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赏评 >> 正文
向吉林话剧致敬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27:50 点击:

吉林儿艺动漫剧《你看起来很好吃》剧照


长春话剧院儿童话剧《大山里的红灯笼》剧照
 
陈晓峰戏剧工作室小剧场话剧《夜·迷茫》剧照


 延边大学音乐剧《音乐之声》剧照


 三四剧社小剧场话剧演出剧照
    在人们的回忆中,吉林话剧曾经焕发出夺目的光辉。cDN-wWw.2586.WAnG     上世纪80年代,长春话剧院曾跻身于全国八大话剧院之一。由赵国庆编写的八场话剧《救救她》荣获了文化部创作一等奖,并被全国20个省、35个剧团、十几个剧种移植演出。当时甚至曾经有人说,《救救她》挽救了全国的话剧事业。     时至今日,我们走进长春话剧院,还能够感受到当年吉林话剧的荣耀和光环。走廊墙上挂着一幅幅优秀作品的剧照,众多熟悉的老、中、青艺术家的面孔都在其中:王兆一、王常俭等老一辈话剧人活跃在怀旧时代的话剧舞台上,李幼斌、何伟、徐松子、吕启凤、郑坤范、史宪富、王德顺、贾淑云、于丹、李莉等一大批优秀的话剧人才的涌现,为吉林话剧开启了一个美好时代。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影视艺术和流行文化大行其道,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各种文艺作品。于是,艺术舞台上再难看到经典的吉林话剧,舞台下也再难看到热情的吉林戏迷;吉林话剧人纷纷“出逃”,吉林话剧渐渐“落魄”。甚至,一些人已经忘了吉林还曾经有过话剧。     多元化的文化消费让话剧失落,但也同样给予话剧机遇。生存,还是毁灭?话剧回答时代的是:生存,而且要有尊严的生存!近几年,话剧艺术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现了复苏迹象,人们在周末的娱乐活动项目中也会添加“话剧”这个名词。关注话剧、欣赏话剧、参与话剧、评论话剧开始成为时尚生活的代名词。     在为话剧尊严而战的昂扬队伍里,人们再次看到了吉林话剧的身影。在艰苦的条件下,吉林话剧渐渐从“没有戏”到“有戏”,再到“有大戏”,一批质量上乘的优秀话剧作品不断诞生,在国家有关评比活动中屡获大奖,原创话剧作品不断涌现,小剧场话剧精品频频登上报端,国内著名话剧作品纷纷登陆春城,吉林话剧越来越热,已然形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创作态势,有力地诠释了吉林话剧的回暖。     张扬理想,大学生话剧展现青春力量     高校历来是话剧的热土。在吉林众多高校中,也始终活跃着一批大学生话剧社团。他们始终坚持原创,为话剧梦的萌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地,也为青春岁月搭建了探索和追求的舞台。     2004年正是话剧艰难之时,校园成为话剧孤独坚守的力量。那时候,长春市大专院校的学生戏剧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创作排演了十几台不同风格的话剧作品,校园话剧悄然兴盛。在这样的契机下,文艺管理部门因势利导,给大学生话剧以积极鼓励与有力支持。这一年,吉林省首届大学生戏剧节举办,那些充满着青春活力和浓厚理想情怀的大学生话剧,让吉林的戏剧界眼睛一亮。     此后的8年间,吉林省大学生戏剧节成功举办6届,上演了100多台剧目,而且一届比一届参与范围广,一届比一届剧目多,特别是原创剧目越来越丰富,自第五届开始就占了总剧目的12以上。     春华秋实。2012年,大学生戏剧节催生出一大批优秀话剧:吉林大学紫焰剧社的《原罪》、吉林动画学院的《2012等待戈多》、吉林农大的《星空》、吉林艺术学院《长春1948》、延边大学的《音乐之声》等。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是,都带有清新的校园     气息,反映了个性而独立的思考,彰显了当代大学生根植于生命的勇气与自尊,深藏于内心的赤子情怀,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观众们带来了戏剧的盛宴和青春的气息。     大学生原创话剧是话剧舞台上的独特一支。它更多地反映了当代青年学生对生活和社会问题不俗的理解,反映了他们认识问题的敏锐和富有批判精神的“挑剔”眼光,张扬了青春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成长和成熟的气韵。尽管没有金碧辉煌的舞台,没有华美的道具,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大学生们凭着一腔热血和绝对的热爱点燃了校园戏剧的浓烈氛围。     也许,大学生话剧还相对质朴和简单,但是它却带给人们时尚清新、热烈鲜活的艺术感觉。它以独特的思想性、大胆的创新精神和单纯质朴的新鲜感为戏剧界点亮一盏新的路灯,成为吉林省文艺界的独特风景。     在大学生话剧创作热的带领下,吉林省原创话剧力量开始默默积蓄。不少校园里的文艺人才秉承对文化和生活的信念与追求,投身到话剧创作的事业中来。诸如吉林省小剧场话剧的创始人陈晓峰以及不少民间话剧团体,都是起步于校园,渐渐走进社会,走到普通大众面前。     随需而“活”,小剧场话剧风生水起     事实上,人们对于话剧的需求不仅包括消费需求,而且还包括文化需求。话剧不仅仅使人们在欣赏品鉴中得到满足感,而且能够使参与其中的人得到艺术创造的成就感。正是这“双重需求”,激活了众多民间民营戏剧团体的活力。陈晓峰戏剧工作室、三四剧社和“草台班”剧社等民间话剧社团积极“试水”小剧场话剧创作,为吉林小剧场话剧走向市场开启了成功之门。     从吉林艺术学院走出来的陈晓峰戏剧工作室是吉林小剧场话剧创作的“先锋力量”。陈晓峰当初从事话剧创作是缘于艺术教育的需要。作为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陈晓峰更多的是依托艺术院校独有的教育职能,在教学中不断积淀着对话剧艺术的痴迷和思考。而每一届学生的“毕业大戏”也成为陈晓峰和他的学生们倾注心血和感情最多的作品。     2008年,陈晓峰凭借一腔热情和多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率先踏入了“小剧场话剧”社会化的道路,推出了话剧《夜·迷茫》、《我的老婆叫嫦娥》、《谈谈情过过电》、《欲望号街车》、《桂林路的故事之打劫》等作品,不断演绎着长春小剧场话剧的传奇。《夜·迷茫》讲述了两名进城务工的农民,面对城市与乡村截然不同的城市现实和环境,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感受。某夜,两人在夜总会门前喝酒,在酒醉后绑架了从夜总会匆匆出来的陪酒小姐章柏枝。故事随后在一座仓库中展开,先是三个人斗智斗勇,然后“社会大哥”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三个人的关系,故事戏剧性的急转直下……这部剧在长春市公演轰动一时,并成功入围2011年全国戏剧文化奖小剧场优秀剧目。     如果说陈晓峰戏剧工作室已经开始涉水话剧的演艺市场,那么三四剧社等民间草根话剧团体则是完全凭借着对话剧的热爱和兴趣而奋力前行。他们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从事话剧创作,而是因为他们本身需要话剧。在他们的心目中,话剧从     未扮演“工具”的角色,话剧只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正是他们最为可贵和纯真的地方。     三四剧社是一个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话剧社,它的成员来自各种职业,既有大学生、商人、也有公司职员和节目主持人。从2009年成立以来,每年都会有三四部话剧上演,在豆瓣、微博等社交网站上都有自己的“阵地”。没有明星大腕,没有华丽的布景,没有绚丽的灯光,就是在只能容纳150人的小剧场里,《伤心电台》、《白色灯塔》频频上演,这些话剧的内容多倾向于当代人生存困境与焦虑心态方面的创作,叙述社会发生的新鲜事件,善于用调侃讽刺的手法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     如果说,吉林“小剧场话剧”发展的源动力是专业人士和戏剧爱好者的热爱和兴趣,在市场化道路上算是迈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那么“商业话剧”、“都市减压剧”则是从诞生之初就瞄准了文化市场对于“小剧场话剧”的需求。人们对于文化精致生活的追求使得小剧场话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因而在长春上演了一次次“小剧场话剧”的火爆场景。像爆笑减压话剧《上帝不会忽悠你!》就场场爆满,不少观众提前一周在网上订票还买不到50元的门票。而剧方也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之下一再增加场次,一演再演。     针对日益增长的话剧市场需求,长春市文广新局专门成立了“戏剧星期六”。这是一个戏剧文化沙龙,热爱话剧艺术的市民可参与其中的公益性戏剧活动。依托“戏剧星期六”,戏剧爱好者们成立了木鱼石戏剧工作坊、原野话剧社、土豆有戏话剧社。2012年5月至今,“戏剧星期六”已演出10场话剧,其中《剩女郎》、《网络时代》、《岁月童话》、《恋爱的犀牛》场场爆满。“戏剧星期六”以及长春话剧院试水性收费后的良好上座率,无疑证实了长春话剧的需求市场。     一时间,开心麻花经典大戏《乌龙山伯爵》、孟京辉作品《两条狗的生活意见》等国内风靡一时的话剧纷纷登陆长春。对此,开心麻花市场方面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有胆量进驻吉林省话剧市场,首先是因为这部戏本身的爆笑特点正好成为都市人紧张生活的出口;其次,吉林省话剧市场发展空间较大,观众也对这种喜剧感到新鲜。面对这样一个话剧市场,著名话剧人孟京辉、赖声川都对进军长春表达了浓厚的兴趣,今后在长春将会有更多机会领略到这些当红话剧的魅力。     吉林小剧场话剧尽管规模比较小,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较大,但是却没有体制包袱和历史负担。小剧场话剧依托人们对话剧艺术的痴迷和热爱,聚拢着一批富有朝气和激情的文化人士和话剧人才,他们为小剧场话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活力,也使得小剧场话剧在踏入市场之初就拥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越来越热的话剧市场也为“小剧场话剧”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推力。     正如陈晓峰所说:“五年后,长春的话剧市场,将迎来历史上空前的繁荣。”现在就是话剧回归的时刻,随着文化的多元化成长,话剧又以它独有的鲜活表现形式,再次震撼观众的心灵,把人们拉回话剧院。     乘“市”而上,儿童话剧点燃戏剧市场     儿童话剧曾经是吉林话剧的优势和特长。上世纪80年代,儿童话剧创作风靡吉林,深受中小学生观众喜爱,足迹遍及城市乡村,年年演出超百场。其中,《闪光的心》     和《密林中的孩子》获全国录像评比优秀奖。儿童剧《希望之光》获第六届文华新剧目奖、编剧奖和表演奖……     事实上,如何更好地满足儿童的文化需求,是当今文艺创作的新课题。一部优秀文艺作品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而言,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可惜的是,不论是儿童剧、儿童文学或者儿歌,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艺作品本身比较匮乏,这也促使儿童话剧具备了很强的号召力。在文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吉林儿童话剧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长春话剧院敏锐地感受到了“商机”,多年来致力于改编新创经典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小红帽》几部剧每演必火,直到推出《皇帝的新装》、《木偶奇遇记》,儿童剧市场彻底火了,观众宁可站着也要进剧场看戏。良好的开端让长春话剧院主创团队信心大增。2012年,长春话剧院重点打造了儿童话剧《大山里的红灯笼》。该剧的故事发生在北方一个贫困山区里,围绕着一位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和一位生活在农村里的孩子展开,两个孩子在互相了解中发生了质的变化,懂得了感恩和奉献。该剧首演之后广受好评,成为长春话剧团开拓演出市场、打造儿童话剧品牌的又一张王牌。     吉林市话剧团始终是儿童话剧创作的     重镇之地。多年来,吉林市话剧团创作了大量优秀儿童话剧,特别是新创排的童话剧《水姑娘》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水姑娘》用童话手法浪漫地讲述了长白山天池的故事,堪称我省打造“长白山文化品牌”的又一精品力作。2012年参加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时,赢得了南方演出商的欢迎和认可,当场签订了百场演出合同,使该剧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由北京儿艺控股、吉林省地方戏曲剧院、新文化报社、吉林省动漫集团三家下属股份公司参股成立的吉林京演儿艺则探索了剧团、集团、剧场和媒体“多位一体”的连锁加盟模式。由北京儿艺提供原创优秀剧目版权,由各子公司排演并选派经营团队参与创作,由各股东提供演出和社会资源,从而实现了剧本创意、演出资源和营销推介的共享利用。由吉林京演儿艺打造的动漫剧《你看起来很好吃》、儿童剧《网童》、音乐儿童剧《红孩子》和经典童话剧《锡兵》赢得了春城广大市民和小朋友们的喜爱,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又让孩子们在快乐气氛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通化歌舞剧院创作的话剧《青春的猜想》是他们儿童话剧创作的“初次试水”。这部话剧讲述了一群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在暑假中发生的一系列有关亲情、友情、学习、生活的故事。这部歌舞话剧充满青春的活力,将舞蹈、歌曲的元素融入情节发展之中,使这部话剧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层次和多元化。     专业院团在演员阵容、编导力量和推介营销方面具有较强优势,长春话剧团、吉林市话剧团连续保持着“好戏不断”的创作态势。尽管每年都推出重点原创剧目和大量童话剧,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每每演出,剧场内上座率都极高。有的演出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墙内开花,芬芳四溢。吉林儿童话剧不仅在省内大受欢迎,而且还在国内广受赞誉。吉林市话剧团曾带着4部经典童话剧远赴江苏、安徽巡演,受到当地小朋友和家长的热烈追捧,还出现了家长要求买站票的情形,各地订单更是接连不断。一时之间,吉林市话剧团红遍江浙一带。     突出特色,精心打造“吉版话剧”     吉林话剧从厚重的历史中走来,带着浓厚的吉林性格和吉林色彩。吉林话剧不仅坚守着吉林文艺关注现实的传统,而且充满浓郁的吉林地域风格和特点,同时作为舞台艺术又与市场紧密结合,故而形成了吉林话剧的鲜明特征。     吉林话剧最显著的特点是关注现实题材、贴近社会现实、反映民众心声。这一特点一直占据着吉林话剧创作的主流位置。在吉林戏剧工作者的心中,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话剧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艺术,真切地表现生活,人性化地塑造人物,应该是戏剧现实题材创作的根本。无论是大学生话剧、小剧场话剧还是儿童剧,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他们充分发挥了贴近生活的艺术魅力,把目光投向人们普遍关心的,经常思考的,最想得到答案的话题。正因为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吉林话剧才焕发着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够在市场中如鱼得水。二是具有高度的平民性。他们很少宏大叙事,讲述的都是普通百姓身边经常能够看到的人和事,表现的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三是能够开掘人性本质的真善美,发现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     吉林话剧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质朴的东北方言、幽默诙谐的对白和情节、吉林特有的生活风俗和习惯以及吉林标志性的符号充满在吉林话剧中。例如吉林艺术学院、省艺术研究院、长春话剧院联合出品的大型历史话剧《天诫》,就是以伪满时期的“新京”为故事背景,独一无二的地域特征使这部剧具有了强烈的“地标性”。而由延边歌舞团打造的大型朝鲜族话剧《朱德海》以及吉林市话剧团创作的童话剧《水姑娘》则深入阐释了长白山文化精髓。在《朱德海》一剧中,延边如诗如画的景色、独具特色的服饰和风俗以及人物典型的东北性格贯穿始终,能够让人们一眼辨别出这部剧的发源地。     吉林话剧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与市场紧紧融合在一起。无论是儿童话剧还是小剧场话剧,从诞生之初就明确了市场定位,真正做到了与时代发展同步,与观众的感觉同步。比如儿童剧不仅在与现场小观众的互动方面做足了功夫,而且在毛绒玩具等衍生品的销售上也跨出了可喜的一步。特别是吉林儿艺甚至在小演员培训和演出方面都进行了可贵的尝试,“小演员版”动漫剧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捧和好评。而小剧场话剧往往立足于都市生活,打着“实验、先锋、前卫”的标签,因而非常适应年轻观众特别是白领阶层的审美趣味。     然而,无论是关注现实,还是贴近市场,都必须坚持制作精良、质量至上。吉林话剧始终坚持较高的艺术水准,频频冲刺全国大奖并且屡获殊荣。据统计,近两年来,由延边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话剧《朱德海》获得了第八届中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长春话剧院排演的话剧《九路汽车》摘取了第七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优秀剧目奖。《夜·迷茫》入选全国戏剧文化奖·2011小剧场优秀剧目。《2012我们等待戈多》荣摘校园戏剧最高奖——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吉林话剧在国内有关奖项评比中频频折桂,代表着吉林话剧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为吉林文艺争得了荣耀。     风云际会,吉林话剧走向振兴     吉林话剧回暖的背后隐藏着许多艰辛,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例如演出市场的不活跃、戏剧人群的萎缩、舞台竞争的激     烈、硬件设施和人才短缺的困扰等等。     困难和压力是存在的,但是吉林话剧并不会就此止步。首先,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为话剧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内生动力。正是众多文艺爱好者,特别是大学文艺社团的加盟,使得话剧创作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艺术水准。吉林话剧的再度振兴,最离不开的是话剧人的坚守和付出。其次,吉林相对较好的文化环境和话剧历史的积淀为话剧的振兴提供了前提。再次,吉林拥有着一大批热爱文艺、热爱戏剧的人群,为话剧艺术能够得以生根发芽提供了土壤。     当然,吉林话剧的再度振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吉林省对戏剧文化的重视和扶持。吉林省政府不仅为百姓看戏买单,还在创作上给予大力扶持,起到了“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功效。     剧本是一剧之本。仅在去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就共同举办了“2012年全省戏剧创作题材规划会”,对30多部剧本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会上出台的《吉林省重点戏剧剧本创作扶持办法》,让来自各地的创编人员代表备受鼓舞。之后,又召开新创大戏剧本研讨会,集中对10个剧本进行了探讨和评估。去年,省委宣传部和省艺术研究院还联合举办了全省中青年编剧人才培训班,邀请全国顶尖的戏剧大师讲课,极大地提升了编剧人员剧本创作的能力。     吉林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还设立了吉林省重点戏剧剧本创作扶持专项资金,对省内作者的重点剧本创作予以补贴。作者自己上报创作计划,由吉林省舞台艺术创作中心组织专家组对作品进行研讨和论证,对于确定的重点作品纳入年度吉林省戏剧创作规划。主办单位在创作经费、作品修改、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还定期组织作者深入生活,进行采风、观摩,组织有关专家对剧本进行研讨,帮助作者进一步提高。     对于这些措施,剧作者们纷纷表示,扶持办法在编剧创作之初的介入,解除了编剧的后顾之忧。以前常常是编剧创作一部作品后,由于没有剧院排演被束之高阁,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挫伤了编剧的积极性。现在不同了,编剧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创作,作品完成后由政府负责推荐给适合的剧团进行排演,即使不排演,也给予一定的创作补贴,这对编剧是极大的鼓励和保障。     而面对日益活跃和壮大的民间民营话剧力量,省委宣传部会同省文化厅等部门,探索性地成立了民间民营文艺团体创作演出联盟,吸收像陈晓峰戏剧工作室和三四剧社这样的团体加盟,为他们提供舞台场地、宣传推介、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便利,克服他们规模小、没有演出场所、专业水平不高、成员收入不高、关注度低等困难,从而进一步激发这些民间民营团体的发展活力。     “联盟”自2012年7月成立后,先后组织了话剧《白色灯塔》、《伤心电台》、《夜·迷茫》、《2012我们等待戈多》、《音乐之声》等演出,其中既有商业演出,也有纯公益性演出,受到了圈内外人士的好评。目前,联盟成员单位正在排演《酒局》、《谁杀死了罗伯特》、《白领办公室》等新创小剧场话剧,实现了小剧场话剧创作的接续性和连贯性。     有人说,话剧是火炬,它可以给你照亮脚下的道路,它可以让你看清周围的物体,它可以把温暖传递给人们,它可以向远方发布信号,它可以点燃烧烤食物的篝火,它可以当成自卫的武器,它还可以成为洞中或殿堂的饰物……然而,火炬更重要更本质的功能是,它照耀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们以沸腾的热情和明亮的希望。期待吉林话剧在保持艺术品位的同时,闯出一片更加广阔的市场,期待更多的年轻专业人士参与到吉林话剧的发展事业中来。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