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赏评 >> 正文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27:47 点击:
\
    《破阵子》,词牌名,辛弃疾以此填过著名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国话先锋剧场上演的话剧《破阵子》,放弃了商业考虑取一个通俗的名字,选择一个词牌作剧名,用心恐怕还是在取古意、喻人心,带领现代观众去体会辽宋金元时期的社会图景,从辛弃疾那里体悟一些雄伟与豪迈,诗意与悲怆。     话剧的情景设置很有意思,几十步的这边是北宋领地白虎荡由三男两女构成的村民阵容,几十步的那边是辽国的一个小小军营里面住的一个辽国小兵,辽国小兵革阿奴爱上了白虎荡寡妇徐娘,一段不该发生的爱情,让随后的故事在必然发生的情节主干上,长满了荒诞的旁枝末叶。     这是个以情感为主要推动力的悲剧故事。如果不是革阿奴的介入,白虎荡也不过是另一个版本的《白鹿原》。有儿媳妇与老公公扒灰丑闻,也可能发生徐娘与书生的旷世之恋,当然也少不了粗俗屠夫在一旁的觊觎。     革阿奴的到来改变了白虎荡的情感格局,话剧的上半部分因此成了姜文电影《鬼子来了》的翻版,在想像出来的辽国小兵的威慑下,白虎荡村民的劣根性暴露无遗,彼此出卖,互相推诿,懦弱无能,贪生怕死……密集爆笑的台词,遮掩了深藏于故事背后阴暗人性的凉意。cDn-wWW.2586.wang     但当观众认识到,白虎荡村民丑角一样的表演,不过是为了生存时,会对角色产生同情与理解。电影《一九四二》所表现的“走下去,活下去”,可以沿着历史上溯到很久之前,为了能活着,草民何曾真正在意过尊严?表面上是在批评人性,《破阵子》实际上和其它许多文艺作品一样,在引导观众看待战争的危害,“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部话剧已经把它说得很明白了。     有人说过,只有将人物彻底置于困境之中,才会诞生戏剧冲突,《破阵子》中的角色无不处于困境之下,生存与道德的冲突,勇敢与懦弱的交战,背叛带来的快感与沉重,让白虎荡村民真正成了戏子,他们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只是遵循着求生原则而作出一些本能反应,根本不了解哪些才是真正该做的事、该说的话。     让白虎荡村民重新找回精神尊严的,是他们无比痛恨、日夜想要离开的故乡。通过革阿奴这道独木桥,四位村民如愿成为辽国人。辽国给了他们宋国所不能给与的许多,比如像一个人那样活着,拥有不被恐惧所包围的自由。“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有那么几个时候,白虎荡人的追求,会误让观众想起富兰克林那句著名的话,但《破阵子》的结局告诉观众,被涂炭的故乡、流血的土地,才是苦难者难以舍弃的家园。     故乡在哪里呢?观看《破阵子》的时候,我在替里面的角色们发问,但最后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徐娘捅死了自己爱的革阿奴,因为辽兵扫荡了她的家园。一心想活下去并且想活得好一点的白虎荡村民,拿起了武器准备螳臂当车,仇恨给了他们勇气。但是,这怎么该是他们要承受的命运?     整体地看《破阵子》,会发现它的主旨是试图解读家国关系,但也只停留在试图的地步而已。相比之下更清晰一些的是,它是在讲述家园情感,拆解那些存在于本土的恩怨纠葛。村民们想要离开白虎荡,结果发现哪儿也去不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在她的作品里写出了对故乡的哀怨情绪,而比之更为悲怆的是,有人想要找到故乡或彻底忘掉故乡,只能以死来达到目的。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