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赏评 >> 正文
《哈姆雷特》——忠实还是颠覆,这是个问题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28:59 点击:
  应该说,即使是档期靠后,即使是场次极少,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1990》比日本浅利庆太导演的人艺版《哈姆雷特》还是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始终前卫犀利、不断探索、总能引起轰动或者争议的国内著名大导演,濮存昕、高圆圆、陈瑾演出团队星光熠熠,加上18年前推出时的隐秘和18年之后的强势归来,一切的一切,都给了观众和媒体足够的看点。相比而言,人艺版的《哈姆雷特》不过是人艺正常演出季推出的一部作品而已。这种出场的强弱,反应在两者的声势之上,也反应在观众对两部作品不同的期待之上。     在《哈姆雷特1990》之前,我先看了人艺版的《哈姆雷特》。这是一版很正统很传统的的演绎,我曾经在观演之后写下我的观感――英伦的哲理思考,日本的精益谨慎,中国的文化韵味,三者形成整部剧浓郁的人文气息。继承传统,不用现代的方式解构剧本,保留古典戏剧最灿烂的精华;发扬创新,用现代人的眼光浓缩剧情,突出矛盾。创作的诗意浪漫与制作的严谨求实同在,日本导演手法的含蓄内敛与人艺演员表演的厚重激情共生。创新的舞美和服装设计,既简洁干净又想象无穷,保留了古典的高雅神韵,同时又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现代之气,使得这部戏既与传统一脉相承又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在古典中创新却又表现得如此和谐统一的气质,让我深深的陶醉。     但更重要的,正如一些朋友所言,这版《哈姆雷特》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并没有试图向观众灌输导演或者主创者对古老的《哈姆雷特》思想的延伸或者新解,而是通过一种隆重而真诚的方式向观众忠实的展现了莎士比亚的这个故事,并在故事的庄严呈现中展示自己对《哈姆雷特》的理解。CdN-WwW.2586.Wang     10月21日晚上,借朋友的邀请,我又在保利剧院看到了《哈姆雷特1990》的首演。那天媒体云集,相机和摄像机林立,可以想见的充满期待之情。然而之后,媒体对此剧的评价却一改演出之前的高调,小心翼翼、故左而言他。说戏的解构含义、说演员的尽力辛苦,只是鲜有说出自己对作品本身的感受。也许是前卫艺术的高深,使得外人不敢随意置评吧。     我可以轻易找出新锐、犀利、直面、解剖、简洁、雄辩、现代、挖掘、深刻、辨证、宝刀不老、老而弥坚等等形容词用做这部剧冠冕堂皇的评论,但内心中对这部《哈姆雷特》的真实观感是什么呢?作为一个坐在台下观演的普通观众,我们又从这部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呢?     这部戏的主旨是颠覆、解构和重构,破败不堪的背景、怪诞的道具,随意的服装,人物角色的转换,还有人物在某些时段极尽荒诞的表现手法,和我从人艺版的哈姆雷特中得到的印象完全不同,也极大的冲击了我的感官和视觉。演员台词的速度比正常快了许多,按人艺版3小时15分钟的剧情,这版仅用2小时即可结束,而情节并不缺少多少,其台词的旋风速度可见一斑。也许导演这样处理是为了充分体现情绪,但是在我的感觉中,却仿佛始终有人用鞭子抽打着我的思维向前奔跑,除了跟随我没有时间停下来体味。     濮存昕是一个功力深厚、经验丰富的实力演员,在舞台上他的表演张弛有度、游刃有余,台词的处理特别流畅自然,即使在极其快度的语速下,也不会让人感觉匆忙。他的激情与陶醉让所有观演的人都忍不住动容。但毕竟,濮老师已经55岁,松弛发福的形体,突然的蹦跳翻滚,装疯时搞笑的动作,整个人物呈现的感觉,让人有一种吃力之后的怜惜,虽然在我看来他还是忠实的实现了林导演的创作意图。与王斑版的王子相比,这个王子不再高贵英气,而是充满了小人物式的平民色彩。     而剧中女演员的表现,,也许是拘于作品本身,是乏力的,陈瑾的平板苍白,高圆圆的稚嫩疏离,使得女性在这部戏中的缺乏了光彩。     剧本的翻译没有采用传统的卞版或者朱版,而是新的翻译。部分台词和我们所熟悉的说法大大不同。我庆幸之前看过两遍人艺版的《哈姆雷特》,使我对莎士比亚的故事本身讲的是什么,人物定位、台词归属都有所了解,知道之间的隶属关系,所以当演员们在角色间跳进跳出的时候,我还能保持着合理的清醒和理解。而这,也最体现了林导演弱化特定角色,强调“人人是哈姆雷特”,和“如果他的对手是一个人,那么对手的清白既不比他少,对手的罪恶也不比他多”的生命哲学理念。     而最后哈姆雷特与雷奥提斯决斗一场,人艺版是整个剧中绝对的视觉盛宴,无论从场景设置,人物造型,乃至剑术比赛本身,都充满了仪式般的美感,让人充分体验话剧的高潮降临。而这版哈姆雷特却是象征意义的,去掉了击剑,让两个演员轮番转动吊扇制造对阵的气氛,超级大胆的想象和设计,但高潮感却丧失了许多。     有人说,要是想好好看看这个故事,就去看人艺版。要是对这个故事已经烂熟于心,看着无趣,就去看看林版。看颠覆、解构和重构,看林导对《哈姆雷特》的新解。作为一个戏剧的探索者,这是一次延续了18年的新锐尝试,前卫的,林兆华导演个人色彩浓厚的。     我想,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完全不同的解读,完全不同的展现,两种方式各具戏剧的精妙与意义,对于戏剧发展而言,这种不同是需要的,对于不同层次的观众而言,这种不同也是各取所需的。只是作为一个话剧的初级爱好者,若有10次观看《哈姆雷特》的机会,9次我会选择坐在首都剧场里,因为王斑的哈姆雷特王子符合我的理念,浅利庆太先生的作品符合我的审美。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