能算是一部好戏。面对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当主创再次详细解释时才让人恍然大悟,我想这部戏成功得并不彻底。     检验结果     剧情指数:混杂着心理缺陷和身体缺陷的种种荒诞恋情,这出喜剧有点疯狂。     表演指数:演员们的霸气表演hold住全场,摄影师无台词全程跟拍成最大亮点。     推荐指数:电影影像与舞台表演的神奇结合,值得体验。         ( 曹嵩博)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