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赏评 >> 正文
普罗派拉:人人都能看懂的莎士比亚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29:32 点击:
  15年来,普罗派拉(Propeller)剧团以在英国乃至世界各地巡演莎士比亚戏剧而声名大振。“那么,普罗派拉的观众和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观众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引得剧团成员忍俊不禁,交头接耳,商量着应该给我一个怎样的回答。原来,创立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彼得爵士正是普罗派拉剧团的创立者爱德华·赫尔的父亲,是英国现代戏剧史上教父级的人物。爱德华一开始并不想搞戏剧,在戏剧圈出道后,最忌讳的就是记者问他关于父亲的问题。     “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相比,我们在更多地吸引年轻观众,而且形成了更固定的观众群。”剧团的执行制作人卡罗尔女士莞尔道,“普罗派拉历史不长,但是成长得非常快。”她提供了一组数据:2006至2007年的演出季,8周内,普罗派拉吸引的观众有2.3万人;巡演4年后,去年在英国本土,16周内观众便有10万人。剧团的名字意为“螺旋桨”,“有动力、运动的意味,我们非常喜欢”。     另一个让剧团成员津津乐道的故事是:2003年,普罗派拉在伦敦首次搬演《仲夏夜之梦》,当时正在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来看了演出,从此下定决心要献身演艺事业。     这次演出像普罗派拉之前的作品一样,在英国和美国都引起了轰动,至今仍能从当年大量的西方评论中查到这次演出的实况:舞美设计是全白色、极简的,台上空无一物,只在周围架了一圈高高的椅子,有的椅脚下延着地变成梯子,开场前用白被单罩住;12点的钟声敲响,演员上场,脸上涂白似面具,身着维多利亚时代式样的白色紧身衣,伴随着莎翁充满韵律的台词做出节奏精准的疯狂动作,侧手翻,倒立,直直地摔在地上;小精灵帕克穿着红白相间的打底裤,在台上换上一件芭蕾舞的短纱裙,屁股一扭一扭地走路。cdN-WWW.2586.WANg演出从头到尾充满了古怪而富有冲击力的现场音乐,都是演员自己在台上顺手操起乐器演奏的。中场休息时音乐也没有停,甚至成了演出最大的亮点:演员齐聚到剧院门厅,一首一首地唱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老歌。剧团对此的解释是:“在一份归为莎士比亚手稿的文件中,莎翁建议演出此剧时在中场休息给观众唱一些怀旧歌曲。他还推荐中场休息后,凡是坐在比较贵的座位上的人,每说一句话都在之前加上‘的确’(infaith)二字;而那些买了最便宜的顶楼座位的票的人,可以偷偷溜到池座,去找那些妓女聊天——在伊丽莎白时代,妓女是会坐在池座看戏的。”   英国普罗派拉莎士比亚剧团演出《冬天的故事》剧照     莎翁当年的幽默很容易在实际演绎中走偏,然而普罗派拉的《仲夏夜之梦》获得了满堂彩,观众们长时间地鼓掌,并且大叫:“演出棒极了——的确!”一位评论家写道:“我看了那么多的《仲夏夜之梦》,从来没有像这次笑得那么开心。普罗派拉的版本抓住了其他导演常常忽视的莎翁的喜剧感。”     剧团成员承认,这种喜剧感的一部分也来自普罗派拉对另一项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传统的恢复:所有演员都是男性。这并非对女性登台有什么禁令,只是那时的观众已经习惯了看一个男人穿着裙子扮演朱丽叶。“莎士比亚的台词也经常提醒观众们这一点。”主演之一罗伯特·汉斯对我说,“例如‘作为一个女人,我认为’,‘作为一个伤心的母亲,我这样做’,或者‘我像一个女人那样地感到’,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醒观众,这是男性在扮演女性。”     不过,在今天这个年代,“全男班”的标签再次被拿出来作为噱头显得有几分不合时宜:观众们早已对充斥着变性、变装报道的流行娱乐文化习以为常。于是,普罗派拉的演员在反串时,并不刻意去摹仿,也不对塑造女性气质这一命题精益求精,而是简单地罩上一件长袍,穿上裙子、高跟鞋,或者戴上一顶花环。“我们就是想告诉你,这不是真的,这是在演戏。”爱德华·赫尔说,“为了领会我们,观众也要和我们一样,回到莎士比亚的文本中,去理解‘演’的是什么戏。”     在2007年普罗派拉版的《驯悍记》中,这种男扮女装取得一种非常奇妙的效果。仅仅戴上了一顶银色的假发,化了最简单的妆,穿了一条小黑裙之后,男演员便扮起了“悍妇”凯特。以往,这个剧本往往受到女权主义者的质疑,为了避免争议,许多导演都将之处理为妻子和丈夫势均力敌的对手戏,并且凭借针尖对麦芒的冲突营造喜剧感。然而,在普罗派拉的版本中,两个男演员的对质过程使观众清晰感到了丈夫彼特鲁乔的暴力、无耻、流氓,对妻子的重压,以及凯特如何一步步被剥夺食物、水、睡眠以及她的自尊、独立自主的权利。“喜剧最后带来了悲剧感。”《纽约时报》说,“凯特最后的结局完全符合教科书上说的标准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上半场结束时观众还笑得很开心,下半场全都陷入了一种负罪的沉默。”     2010至2011年,普罗派拉巡演了《错误的喜剧》。其中有一幕是两个女人在争论应该如何与丈夫相处。“让一个男人讨论自己应该如何与男人相处是一件非常反讽的事情,其中一个说,你应该丈夫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另一个则嘲笑‘她’说这就是你到现在还嫁不出去的原因,你太唾手可得了。”爱德华·赫尔举例道,“让男人说出这些台词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性质,这也使我们能够有一种相对轻松和超脱的态度,尤其有助于演《理查三世》这样阳刚的剧目。”     今年,另一部阳刚的《亨利五世》进入了普罗派拉的巡演日程。爱德华·赫尔选取了一群大兵的视角,让他们一边叙述故事始末,一边扮演各个角色。戏里法国凯瑟琳公主学英文的桥段和亨利五世像公主求婚的场景被公认为全戏的亮点,无论在哪里演,观众总是哄堂大笑。有的评论家嫌这两场戏脱离全戏主题,节奏和手法过于拖沓夸张,从而显得游离,然而,爱德华辩解道:“这全都是因为莎士比亚。我们一句也没有改莎士比亚的台词。”     15年前,正是《亨利五世》奠定了剧团“全男班”的特点。“并不是我想排特定时代的莎士比亚的戏,才一定要全男班。”爱德华·赫尔澄清道,“当我排任何一部戏的时候,我都会思考,剧作家使用了哪些原初的元素是可以为我所用的?至于《亨利五世》这个剧本,我发掘出来的元素便是全男班。后来为了给这些演员找戏,我们继续合作,就一直都是男班演出。”     与《亨利五世》一起积累至今的还有普罗派拉剧团一些其他的美学准则:不要繁复的灯光,不要现成录音的配乐,不要辅助工作人员,换景由演员自己在舞台上当着观众的面完成。“我就是想排除现代室内剧场的一些花招,让演员更多地调动起演出的现场感。”爱德华·赫尔说道,“我们按照莎士比亚可能采用的方式来演出莎剧。”     然而,所谓“莎士比亚式的莎剧”是一个含义模糊的概念。莎士比亚留下的只有剧本,在舞台上做复原历史的工作既不可能,也不有趣。19世纪留下的要穿戴假领、绑腿、马裤来演经典莎士比亚的观念已经在20世纪之初被推翻了。经过学者们一轮轮的论证后,莎士比亚的舞台只剩下最基本的要素,以及对观众发挥巨大的想象力的要求。到如今,用现代服装来演绎莎剧已经不会再引起多少争议了。爱德华·赫尔同意这些学者的结论:“莎剧中的服装一定要是当代的,因为莎士比亚当年用的就是当代服装。”     “莎士比亚的世界完全不是现实主义的:他写了各种幻景,或者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空想。他的剧中人说话完全是不自然的。他的剧本非常的超现实,富有想象力,而这正是所有好故事的特征。”爱德华·赫尔说。   莎剧《冬天的故事》剧照     于是在《亨利五世》中,英国仅仅损失了25人就使得法国一万大军横尸沙场。在《冬天的故事》中,西西里国王里昂提斯因突如其来的莫名嫉妒心而失去理智,家破人亡,然而16年的忏悔后,迎来了女儿的归来,妻子的复活。“不应该用平常的生活逻辑去理解莎士比亚,而是要听凭我们的感情和心灵。”主演之一杜格尔德·布鲁斯·洛克哈特说,“这样现实才能被合情合理地混淆、重构。莎士比亚把现实进行夸张,推到极致,把演员在舞台上的关系也推到极致。然而,谁想要现实呢?你沿着大街走,到处都是现实。在舞台上,我们就是要超现实的灵光。”      如今,一年巡演两部莎剧已经成了普罗派拉剧团的惯例,分别作为同一天内的日场戏和晚场戏来上演。“我们喜欢把两部表面看起来反差很大的莎剧并置在一起。”爱德华·赫尔说,“一开始,你会惊异于这竟然是同一个人的作品,然而思索之后,你会深深地理解,这必须是同一个人的作品。”     他们并置过的组合有《驯悍记》和《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和《威尼斯商人》、《理查三世》和《错误的喜剧》。今年是《亨利五世》和《冬天的故事》。     《亨利五世》的叙述线索步步推进,简单直接,演员最为发愁的便是如何通过人物内心的冲突制造出戏剧性。1997年第一次排演时,有1/3的戏码在室外演出。演员把观众请出剧场,将剧院后院设想为法军的阵地,从而完成了战争场面的戏。然而《冬天的故事》则是剧情上大悲大喜,人物动作微妙细致,环境气氛安静私密。“这原本是莎士比亚为一个室内剧院写的戏,与他为环球剧院写的戏的风格截然不同。”爱德华·赫尔说,“一旦开始排演,你就会注意到同一时刻人物在舞台上的行动是彼此分裂的,而不同地方台词的停顿节奏、韵律的构建,都非常交错复杂。”     最终,他将两部剧的主题统一为“荣誉”。舞美设计上,《亨利五世》是一个三面围住舞台的钢框架,和能够在舞台上迅速移动和变换的钢架平台,《冬天的故事》则直接把《亨利五世》的钢结构覆盖上巨大的亮面镶板。“干净,简洁,同时镜面反射的效果带给人‘反思’的体验。”设计师迈克尔·帕维卡说。目前,从巡演的票房上看,人们倾向于两部戏都看。     “未来,我们计划吸收女演员,排演非莎剧。”剧团成员一再向我们强调,这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最开始用全男班的方式做莎剧是因为我们感到非常有趣,可是如今已经15年了,新鲜感已经逐渐耗尽。我们不愿意被贴标签。”爱德华·赫尔说,“我们也不需要想办法去让莎士比亚更加通俗易懂。如果你老是担心你演的莎士比亚是否通俗易懂,那你很有可能搞出一部晦涩乏味的莎剧。重要的是要照亮这些戏,而不是用16世纪的方式去讲一个15世纪的故事。观众是相当挑剔的,尤其在英国,他们绝不愿意同样一个东西看两次。”(石鸣)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