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赏评 >> 正文
戏里戏外之《我爱桃花》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29:06 点击:
  诗人邹静之编剧、北京龙马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话剧《我爱桃花》,自2003年由北京人艺首演,至今已取得了多个演出版本、400余场演出记录的不俗成绩。     该剧剧情其实比较简单,其故事取自明代冯梦龙的小说《醒世恒言》,说的是:唐时,渔阳燕市少年冯燕,与牙将张婴之妻通奸。某夜,张婴醉归。张妻忙将冯燕藏起。不想张婴醉卧时压住了冯燕放在椅子上的巾帻。待冯燕欲逃时,示意张妻将那巾帻拿来。张妻悄然到张婴身旁,彼时巾帻压在张婴身下,张妻会错了意,以为冯燕是要张婴腰间的刀,而要杀自己的丈夫。遂悄然将刀抽出,递给了冯燕。冯燕见刀感觉这女人心狠手辣,想这女人如此心狠,便一刀将张妻杀死。——至此,戏的排演就僵持不下了。饰演张妻的演员无法理解为何情人对自己痛下杀手,于是,围绕抽刀之后究竟是否该杀人,到底杀谁来了个彻底的探讨,种种可能在古今的时空变换中交替,折射出从古到今人们永远也无法说情的情感问题。“讨论”成为剧情得以延续的舞台动作的主因。当下的和古代的故事的混合,爱与恨的交融,罪与罚的纠结,是与非的对比,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由此得以展开。接下来,又将是如何收场,也就成了观众关注的焦点。     这是一个时空交错、言情说理的剧。以“戏中戏”的结构,虚实结合的舞台,通过三位演员戏里戏外的穿越,演绎了一段直指爱情的生死与残酷的抉择。如果说,“戏中戏”的技巧还只是一种外在的手段,那么,如此杂糅地将古今如一、永远也无法说清的人类情感困惑展现在舞台上,则是属于人类自身一个永远也无法摆脱的迷乱之境。cdN-wwW.2586.WANg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人的诗意映照之下,桃花帘外开依旧,帘中人比桃花秀。花解怜人弄清柔,隔帘折枝风吹透。桃花之下,应是男欢女爱、缠绵悱恻之地,那满面的桃花映衬之下,两个婚外情中人,为了彼此的幸福,产生了杀人的念头,道德的约束,彼此的猜忌,这份错爱,就渐生间隙,无论故事如何排演,剧情如何进行,他们发现,彼此之间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份激情和冲动,这爱已然变成了负担和压力,当爱已成往事,彼此无法重归于好,若无其事的离开,孤独的前行也就变成了最好的选择。于是,桃花下,门无情的关上,留下门内外无比惆怅的二人。     确实,“戏中戏”的结构同时带来了古今两种语境的反差,增强了戏剧的内在张力。     在2012年的这个春天。北大百年纪念讲堂。空旷而简洁的舞台,桃花飘零般散落的灯光,艳红而苍的桃花背景,一时间让你有了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惊艳的造型,雅俗杂糅的台词,从盛世唐朝,到喧嚣的当下,已经融为一体。确实,戏里戏外,爱一个人,是否就是绝对的爱,是否就能附加对阻碍两人幸福的恨,哪怕是自己出轨在前,自己负心在外。细究起来,还真的一直是个难解的结。     该剧一大优势在于邹静之的原创剧本,剧作者之于爱情的伦理内涵的思考,赋予了该剧足够优雅的灵魂,相比起一些热闹而喧嚣的都市情感剧,该剧从造型、舞台设计、台词上都弥漫着一种古典、优雅而又不失调侃的味道,有着桃花般的热烈而柔美。     在《我爱桃花》的多个版本中,有时加入一点时尚搞笑的元素,可能会使得剧场气氛更为活跃。但是,一些临场发挥的加入,尽管引起在场观众非常热烈的反应,可也难免落入俗套。窃以为,该剧应该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戏,其格调基本上属于静谧而沉思的,如果一些喜剧效果的加入,而不失其整体沉静的韵味,就应该是相对适宜的。     确实,走出剧场,桃花依旧美丽,春色依旧绚烂,在桃花的映衬下,一己的欲望、占有与舍弃、罪恶与惩罚,都变得那么虚幻和不堪一击。也许,今日的你我,在道德自我与本能自我之间,在放纵与约束的背后,爱情的位置究竟何在?我们都还不得不去面对和沉思。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